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調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針對高職教育的特殊性,《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提出高職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英語聽說能力,能夠讓學生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有效地進行信息交流,同時注重文化素養的提高,以適應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因此,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已成為英語教學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此項研究詣在發現高職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分析造成跨文化交際能力缺陷的原因,從而提出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對策。
二、跨文化交際相關理論
自上世紀70年代Hymes提出交際能力觀以來,國內外學者對交際能力,尤其是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探討和研究就一直沒有間斷。著名交際學者Gudykunst指出,有效的交際能力包括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為能力;Bennett&Allen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包含三層含義,超越民族中心主義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賞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夠在一個或多個文化環境中當表現的能力。賈玉新對跨文化交際下的定義是:“跨文化交際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從事交際的過程。”高一虹提出了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兩個層面:文化的“跨越”與“超越”。結合以上學者的觀點,筆者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至少包括基本交際能力、社會文化能力以及跨文化語用能力。為了適應當今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高職英語教學不能還是單一地傳授英語語言知識,而是要注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英語基礎較薄弱的高職學生而言,英語技能夠用就好,但是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會讓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用。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內容本次研究的內容是調查高職院校學生跨文化能力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2、2、研究對象本次研究選取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2012級68名學生為調查對象,這些學生分別來自涉外旅游和涉外事務專業。
3、研究工具和方法本次研究中對所取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文化測試,目的是測試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水平,了解他們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狀。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卷共包含40題選擇題,測試題參照的是楊洋的博士學位論文以及常俊躍等學者編著的《跨文化交際》一書中的測試卷和習題。測試內容分為六個部分:英語國家文化常識;社會價值觀;交際習慣;言語交際;非言語交際;文化詞匯。本次測試采用無記名方式,保證測試結果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4、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本次測試卷全部收回,經過檢查核實,有效試卷為68份。研究者在統計分析上,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對回收的測試卷進行數據分析,統計學生答題的正確率。
四、結果與分析
測試卷的六個部分正確率統計結果分別是:①英語國家文化常識50%;②社會價值觀32%;③交際習慣38%;④言語交際49%;⑤非言語交際25%;⑥文化詞匯37%。從結果來看,平均正確率為38.5%,只有第一部分的測試的正確率達到50%,其它部分的正確率均低于這個數據,其中正確率最低的是第五部分。總體來說,本次測試結果并不理想,這說明學生跨文化意識較薄弱,跨文化交際能力較差。測試卷的第一部分調查了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常識的掌握情況,涵蓋了地理、歷史、政治、文學和節日等基本知識。測試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國家的地理和歷史常識了解程度較高,例如有73%的學生知道加利佛利亞在面積和人口統計中都在美國排名第一;56%的學生知道泰晤士河位于英國;54%的學生知道彩蛋是和復活節有關的。但是,只有少數學生了解與文學和政治相關的知識,與之相關的測試題的正確率只有37%和20%。測試卷的第二部分調查了學生對于社會價值的了解情況,具體涉及對工作、家庭關系、教育,友誼和禮貌的等觀念。根據調查數據結果,答題最高的正確率僅為39%,正確率最低的為24%。從數據結果顯示來看,學生對東西方國家的社會價值觀了解甚少。例如,在調查學生對美國課堂教學方法的評價時,只有24%的學生選出了正確答案,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不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因此,外教老師在評價中國學生的課堂表現時一般都會說:學生們在課堂上太安靜了,不善于討論問題。測試卷的第三部分調查了學生對交際習慣的掌握情況,包括會面、告別、稱呼、拜訪和贈送禮物等。
從調查結果來看,73%的學生選出了正確答案,他們都知道如何選擇恰當的話題和外國人交流,并且了解一些話題在西方屬于個人隱私,例如年齡、薪水、婚姻狀況、健康狀況,宗教信仰等。但是,只有34%的學生對交際環節的禮物贈送選出了正確答案,他們不了解外國人在雙方工作交往中一般不會贈送給對方貴重的禮物,而通常是在工作項目完成后,給整個辦公的部門人員送去禮物表示感謝。測試卷的第四部分調查了學生對言語交際的掌握情況,,其中4個問題測試了學生對在具體語境中語言的應用,從測試結果來看超過60%的學生選擇了正確的答案,這表示超過半數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如何在英語文化背景下使用話語原則,而且了解不同文化中詞匯的內涵。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了解文化,其中諺語學習是常用的一種方式。但是,關于諺語問題的測試最高的正確率只有37%。測試卷的第五部分調查了學生對非言語交際的掌握情況,即如何用詞匯以外的其他方式表達,例如手勢語、面部表情、姿勢、服飾、建筑,工藝品等。從調查結果顯示,這部分答題正確率最低,只有25%。統計結果顯示,學生的非言語交際能力總體不高。例如,僅有13%的學生知道在美國等一些國家,用食指戳別人的太陽穴意為者這個人腦子不太好;只有32%的學生知道在一些東方國家直視對方是不禮貌的行為。80%的學生東西方建筑風格的差異知之甚少;75%的學生不了解在英語國家如何安排座次,男士在邀請女士就坐時應該坐在左邊還是右邊。測試卷的第六部分調查了學生對蘊含英語語言文化詞匯的掌握程度,涉及顏色,數字,聯想和禁忌。在測試問題中,筆者發現44%的學生已經掌握了有關顏色的基本詞匯,并且他們知道黃色在英語中表達的意思是謹慎,怯懦,而在漢語中黃色象征著繁榮、興隆,紅色代表幸運,幸福等。但是僅有20%的學生知道詞匯龍,貓頭鷹和狗在不同文化下含義上的差別。因此,了解詞匯的本義以及文化含義對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有幫助的。
五、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通過上述分析發現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較弱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缺少對本國和目的語國家文化知識的全面、系統、深入的學習;實際語言應用能力有限;教師和學校對跨文化交際教學和培訓重視不夠。同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對高職英語教學提出了以下建議:重視跨文化交際教學,將文化教學和語言教學有有機結合,在英語教學中明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要求、指導方針和評價標準;豐富英語教學中多國文化內容,包括本國和其它國家文化;建立雙邊文化教學模式;采用多樣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教學方法。跨文化交際和英語教學密不可分,為了在英語環境下能夠適當有效地進行交際,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還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水平。總而言之,本次調查顯示高職院校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較差,這也說明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迫切需要改革。因此,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應該不斷的進行探索和實踐,采取一些有效的積極的措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作者:石涓 單位: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