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骨科護士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護理人員缺少專業技能
要想保證目前骨科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就要能夠從根本上引導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其基礎知識水平以及專業水平將會對護理工作質量產生直接影響。骨科屬于專業性較強的一個科室,很多護理人員因為工作時間相對較短,無法掌握系統的護理技術,缺乏臨床經驗、難以對突發事件進行判斷,從而很容易導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各種錯誤操作行為,無法提供較為完善的優質護理服務。
1.2缺乏責任意識
骨科護理工作量相對較大、任務較多,所以,護理人員在長時間的乏味工作中很容易出現工作積極性較低的現象。還因為頻繁加班、大量夜班都讓護理人員出現身心疲憊的現象,容易缺乏積極性。任何不到位的護理工作都可能讓患者出現消極的情緒,誘發較多的醫患矛盾。
1.3管理制度有待提升
骨科護理制度缺乏科學性要求也是導致目前護理措施難以落實到位的主要原因,管理部門因為缺乏必要的監督和管理,從而導致很多護理人員缺乏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進一步誘發骨科護理工作中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護理工作人員對于患者出現的各種問題難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從而導致護理工作中漏洞百出。
1.4管理工作力度不夠
很多醫院的骨科護理中因為質量監督不到位、日常管理工作難以實施、護理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低、缺乏自我約束能力、質量管理意識弱等問題導致護理工作水平相對較低,這些因素也為目前的骨科護理工作帶來較多的安全隱患。
1.5設備不夠完善
很多醫院的骨科護理病房都存在醫療設備或者器械不完善的問題,例如地面未設置防滑地板、病房未設置護欄、電源設備或者電源線老化、心電監護儀、養療機過于老化,都可能對護理工作產生不良影響。
1.6患者自身因素
很多骨科患者疾病的突發性相對較高,所以,他們承受的心理沖突相對較大。并在受傷之后出現程度不同的波動,很多患者還存在痛苦、焦慮等不良情緒,也有部分患者因為心理因素而對護理人員進行打罵、拒絕治療的現象,長期發展下去必然會導致其疾病的治療無法順利進行。
2、提升骨科護理工作水平的措施
2.1做好骨科護理人員培訓工作
醫院需要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工作,并組織有關人員以及相關部門對其培訓效果進行檢驗,從而提升護理人員的整體護理水平。醫院還要制定出較為完善的考核評審制度,并監督護理人員能夠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提升自我護理水平。
2.2對相關制度加以完善
對于目前骨科臨床護理工作中常見的各種問題,醫院需要制定出相應的規章制度,例如對護理人員的職責進行明確、做好護患之間的溝通規定、實施有效的安全護理措施、保證對患者的病理進行正確書寫等。骨科護理質量的監控工作重點分布在不同的操作中,例如手術前準備、輸液輸血、急救措施等。有關部門還要對相關指標進行定期檢查,并開展相應的質量評比工作,定期進行大小檢查,對于檢查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需要與護理人員進行溝通,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正。
2.3強化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
醫院需要對護理工作人員進行必要的法律知識培訓,不斷提升護理人員對于各種醫療衛生事故的實際處理能力,并引導他們掌握相應的法律知識,提升自我保護意識,讓他們能夠主動拿起法律武器來約束自身行為,進行自我保護。
2.4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
1.1.1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帶教方式,安排臨床老師一對一跟班帶教,帶教的內容根據老師的想法自定,帶教老師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即時講解,每周由科室總帶教老師教授1節??浦R理論課和1節基礎操作課。最后1周末進行??评碚撝R和操作技能的出科考試,并由帶教老師考核工作能力,評價出護生的綜合成績。1.1.2觀察組采取階段式帶教方法,分4周進行,仍由臨床老師一對一帶教。每周一晨會,科室總帶教老師召集全體參與帶教的老師制定本周帶教計劃。第1周安排護生學習基礎護理理論和操作,初步了解骨科疾病的相關知識;第2周,安排護生進一步學習專科疾病護理的理論知識和相對應的??撇僮?第3周,指導護生運用護理程序對病人進行整體護理,解決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的需要,培養護生解決具體專科問題和進行護患溝通的能力;第4周,帶教老師與帶教學生溝通,對于一些護生難以理解或感興趣的??评碚摵筒僮髦R進行深入地教導、學習;并且指導護生為患者進行??频墓δ苠憻?。4周教學中,加強護生進行生活基礎護理方面的強化學習,與本病區開展的優質護理服務掛鉤,并教會其解決在生活護理中的倫理問題。第4周周末進行出科的??评碚摵筒僮骺荚?,帶教老師評出出科綜合成績。
