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護專業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調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社會需求變化,醫療保健領域文化多元化的發展,高職高專醫護專業學生面臨的是越來越多的跨文化工作工程。若沒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失誤和障礙也就在所難免。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看,跨文化醫患交際中的障礙主要體現在詞匯、談話方式、語用等;在門診會話各個階段不同的文化背景決定著不同的言語行為,如問題類型,反饋性回應、言語打斷等。這些言語行為在交際過程中始終伴隨著文化及價值觀的影響。在此背景下,本課題組對本校醫學院護理及口腔專業進行了跨文化交際現狀的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分析討論,擬將結果用于后期的研究及教學實踐中做客觀資料支持。
一、研究內容和結果
本研究小組于2014年3月至4月,在本校在讀的醫學院“大一”及“大二”學生中隨機抽取了3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最終收回有效問卷300份。本次調查的問卷采用自制問卷方式,但以鐘華等(2013)年制定的《中國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自測量表》(ICCSRS)[4]為制定依據,涉及語言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策略能力、跨文化知識、跨文化態度、跨文化意識、跨文化技能這八大方面共38項測試題,此外根據調查目的又添加本??缥幕浑H教學相關的4項測題共42項。本研究分析的依據主要是以學生回答問卷中各項問題的平均得分為準。問卷經過本課題組成員反復修改,最終形成了較為符合研究目的和實際情況的調查問卷終稿。每題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為5檔,最高得分5分,最低得分1分。從調查結果看,在針對英語課堂的除跨文化教學項之外我校醫護專業學生在此次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測試中總體平均得分較低,得分最低的是語言能力項,為2.37,最高得分為跨文化意識,但也僅為3.20。
二、結果分析
總體來說,此次測試的結果不是很理想。通過這九大方面的調查,研究者發現,大部分學生缺乏中西方文化知識和跨文化交際意識,從而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策略也相應欠缺,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言及社會語言能力本次調查只針對跨文化口頭交際能力,所以調查表中的語言能力主要是指英語口語和聽力兩種語言技能共6題;社會語言能力是指“對具體語境決定語言使用規約的敏感程度”(Bachman1990:94)[5]或者“理解語言使用受社會環境因素影響,并根據社會環境調整自己語言行為的能力”(VanEk1986:41)[6],根據這樣的定義,此部分設置了一個問題,是學生對自己是否能夠根據對方的年齡、性別、身份、地位等因素調整語言形式的自我評價。根據結果顯示,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分為2.37,社會語言能力得分為2.87,但其中涉及醫學聽力和口語的兩項得分分別只有2.23和2.19。相對日常交際,醫護專業學生在職場語境中涉及較多的醫學專業詞匯,而這些詞匯往往發音難以辨析,即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醫學詞匯,了解了一定的英學英語表達句型,但面臨具體的醫患溝通,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對象還是會覺得有很多困難,無從開口,往往找不到合適的詞匯。語言能力可以說是跨文化交際的最低要求,是基礎,只有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也即英語聽說能力,才有可能掌握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語篇能力語篇能力也即得體地開始、維持及結束交談的能力(文秋芳,1999:22-23)[2]。此測試中包含3個題項,涉及合適的話題選擇,得體又富有邏輯性的交談。根據Kaplan(1966)的研究,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由于偏好不同的語篇模式可能會對跨文化交際活動造成理解障礙。[7]這3項的平均分為3.11。這說明學生對英語國家人們交際的語篇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哪一些是交談中該避諱的話題(如個人收入),哪些是交談開始常使用的話題(如談論天氣),如何以特定的表達方式暗示交談的結束等。這也是學生多年學習英語過程中英語教師常涉及的內容。
(三)策略能力策略能力指“交際者運用語言與非語言手段克服由語言能力不足引起的交際困難的能力”(Canale&Swain1980)。[8]本測試中包含的4道測試題都是運用語言手段解決問題的策略,排除了其他方式比如身體語言。這部分測試題學生的平均得分3.15。這說明學生有運用“youknow/well”、“Ibegyourpardon”這些話語來解決某些交際障礙,但從平時對學生的觀測來看,由于跨文化交際的意識不足,部分同學盡管知道這些話語的用法,但由于受母語的負遷移作用,他們會不自覺的用中文表達(如“嗯”、“那個”)來解決類似的交際障礙。
(四)跨文化知識對于跨文化知識中的“文化”的定義和分類,學者們意見不一。根據鐘華等跨文化交際自測量表,文化包括哲學、文學、藝術、宗教;衣食住行、習俗禮儀;價值觀、思維方式等,也即“高級文化”、“大眾文化”、“深層文化”3個層次(Hu1988:5)。[9]在此基礎上,針對醫護專業學生,本調查表添加了醫學文化、醫學倫理以及醫學制度方面的測試題。在這部分,學生的平均分為2.64,其中最高項目20“在跨文化交際中,我了解對方文化中的實踐觀念”均分2.97,最低分2.31為項目16“和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交流時,我了解對方國家的醫療制度”。跨文化交際過程從始至都伴隨著文化的各個方面,如價值觀、思維方式的影響。以自己的文化模式解釋異文化交際者的言行,那交際中產生誤會、摩擦等障礙也就不可避免。如在醫患交際中,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表現自己病癥時,有些著重敘述自己的身體特征,有些強調情感和心理體驗。醫護生只有認識到這些差異才可能盡量避免由此引起的交際障礙。
