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語文教學對發展學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健康管理》2017年第6期
語文新課程明確要求:其課程的功能應由單純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并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而培養學生具有“健全人格”則為重中之重。眾所周知,傳統的“文以載道”的思想,使得語文教學本身就負有教學文與教學做人的雙重使命。然而在當今社會,怎樣做人的問題則是當代青年面臨的最大課題。而且,因而,語文作為人文色彩最濃的一門學科,它既要完成語文教學自身傳授知識、技能、智力等任務,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育人。它的這一特殊性對學生的心靈凈化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語文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特征,優雅的氣質,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全面發展,從而培養一個積極健康的人。因此,語文教學對學生人格的培育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故加強對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文教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真”的健康人格
所謂“真”即真誠,誠實守信,這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但現在各種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使這種美德正在逐漸缺失。而通過語文教學,在課堂中語文教師利用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回歸“真”的本性,構建和諧人際關系。《羚羊木雕》這篇課文就涉及誠實守信,作者對好朋友萬芳就失信了,說好送給她的羚羊木雕,又在父母的逼迫下追回。這無疑會讓七年級的孩子心靈受到小小的震撼:他們送給朋友的東西,是不是也像作者那樣又把東西要回來了呢?引發學生的自我反思、自我反省,使他們在語文課堂的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以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與朋友相處盡量做到誠實守信,從而構建學生和諧的人際關系。
二.語文教學有利于發展學生“善”的健康人格
孟子說過“人性本善”,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發掘學生“善”的本性。從高一層面說,語文教師利用有針對性的語文教材資源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從個人層面說,學生可以從語文學習過程中以優秀人物為榜樣,培養自尊自信的個性品質和正確的自我意識。同時,以榜樣人物為鑒,有利于學生增強面對挫折的勇氣,在逆境中茁長成長。《老王》是一篇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課文,宣揚的是人道主義精神,拓展延伸環節學生由課文中的“老王”走進現實生活中的“老王”,感受社會現實中弱勢群體的辛酸苦楚,更加關愛他們。同樣《將軍族》中三角臉和小瘦丫頭同處社會的最底層,生活貧困不堪,可是三角臉卻將自己的退伍養老金拿出來幫助小瘦丫頭,這都展現了人的善良,體現了作者的人道主義精神。語文作為一門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的學科,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對生活的興趣,增強他們對社會的關注,培養他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完善學生“善”的人格。
三.語文教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美”的健康人格
語文教學與美是分不開的。《大綱》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語文教材中相當一部分課文是文學作品,這為進行審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條件。無論從言語形式還是言語內容,語文都以獨一無二的方式展示著它的美,如自然美、韻律美、藝術美、悲劇美等不同形式的呈現,我們可以充分發揮作品的審美陶冶功能,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語言、形象、感情等,指導學生辨別真假、是非、美丑、善惡,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在美的體驗中不斷發現美、感受美、理解美。美存在于萬物當中,只有具備了發現美的眼睛,才有可能獲得美的真諦。語文則幫助學生睜開了這雙眼睛,使他們看到了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或美的理念,讓他們感受那形象的美、語言的美、行為的美,從中領悟到偉人和英雄的人格力量、偉大的精神,從而讓這些飽含情感的因素誘發學生感應的心靈,使之在美感共鳴中得到凈化,達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四.語文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為語文是一門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科,答案的不確定性決定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性。而且語文教材主題的多義性、結尾的開放性、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都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思考、探索、創新出不一樣的主題、別出心裁的故事結尾、與眾不同的人物性格。只有學生具備了思考的意識,才能在探索中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能力。馬克思認為,全面發展的人是一種“新型的完整的人”:人的一切潛能的最充分發展;人在身體和精神,腦力和體力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成為全面占有自己本質的自由人”;個人全面發展的職責、使命和任務就是全面發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具有高度的創造才能,人的全面發展的最高目標是“從全部才能的自由發展中產生創造性的生活表現”。因此,創新思維包含在健康人格中。
換句話說,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也就是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總之,語文教學在人格塑造方面有著無以倫比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它能夠融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情操陶冶于一體,引導學生求真、求善、求美、求新,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和創造性,從而進行自我實現、自我超越,凈化感情,塑造其健康人格。
作者:張冬梅 單位:江蘇省徐州高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