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童文學教學改革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因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兒童文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要實現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性,必須從課程內容、課程目標、課堂教學、課程評價、師資培養等多方面入手,實現兒童文學課程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銜接,從實踐能力上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和就業水平,最終實現課程教學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
小學教育專業;兒童文學;課程教學改革
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課文篇目70%都是兒童文學作品,兒童文學作品不僅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而且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作品的分析鑒賞和閱讀指導,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兒童文學,作為師范院校教育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課程。課程建設和教學質量,制約著學生教學品質和專業化發展水平,影響著他們今后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甚至會影響到語文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發展。
一、兒童文學進行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兒童文學師資力量比較薄弱。一直以來,師范類兒童文學課程作為一門專業必修學科,起步較晚,即使開設也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一些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大多數教師都是“半路出家”,甚至是兼職教師,真正培養的兒童文學專業教師微乎其微。一些教師的兒童文學理論水平有限,專業素養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對于專業的穩定性較差,就很難形成高水平的兒童文學專業教學研究團隊。師資力量薄弱,勢必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2.兒童文學課程教學不夠理想。由于缺少高水平專業教師及研究團隊,兒童文學課程教學改革和研究進展比較慢,導致教材建設不夠規范,課程標準不夠統一,課程內容體系不夠完善,教師課堂教學理論知識“滿堂灌”,與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脫節,嚴重影響學生兒童文學學習的積極性。再加上師范類學生的審美情趣與兒童文學表現出的兒童情趣有比較大的差異,很多學生輕視兒童文學課程,把它當做“小兒科”,學習態度不積極,這些都影響了兒童文學課程教學的效果。
二、兒童文學進行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
要改變現狀,培養合格的新型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從課程內容、課程目標、課堂教學、課程評價、師資培養等多方面入手:
1.基于學生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構成的視角,合理制定課程內容。以往師范院校兒童文學課程內容都偏重理論知識,注重學術性,與學生的教師職業崗位需求脫節。兒童文學課程內容應從學生知識與能力構成的視角,確定課程內容板塊,增加兒童文學文本解讀教學原則和策略性知識,選取小學語文教材中典型的文學性作品為案例,整合相關理論知識,進行重點解析,強化學生理論和實踐運用相結合的能力,實現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
2.基于課程所屬專業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準確定位課程目標。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勤于反思,善于探究。學校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兒童文學的課程標準需要重新界定,除了培養學生兒童文學素養及分析鑒賞作品能力等原有目標之外,兒童文學課程還應該培養學生把兒童文學理論、文學作品分析鑒賞和語文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即要具備文學教材的分析能力、運用兒童文學理論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和反思、研究語文實踐教學的能力等。
3.基于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相結合的原則,靈活選用教學方法。首先,要培養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師,教師應將課程教學與小學語文教育緊密結合。從廣義的角度來分析,小學語文教學文本都可劃入兒童文學范疇。各類文體在各個階段的選編、教學側重點都有差異。這就對未來小學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兒童文學教師就應順應人才培養的需求,改革教學方法,將兒童文學理論貫穿于各類文體教學中,緊密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使學生不僅掌握精講分析各類兒童文學體裁作品的技能,還有效完成各類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指導,引導兒童閱讀、體會作品,認識世界,感悟生活。其次,要培養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師,教師應結合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從高中文科錄取,學生的文學理論功底比較強,但實踐能力比較欠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針對不同的文體,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學生欣賞、創編、表演兒童文學作品。課余時間,讓學生自行組織兒歌與兒童詩的朗誦會;童話、寓言和兒童故事大賽;兒童課本劇、情景劇演出等。通過多個途徑,鍛煉他們的膽量,提高師范生的職業技能。最后,要培養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師,教師還可利用校外教育實習基地等便利條件,將兒童文學課堂教學延伸到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通過教育見習,讓學生參與到真正的課堂教學中,實現對各類兒童文學文體教學的零距離接觸;通過課外閱讀指導、課外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的觀摩、體驗,讓學生真切地了解兒童文學與小學教育的關系,從而找出自己的差距,發現存在的問題,學習就能有的放矢,教學會有一定的針對性。
4.基于課程考核內容和評價方式的合理性,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一直以來,兒童文學課程考核多側重理論知識,以筆試的形式進行。考核內容識記部分比較多,分析、理解和實際運用能力難以體現。要體現課程考核內容和評價方式的合理性,就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除了理論部分筆試考核之外,實踐運用考核也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除了課堂教學當中的平時考核外,還可根據學習目的、內容、教法、學生特點等,靈活變通,滲透于學生各類表演、競賽和課外活動當中,實成對學生的形成性考核。考核并不是課程學習的終極目的,對于學生而言,實現兒童文學課程在知識、能力、情感上的目標更重要。
5.基于專業教學研究團隊的有效形成,開展行之有效的師資培訓。目前,師范類院校多數教師的兒童文學理論水平有限,專業素養的深度和廣度也不夠,對于專業的穩定性較差,就很難形成高水平的兒童文學專業教學研究團隊。學校相關部門應加大培養力度,重視兒童文學師資的培養,讓相關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如進修、訪學、以老帶新等。另外,教師應積極進取,堅持教學和科研相輔相成的理念,勤于反思,勇于探究,開拓創新,提高科研能力和理論水平,進一步強化教學效果,實現教學和科研的同步發展。總之,師范類院校兒童文學課程教學改革,要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基點,高度重視兒童文學課程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銜接,從實踐能力上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就業水平,最終實現課程教學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黃云姬.高師小教專業兒童文學課程教改策略[J].集美大學學報,2013.07.
[2]龍海霞.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兒童文學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J].學園,2015(24).
作者:鄧建玲 張蘭晴 單位:江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