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童骨科護士監管實踐與革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從目前護理人員分層使用的情況來看,一些高級技術職務人員主要在管理崗位上任職,中級職務人員除擔任護士長和臨床帶教外,多數工作內容與初級護理人員相同,初級職務中除整體護理病房的責任護士由護師擔任外,其他護師和護士的工作基本相同。由于不能按職稱拉開檔次,科學地使用護理人才,不僅影響了護理質量,制約了護理隊伍的發展,還影響了護理人員學習和工作的積極主動性[1]。影響護士分層次使用的因素有很多,如醫院支持系統不健全,護理人員嚴重缺編,護士超負荷勞動,護理教育有待于改革、提高等。現將護士分層次管理在兒童骨科病房中的應用報告如下。
1護理人員總數的確定
我院為兒童專科醫院,兒童骨科病房擁有床位60張,按醫院管理規定,床位與護士比按要求1∶0.4,應有護士24名。科室配備2~3名護理員,專門協助患兒家長進行生活護理。
2分層方法
2.1分層結構根據患兒疾病的嚴重程度進行分層管理,按護理人員資歷、學歷、能力通形成“金字塔”式分層次護理架構[2]。科室成立核心小組成員,核心小組成員一般4~5人組成,由工作10年以上的護理人員承擔,協助護士長進行病房管理,同時核心小組成員也是“金字塔”結構中的成員。第一層是輔助護士,約占護士總數的50%(12~13名),以患兒生活護理為主;第二層是治療護士,約占護士總數的30%(8名),以執行基礎護理及部分專科護理為主;第三層是責任護士,約占護士總數的20%(5~6名,其中包含核心小組成員),以執行專科護理、疑難復雜技術為主,并努力培養其為專科護士。
2.2職責分配科室有病床60張,分成兩個大組,每組由1名核心小組成員加1名責任護士、3名執行護士、2名輔助護士、2名晚夜班護士組成,固定分管30個床位,核心小組成員護士擔任組長職責,負責本組護理工作完成情況的督導檢查,每天向護士長匯報;責任護士負責患兒及家長的宣教和健康指導,及時解決患兒的問題,指導并檢查其他護士的工作,完成護理記錄的書寫,參加周一、周四的醫生查房;執行護士負責參與各項治療的執行,輔助護士主要負責患兒的各種基礎護理,與責任護士共同完成患兒日間的各項護理。
3準入制度
在充分考察的基礎上,對各級護士建立嚴格的準入制度:①責任護士要求大專以上學歷、工作6~10年,護師以上職稱,有較強的專科護理理論、技術及溝通能力,工作能力強、工作責任心強、專業知識強、積極參與病區管理,在護士中有一定威信,在科主任的指導下對這些護士進行專科知識考核,成績合格者方能擔任責任護士,且實行責任護士輪換制,如不能達到要求隨時可以輪換。②執行護士要求大專畢業,經過醫院3年規范化輪訓護士,由于兒科患兒靜脈穿刺存在一定的難度,應首選靜脈穿刺水平高的護士,對患兒的基礎護理能熟練掌握,但仍需要加強專科護理。③輔助護士要求中專或大專畢業,工作1~3年,重點執行基礎護理,尤其是協助家長做好患兒護理,滿足患兒基本需求,各層次護士實行按職上崗。
4確定崗位職責
科室根據各個班次及各不同崗位制訂各級護士工作職責,內容包括實施護理程序的正確執行,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技術操作,病區管理工作、臨床護理教學,實習帶教、開展健康教育、醫院消毒隔離工作和個人素質教育等幾個方面,并對各層次人員,首先對責護組長和核心小組成員護士進行培訓、考核,再由她們開展對下一層次護士的培訓,保證各層次護理人員按職上崗、職盡其能。
5建立職責考核標準
根據各層次人員工作職責制訂責任護士、執行護士、輔助護士的崗位職責的工作流程和考核標準,以100分為滿分,90分以上為合格[3]。建立不同層次的考核手冊,分核心小組成員考核、責任護士考核、執行護士考核、輔助護士考核手冊4種考核表格。主要從團隊意識、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病房管理、實習帶教、病歷書寫、醫囑處理、消毒隔離等方面進行考核,每月反饋1次,不同層次護士考核側重點不同。核心小組成員主要由護士長考核重點崗位職責督查落實情況、責任護士側重于健康教育、專科護理落實情況、危重患兒護理、病房管理、帶教能力等。執行護士側重護理文件書寫、基本技能操作、各班職責、專科護理等,輔助護士側重于基礎護理、患兒生活護理、日常工作完成情況。
6加強在職培訓
6.1要使兒童專科護士能合理地分層次使用由于兒科護理不同于成人護理,需更加精細,因此,在職培訓除包括醫院對科室護士的集中培訓外,還包括科室內部的培訓,科室培訓方案采取分層次的培養方案,培訓內容包括科室護理管理培訓、護士崗位職責培訓、專科疾病護理知識培訓、護理文件書寫培訓、科研意識培訓、消毒隔離知識培訓、護士職業情商的培訓、急救知識的培訓、基本技能操作的培訓[4]。
6.2培訓方法由護士長對高年資護士進行全面、系統的科室管理及科研方面的培訓,高年資護士對中年資護士進行專科疾病知識及文件書寫的培訓,中年資歷護士對低年資護士進行基本技能操作及基礎護理的培訓,每位講課者確認一個主題,不斷反復講,加強自身培訓,完善自己的課件,每年有新的內容充實自己的講稿。
