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護理在肺癌患者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改良后中醫護理路徑在肺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例。觀察組患者接受改良后的中醫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的護理方式。比較兩組患者入院時和出院時癥狀體征分級量化標準評分、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疼痛程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入院時和出院時癥狀體征分級量化標準評分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改良后中醫護理路徑在肺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肺癌;中醫護理路徑;效果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2013年首次頒布了13個病種中醫護理方案,“肺癌中醫護理方案”是其中之一,旨在提高中醫護理質量,規范中醫護理行為。肺癌患者在治療中容易出現嚴重的胃腸道反應、疲乏、不良心理狀態等癥狀,中醫護理路徑在臨床多科室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癥狀、促進患者健康及功能恢復。我科于2015年1月改良中醫護理路徑,將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的優勢納入其中并應用于肺癌患者,臨床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5例。其中,男95例,女55例;年齡38~85歲;住院天數3~42d;鱗癌61例,小細胞癌68例,腺癌21例;入院時KPS評分為(76.17±6.63)分。納入標準:(1)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確診為肺癌,西醫診斷經病理學確診;(2)非手術治療患者;(4)未合并嚴重的實質性器官功能不全。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肺癌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中醫護理路徑小組
科室成立中醫護理方案工作小組,護士長任組長,對工作進行計劃、指導、協調、質控;所有護士均為組員,其中1名專科護士負責科室中醫護理的質量考核,為本小組質控員;其他人員負責實施,并接受護理質量的考核;請我院肺癌專病醫療小組與護理小組共同討論,根據科室的具體情況,優化中醫護理路徑方案。
1.2.2專項培訓
對腫瘤科全體護士進行“肺癌中醫護理路徑”培訓,內容包括:(1)理論方面:中醫用藥護理,飲食調護,肺癌患者心理情緒辨證分型、辨證施護的要點,肺癌中醫護理效果評價表的書寫,健康指導。(2)技能方面:艾灸、耳穴壓貼、中藥外敷、中藥泡洗、穴位按摩等操作方式。考核每個護士的理論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100%為達標。
1.2.3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中醫護理方法,主要包括入院期間完成患者的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生活起居指導、中醫護理健康宣教等內容。觀察組:患者接受改良后的中醫護理路徑,主要包括入院后建立患者觀察表,由責任護士一對一進行護理路徑方案的實施;記錄每日患者的癥狀體征分值,數據不能當日采集到的,需在事后進行補充收集,交接班時做好詳細的登記;對心理情緒異常者辨證施護,分別進行心理疏泄法、節制郁怒等情志調理。研究中未出現中途退出病例。
1.3評價指標
(1)以《中醫護理核心能力讀本》(2013版)和《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2007版)進行癥狀體征分級量化標準評分。
(2)比較兩組患者疼痛程度,疼痛程度評估采用疼痛數字評分法(NRS評分):0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不影響睡眠),4~6分為中度疼痛,7~9分為重度疼痛(影響睡眠,不能入睡),10分為劇痛。
(3)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入院時及出院時癥狀體征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癥狀體征分級量化標準評分組內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及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3討論本研究將“肺癌中醫護理方案”進行改良,制定臨床中醫護理路徑,規范化指導護士運用中醫整體觀念,從生活、飲食、患者情志、用藥等方面,配合嫻熟的中醫護理技術、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患者服務。目前,研究小組每日進行的中醫護理操作達60~70人次,包括中藥外敷、中藥泡洗、穴位按摩、穴位注射、中藥灌腸、耳穴貼壓等。因此,科學護理模式的運用,不僅能提升護士的中醫護理思維能力,還能不斷促進護士學習,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明晰專病護理要點與難點,提高中醫護理質量,促進患者健康。護理路徑的制定,為知識儲備尚不夠全面、工作經驗尚不足的護理人員提供參考和學習的模板。其內容規范,有助于整體護理工作的更好實施。本次改良后護理路徑的應用,對患者臨床癥狀的緩解取得良好的成效。
如,抗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減輕胃腸道毒副反應,尤其是因化療藥物導致的納呆、嘔吐惡心、便秘等毒性反應的發生:
(1)耳穴貼壓:可以調節中焦氣機,和胃健脾。選穴:脾臟-和中止嘔,健脾益氣;胃-以降為和,主通降;神門-鎮靜安神;交感-調節植物神經。
(2)穴位注射、穴位按摩:可通過局部刺激疏通經絡,調整氣血臟腑。選穴:內關-疏肝開郁,和胃降逆;足三里-扶正祛邪,調理脾胃;
(3)中藥外敷:吳茱萸加白醋方,中藥外敷神闕穴,吳茱萸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能很好的預防并緩解患者的癥狀。配合辨證飲食指導,增加食欲,調理脾胃功能,有效緩解胃腸道毒性反應。
改良后的中醫護理路徑有專家論證作為理論基礎,將各項客觀指標進行量化,避免因主觀因素影響評價結果,提高了數據收集的嚴謹性、規范性。本研究中還引用中醫學辨證施護的理念,對比較難以進行系統性規范的中醫護理流程設定清晰的標準,根據護理側重點不同,突出疾病不同發展階段,有效規范護理行為,提升護理工作質量,增加患者對中醫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鄒如政,李秀清,盧曉葦.以重點專科建設為途徑保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2,20(10):946-947
[2]鐘小莉.中醫護理方案在慢阻肺急性發作期的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20):4781-4782
[3]楊光華,陳連生,余勝珠,等.溫膽湯防治肺癌化療胃腸道毒副反應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6):632-633
[4]吳勝菊,楊海燕,童彩玲,等.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0,17(13):61-63.
作者:程玉瑩 單位: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