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童泌尿系統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兒科藥學雜志》2015年第七期
1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病原菌分布870例患兒中段尿標本共培養出病原菌295株,陽性率為33.9%。295株病原菌中G-菌215株(72.9%),G+菌67株(占22.7%),真菌10株(3.4%),支原體3株(1.0%)。排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為大腸埃希菌122株(41.4%),腸球菌54株(18.3%)(包括屎腸球菌38株、糞腸球菌15株、耐久腸球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38株(12.9%),銅綠假單胞菌19株(6.4%),奇異變形桿菌10株(3.4%)。122株大腸桿菌中產ESBLs菌株85株,占70%;3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產ESBLs菌株29株,占76%。2011-2013年病原菌分布及構成比見表1。
2.2主要G-菌藥敏試驗結果結果見表2。對大腸埃希菌敏感的抗生素依次為:亞胺培南(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9%)、阿米卡星(96.5%)、呋喃妥因(88.7%)。第三代頭孢菌素中,頭炮曲松的敏感率僅為23.5%,頭孢他啶為68.7%。對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的抗生素依次為:亞胺培南(100%)、阿米卡星(97.2%)、左氧氟沙星(86.1%)、環丙沙星(80.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7.8%)、呋喃妥因(41.7%)。對銅綠假單胞菌敏感的抗生素依次為:亞胺培南(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喹諾酮類(100%)、氨基糖苷類(94.7%~100%)、頭孢他啶(89.5%)。(因一部分菌株未進行藥敏試驗,進行藥敏試驗的菌株數少于檢測出的菌株數。)
2.3G+菌藥敏試驗結果結果見表3。對屎腸球菌敏感的抗生素依次為:萬古霉素(97.4%)、利奈唑胺(94.7%)、鏈霉素300(65.8%)、呋喃妥因(39.5%)。對糞腸球菌敏感的抗生素依次為:萬古霉素(100%)、呋喃妥因(100%)、利奈唑胺(93.3%)、氨芐西林(86.7%)、青霉素G(73.3%)。
3討論
通過對我院泌尿系統感染住院患兒中段尿培養的結果分析,可以看出近三年來病原菌的構成比無明顯變化,革蘭陰性桿菌仍是兒童泌尿系統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中大腸埃希菌居所有泌尿系統感染病原菌的首位,占41.4%,這與近幾年文獻報道的兒童泌尿系統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的分布情況相似,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及銅綠假單胞菌。我院革蘭陰性菌中產ESBLs菌株比例較高,占70%~76%,明顯高于其他地區的資料報道,這可能與近年來我院頭孢類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有關。
本文藥敏試驗的結果分析表明,排名前三位G-桿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對氨芐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普遍耐藥(敏感率分別為9.6%、0%、0%及32.2%、13.9%、0%),但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較好的敏感性(敏感率分別為99.1%、77.8%、100%)。對頭孢唑林、頭孢曲松的敏感率低,僅20.0%~23.5%,對頭孢他啶中度敏感,敏感率分別為68.7%、27.8%、89.5%。這說明G-桿菌對臨床常用的抗生素已普遍產生耐藥。呋喃妥因是治療泌尿系統感染的傳統藥物,在尿中濃度高,不易產生耐藥性,特別適用于下尿路感染和慢性菌尿的治療,但近些年來臨床較少應用。本研究顯示呋喃妥因對88.7%的大腸埃希菌敏感,對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為41.7%,仍不失為治療兒童下尿路感染較好的選擇,特別適用于部分對青霉素及頭孢菌素類均過敏的患兒及門診長期小劑量預防治療。碳青酶烯類抗生素仍是G-桿菌最敏感的抗生素,三種G-菌對亞胺培南的敏感性均保持在100%,臨床主要用于嚴重感染及耐藥的患兒,效果明顯。氨基糖苷類和喹諾酮類藥物對革蘭陰性菌均有較好的敏感性,與兒科臨床較少應用有關。氨基糖苷類受制于其腎毒性的副作用,喹諾酮類藥物長期應用可影響兒童軟骨發育,但并非絕對禁忌。
革蘭陽性菌中腸球菌成為主要的致病菌,也是我院兒童泌尿系統感染排在第二位的致病菌。腸球菌屬是腸道內的正常菌群,屬于條件致病菌,可引起尿路、肺部、血液、腹部等部位感染,以泌尿系統感染率最高[3],近年來多篇文獻均報道腸球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趨勢。藥敏試驗結果顯示,糞腸球菌對青霉素類、呋喃妥因、喹諾酮類均較敏感,而屎腸球菌對青霉素G、氨芐西林普遍耐藥,對呋喃妥因的敏感率為39.5%,對喹諾酮類的敏感率僅為10.5%。屎腸球菌對大多數抗生素的耐藥性高于糞腸球菌,是因為屎腸球菌中多種耐藥基因均高于糞腸球菌,所以對腸球菌屬應鑒定到種的水平,以便臨床醫師合理用藥。糞腸球菌對氨芐西林的敏感率為86.7%,青霉素類仍可作為基礎用藥;糞腸球菌對呋喃妥因敏感率為100%,因此由糞腸球菌引起的下尿路感染,亦可首選呋喃妥因治療[7]。兩種腸球菌對于萬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有較高的敏感性,因此對于耐藥菌株可選用萬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治療。
總之,G-桿菌特別是大腸埃希菌仍然是我院泌尿系統感染住院患兒的主要致病菌,腸球菌已成為第二位的致病菌,不同種屬的腸球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有較大差異。臨床應盡可能根據細菌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避免抗生素的濫用。以上數據來源于我院住院患兒的統計資料,因住院患兒多合并有引起尿路感染復雜因素,故在細菌耐藥性及抗生素的敏感性方面與門診泌尿系感染患兒會有一定差異。
作者:陳椰 謝永強 鄧慧 黃四妹 高言 單位: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