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骨科患者檢查護理與防控之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創傷骨科患者入院后,仍然存在許多可以加重病情的因素,所以護送危重患者不是一個簡單的運送過程,而是一個監護治療過程。為了保障危重患者的轉運安全,減少護理糾紛,我科制定了一系列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科2011年1月至6月共成功護送危重患者外出檢查和轉運120例,無一例在途中發生意外,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骨科危重患者共120例,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齡12-87歲,平均47歲;其中下肢骨折患者30例,多發骨折30例,骨折合并顱腦損傷患者15例,上肢骨折合并胸部損傷20例,毀損傷截肢患者5例,下肢骨折合并脊椎骨折10例,70歲以上老年骨折10例。這些患者中,外出檢查時,45例帶有牽引裝置,30例帶有引流管,15例帶有VSD負壓引流管,20例石膏固定患者,8例帶有胸腰段支具。
2護理
2.1外出檢查前的護理
2.1.1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了解患者的意識狀態、生命體征,了解靜脈穿刺的部位,各種管道的銜接狀況,石膏固定、各種骨牽引、皮牽引及各種支具固定情況等。妥善進行管理,保持患肢正確體位。
2.1.2不同患者的護理,對意識清醒的患者,要做好解釋,給予心理安慰,說明外出檢查的必要性及途中需要患者配合的要點,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昏迷患者應調整好體位,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躁動的患者應適當使用床檔或約束帶給予保護[1]。
2.1.3各種管道的處理,放置VSD負壓引流的患者,用卵圓鉗雙層夾閉引流管,妥善固定于患肢;留置切口引流管的患者,妥善固定,注意引流袋低于切口位置;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的患者,卵圓鉗雙層夾閉引流管后,再移動患者。
2.1.4各種固定裝置的處理,行石膏固定的患者,平托患肢,給予抬高;行皮牽引的患者,注意保持牽引的有效性;行支具固定的患者,注意固定好支具,注意保護皮膚;行骨牽引的患者,一同攜帶牽引裝置,保持牽引有效,防止骨折端再移位。
2.1.5輸液管路的處理,最好選擇平直的靜脈留置套管針,避開關節部位,保持輸液通暢,固定連接緊密牢固,防止脫開。
2.1.6外出前準備好搶救物品(吸氧面罩,吸氧鼻導管,簡易呼吸氣囊,氧氣袋,脈氧儀等)和搶救用藥品(腎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等),及治療盤(內備有消毒液,無菌罐,5ml注射器、50ml注射器)。2.1.7暢通綠色通道,外出檢查及轉運前要和相關的科室進行聯系,預約好檢查時間,做好準備,電話及時通知電梯管理人員,減少患者的等待時間。
2.2外出途中的護理
2.2.1患者移動時的護理:搬動患者時動作要協調,小心謹慎,避免因拖、推、拉或用力過猛造成的院內損傷,轉運時拉起床欄,保持安全合適的轉運體位。一般置平臥位,上下坡時保持頭高位,頭部置于平車大輪端,途中推車速度平穩安全,避免劇烈震動,注意保護患肢;椎體骨折的患者注意平衡翻身。
2.2.2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如神志、瞳孔、呼吸、脈率及末梢血氧飽和度、靜脈藥物治療等情況,各種引流管的固定及引流情況;以及患者骨折固定裝置的情況。
2.2.3安排家屬做好對患者的護理:患者外出途中多由家屬陪同,家屬對穩定患者情緒有一定作用。外出檢查時,安排患者家屬跟隨,有助于消除患者對陌生環境、檢查治療的不安,樹立患者安全外出檢查的信心。
2.3在相關科室檢查時,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如有意外情況發生及時處理。
2.4轉運后的交接:到達目的地后必須與相關科室嚴格交接,我科設有危重患者轉科護送交接登記本,內容除一般項目外,還包括病人的皮膚情況、生命體征,意識狀況及用藥情況記錄等,由雙方護士簽字備查,縮短雙方交接時間,保證護理治療的連續性,提高成功率。
2.5外出檢查結束回病房后,與主管護士認真交接患者,檢查輸液通路,保持通暢;正確連接各種引流裝置,妥善固定與患者床邊;放置好各種牽引裝置,保持牽引的有效性;整理好床單位;詢問患者的需要及不適;做好各種記錄;向患者及家屬交代相關注意事項。
3外出檢查安全轉運的防范對策
3.1堅持預防為主,重視事前控制,事前預防是保證護理安全,降低護理風險的重要環節[2]。在危重患者外出檢查或轉運其他科室前,護理人員應認真評估病人的生命體征及在途中有可能發生的突發病情變化,準備相應的搶救藥品及物品,進行相應的預處理,合理配備護送人員,有助于降低途中突發性意外事件的發生,杜絕護理安全隱患。
3.2健全風險管理制度,完善外出檢查、轉運流程風險管理是指對危重患者、工作人員、探視家屬面臨的潛在傷害的風險進行評估、識別,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3]。首先針對以往出現的問題和教訓,識別并確定急危重患者外出檢查及轉運過程中存在和潛在的護理風險,根據我院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我科制定了《護理緊急風險預案及轉運工作流程》,完善了危重患者外出檢查及轉運交接記錄,并成立了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組織護士學習相關制度和流程,進行模擬演練。不定期抽考護士對預案流程的熟悉程度,檢查督促危重病人轉運護理風險預案的落實情況。
3.3加強急救技能培訓,提高護士應變能力,容易發生技術性護理糾紛的基本原因是護理人員護理技術水平低,臨床經驗不足。隨著醫療新技術、新業務的開展,加之危重患者疾病的復雜性、特殊性、多變性,護理人員即使采取了許多方法來保障護理安全,有時仍不能完全排除護理風險問題。因此,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是護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由于加強了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急救技能和水平,促進了護理安全工作的落實。
4討論
骨科危重患者外出檢查及轉運的主要目的為診斷性檢查、手術或進入重癥監護病房,因患者病情復雜、兇險、變化快,而轉運過程又很短,容易被忽視,所以院內檢查及轉運途中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并發癥,甚至生命體征的改變等[4]。本組120例危重患者由于處理得當、搶救預案的有效實施,均比較安全順利地在醫技科室進行了檢查或轉運至其他科室進行治療,病人及家屬的滿意率明顯提高。因此,平時應有計劃,有目的地利用崗位大練兵或機會教學,晨間教學對骨科護理隊伍進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護士的快速反應能力,并熟知搶救預案的流程,以便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快速、準確地作出判斷,提高轉運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