6.3完善護士繼續教育積極創造條件,為護士提供多渠道、多層次的在職教育,如護士實行規范化培訓,護師以上人員實行學分制教育,同時鼓勵、支持畢業后學歷教育,鼓勵年輕護士報考高等醫學院校的自考、研究生等高等護理班,讓她們系統地、廣泛地學習護理的新知識、新技能。對有培養前途的護理骨干集中時間,到專門的學習機構學習或外派進修,鼓勵護士開展護理科研,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提高群體素質[5]。
6.4院內培訓由于我科是兒童骨科專科病房,危重癥患兒相對較少,但創傷急救的患兒仍比較多,為提高護士的急救意識,分別派去急診室和ICU等科室輪訓1~2個月,使其臨床經驗不斷豐富。極大地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各級護理人員能以良好的形象和信譽去服務患兒,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護理的整體素質。
6.5抓好“三基”、“三嚴”訓練根據護士層級制訂業務學習和考核計劃,采取不同的學習形式,如晨間提問、操作示范、護理查房、專題講座、疑難疾病的護理討論等,內容為專科護理常規、專科新理論及新技術、護理制度、職責和質量標準等。指定高年資護士負責年輕護士的理論學習、操作訓練,形成一對一幫扶小組,實施人才培養目標責任制,達到傳、幫、帶的目的。護理師以上人員每年完成護理文章1~2篇,低年資護士開展讀書筆記活動,對有價值的內容進行組織學習交流,科室內每季度書面理論考核1次,各級護理人員均參加護理部組織的三基理論考試、年終理論考試、技術操作考核。
7健全護理薪酬和激勵機制
7.1薪酬機制一視同仁我科對聘用制護士采取一視同仁的態度,堅持公平性、競爭性、激勵性、經濟和合法原則,根據工齡、工作態度、工作責任能力、績效考核與薪酬激勵掛鉤[6]。建立以分析為基礎,以績效考核為工具的薪酬和激勵機制。讓護理人員貢獻與利益掛鉤,努力和能力與收獲掛鉤,工作業績與收入掛鉤,最大限度地體現了按勞取酬,優勞優酬。
7.2重視高年資護士科室有核心小組成員5~6名,全部由高年資護士承擔,她們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及社會閱歷,充分發揮其作用,授權承擔不同的管理項目,定期通報所負責項目,同時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下一階段的改進措施,共同維護護理質量。對這一部分護士可以給予每月小數目的管理經費,讓她們覺得自己勞有所得,充分調動其積極性。
7.3重用有才干的護士將有才干的護士委以重任,對經常得到感謝信的護士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起到良性循環的作用,更加激發護士對患兒的關愛與責任感。
7.4做到獎罰分明科室每月召開體護士會議1次,對核心小組成員提出的護理問題點,在會上進行討論,由每位護士發言,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對失誤者提出批評、教育、懲罰,使違反制度的護士做到吸取經驗教訓,并同時告誡護士罰款不是目的,只是起到警示作用。對崗位能手和三基優勝者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引導護士自覺學習和效仿,起到潛移默化的的作用,使護士有了明確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對科室實行護士分層次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須注意在執行獎懲措施時,一定要民主化、標準一致。
8彈性排班及管理制度的改進
彈性排班對護士分層次使用也是一種機動的使用方法。危重患兒多時,多派高年資、臨床護理經驗足的護士值班,對保證護理質量,提高危重患者的護理合格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為滿足不同時段護理人力資源的需求,必要時實行彈性排班,由于骨科手術持續時間長,從手術室返回病房的時間大部分集中在中午12:00~15:00以及晚上19:00~20:00,因為這一段時間的人力資源相對薄弱,采取彈性排班,補充繁忙時段的人力供給。護士長每天下班前根據次日的工作量確定上班人數及上班時間,科室護士必須留下通訊電話以隨時聯系。這樣可以變被動工作為主動工作,提高了護士長對時間的支配權。節約各項會務事宜時間,科室盡量減少集中開會的次數,減少傳達會議通知的時間,設立會議閱讀登記本,護士自行閱讀護士長會議的內容并簽名,重要內容及緊急通知寫在排班表上或黑板上,護理考核形式靈活化,避免占用護士太多的工作時間,真正把時間還給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