(五)跨文化態度跨文化態度也就是跨文化交際中應具有積極的態度。這部分試題學生平均得分相對較高,為3.09,其中29.9%學生非常同意“在醫療環境下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很重要”,33.3%學生基本同意此觀點。但得分較低的一項“在跨文化交際中我不會感到緊張和害怕,會積極回應”為2.56,這說明學生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際的愿望,但由于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足,從而造成自己的自信心不足。
(六)跨文化意識跨文化意識包括跨文化敏感度和批判性文化意識,不能等同于跨文化知識。跨文化意識屬于能力范疇,跨文化知識屬于知識范疇。在測試表中第28項“我了解對方文化的價值觀念”為跨文化知識范疇,但在第35項“我理解并接受對方文化某些價值觀念”為跨文化意識范疇。此部分均分相對較高,為3.20,但其中第33項“我善于觀察彼此之間的文化差異”得分相對較低,為3.11。這說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伴隨多元文化交融,新時代的大學生他們可以從多種途徑,如影視、媒體宣傳、文學作品等去接觸并接受西方文化,但具體到跨文化交際中,他們還是缺乏敏感度。
(七)跨文化技能跨文化技能主要是指在跨文化交際中能發現誤解,調和不同意見,獲取異文化新知識的能力,可概括為“交際者根據雙方文化背景靈活調整自己的交際行為,使交際取得預期成果的能力”(文秋芳1999:14)。[2]筆者認為,在跨文化交際能力的8個方面,具備跨文化技能是最高層次的要求??缥幕浑H者必須具備前7個層次的要求最終才能升華出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自然,這部分的平均分也不會高,為2.38,得分率47.6%。
(八)跨文化教學在以上針對學生跨文化交際8個層面的基礎上,又設計4題調查目前我??缥幕浑H知識的傳授情況,涉及醫護學生獲取跨文化知識的途徑、課堂教學效果及跨文化知識課堂和專業相結合的情況。從這4項得分來看,第39項3.27分“我認為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知識主要來源于英語課堂”,第42項3.84分“我認為英語課堂上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教學模式還應該再多樣化一些”,說明學生依靠英語課堂獲取跨文化知識的途徑相對單一,且教學效果不理想,大部分學生認為可以有讓他們更感興趣的教學方式。第41項“我認為英語課堂的跨文化交際知識傳授和醫護專業結合很好”得分最低,為2.78分。英語教師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不具備系統的醫學知識,對醫護專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傳授效果定然更不理想。
三、對策
(一)夯實學生基本功,改變教師教學方式教學目標的設定應該從學生將來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出發。對高職高專醫護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將來的工作崗位更多的是要求他們能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而從事醫學研究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在對英語的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訓練中,應更加側重學生的聽說訓練。所以筆者認為,在現在高職高專的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轉變角色,盡可能鼓勵學生多開口,強化他們的聽力訓練,灌輸給他們“學以致用”的思想。利用適合學生實際情況難易適中的教材,使學生的聽說水平達到跨文化交際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補充醫護專業學生工作中常會用到的專業詞匯和常用句式,圍繞同一主題進行聽說的交互式的訓練。
(二)拓展學習途徑在外語教學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缺乏良好的交際環境,在課堂之外學生即使想要開口說英語,但常會覺得無從說起,講了也不知講得對不對。有限的英語課學時也滿足不了學生的訓練要求,學生大部分的跨文化交際知識也主要來源于課堂。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應該積極幫助學生建立第二課堂。具體形式比如有網絡自主學習,英語角,短劇表演、醫學文化現象的講座等形式。網絡教學能為學生營造跨文化交際的真實語言氛圍,可以為學生提供包括聽力訓練、語音語調模仿訓練、口語練習等在內的多種交互式學習活動,還可以提供豐富的醫學相關的原版影片、英美在線報刊選讀等,真實再現英美文化,教師通過輔助平臺幫助學生能夠從復雜的表面現象中找到文化的深層本質。在英語角,教師可要求學生圍繞一些醫學話題開展討論;短劇表演可要求學生編寫劇本反應某個專題的中西文化差異。舉例說明,在疾病的發生機理方面,不同文化的人會有不同的認識。我國中醫理論認為疾病發生是由于人體陰陽失調所致,西醫則認為是機體功能和機構異常所致,加之宗教對醫學在西方的影響也很大,有些基督徒認為疾病是和自己的行為有關。針對這些文化差異,學生以討論或辯論的形式或分角色扮演可以更好地感受這些差異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表現。營造跨文化的語言文化環境有助于學生轉變長期形成的由本民族思維方式和認知模式帶來的思維定式的影響,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完成自覺的文化移情和文化認同,這有助于日后工作中減少醫患溝通的障礙。
(三)構建學生跨文化意識,加強自身綜合素質修養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跨文化知識和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才能在教學中幫助構建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在構建學生的醫學跨文化意識時能從不同層面進行滲透,如詞匯層、文化背景知識層、文化價值觀念層,培養其跨文化交際能力。所以在針對醫護專業的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知識傳授時,更加要求教師除英語知識外還要具備大量醫學文化及倫理知識,在教學中突出醫學院校學生的專業特點。教師授課時首先以教材為基礎,投入大量精力搜集外國的醫療文化、衛生管理等資料,講課時不脫離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可以通過中西方醫學文化差異進行比較性地學習,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總之,要想培養我們的醫護專業的學生成為將來合格的醫護工作者。只有積極行動起來,腳踏實地的采取措施來提高高職院校醫護專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我們目前醫護英語教學的當務之急。
作者:朱麗萍 單位:泰州職業技術學院 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