1.2評價方法
在實習結束后,對實習生進行考核,總帶教老師出卷考核護生專科知識和專科操作技能,且總帶教老師向各個帶教老師發放問卷調查表,在課堂筆記、服務態度、病歷書寫、工作能力4個方面考核實習生的綜合成績。專科理論知識、專科技術操作、綜合成績這3個單項,每項的總分為100分。
1.3統計學方法采用t檢驗。
2結果
實習結束后,觀察組護生的??评碚撝R、操作技能和出科綜合成績的分數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關鍵詞】舒適護理;脊髓損傷;氣血胸;應用
舒適護理是臺灣蕭豐富先生在1998年提出的,又稱蕭氏雙C模式,舒適護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其不愉快的程度。
我科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對15例胸腰段骨折合并氣血胸的患者實行舒適護理,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15例,男9例,女6例;年齡17~63歲,平均年齡42.9歲,合并單側氣血胸者7例,合并雙側氣血胸者8例,其中合并雙下肢全癱者9例,雙下肢不全癱者4例,雙下肢肌力正常者2例,合并其他損傷者3例。
1.2方法對15例合并氣血胸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模式。
1.3結果15例患者均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善,滿意度調查為99.4%
2舒適護理
2.1環境護理病室應安靜、清潔整齊、溫濕度適宜,空氣清新,一般室溫控制在18℃~20℃,濕度為50%~60%,每日保證通風30min。夜間可采用柔和的燈光使患者感到心理穩定,有利于休息。護士操作應注意動作輕柔,避免噪音。
2.2心理舒適護理患者多由于突然遭受創傷,病情較重、胸腰部疼痛,呼吸困難,擔心失去生命,而出現恐懼、焦慮、緊張、急躁情緒,表現出很強的安全需求。在此時護士應主動與患者及家屬交流,及時進行健康教育,向病人講解治療的目的、過程及可能出現的情況,介紹醫院先進的醫療設備和精湛的醫術,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并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安撫,如手握病人的手或適當撫摸患者的肌膚,以增強患者的舒適感,并消除其顧慮。注意實施保護性醫療措施,以免增加其心理壓力。協助家屬做好生活護理,盡可能的滿足患者的要求,使其更好地接受治療和護理。
2.3的護理為病人更換臥位前,首先要認真評估病人對臥位改變的認識及合作程度。胸腔閉式引流的患者在妥善固定胸腔閉式引流瓶的前提下,可行健側45°~90°或患側45°的翻身,翻身時一定要保持脊柱平直,不能扭曲、拖拉病人,胸腰部墊枕,能活動的肢體由病人自主擺放在舒適的功能位,不能活動的肢體由護士協助擺放功能位,兩腿中間墊一軟枕。局部受壓部位,給予紅花酒涂擦,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2.4生理舒適護理疼痛是不舒適的最嚴重形式,緩解疼痛是舒適護理的重要程序?;颊呷朐汉蠼o予正確的疼痛評估,分析引起疼痛的原因、性質、部位。及時給予鎮痛藥物應用。術后患者可使用鎮痛泵,以減輕傷口疼痛。
2.5消化道舒適護理加強口腔護理,提高口腔舒適度。患病后由于的原因給患者刷牙帶來了不便,口腔自潔功能降低,易產生口腔異味,造成口腔內感染,病人食欲不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因此一定要做好口腔護理,病情較重者,口腔護理每日2次,病情穩定后,飯前飯后讓病人嚼口香糖或金銀花水漱口。術后3天內盡量少食產氣食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大豆、紅薯、牛奶等。術后早期進行穴位按摩或順時針按摩腹部:如足三里、上脘、中脘、下脘等穴,每日2次,每次15~20min。3討論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舒適性的護理模式,其目的是使人體在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胸腰段骨折合并氣血胸的患者,由于受傷后腰椎骨折對于的要求,合并氣血胸行胸腔閉式引流術,患者不能更換,我們在護理過程中,通過在固定胸腔閉式引流瓶的前提下,行健側45°~90°或患側45°的翻身,減輕因患者翻身帶來的不適感,實時進行心理護理、改善環境、加強口腔的清潔,正確進行穴位按摩,以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