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聲樂教學下的多媒體技術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提高學生歌唱藝術實踐的綜合能力
多媒體技術與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相結合之后,深化了學生對聲樂作品的情感體驗、內涵的理解、音樂的審美和演唱二度創作的綜合能力。聲樂說到底是一種通過人聲和語言詮釋情感的一門藝術。學生在面對一首完全陌生的聲樂作品的時候,首先要弄清詞曲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內涵,具象的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影像視頻,抽象的情感內涵可找生活中相類似的事物替代去理解。在抽象與具象之間還要加上合情合理的藝術想象力和豐富的藝術聯想力。使我們對作品的理解更加的全面細膩,挖掘聲樂作品本身的藝術內涵最終完善歌者的二度創作演唱和藝術表現力。
高年級的學生基本可以完整地演唱一些中等難度的歌劇片段,以歌劇《小二黑結婚》中女主人公小芹的唱段《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為例,全曲分三個部分講述舊社會青年小二黑和小芹的愛情故事。教學之前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這段歌劇唱段的視頻片段,通過影音資料讓學生根據故事情節和歌詞梗概想象出作品描寫的水和天的景物描述以及對歌劇每部分故事情節的影響。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聯想力,還原到那個特定年代,具體到自身就是歌劇女主人公小芹。想唱好這段詠嘆,首先要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女主角小芹同呼吸共命運,設身處境地理解人物角色通過演唱所要表達的復雜的內心情感。當學生能夠完整演唱這段唱段的時候,還可以通過網絡多媒體視頻賞析借鑒其他歌唱家此作品的演唱視頻,豐富學生的舞臺表演經驗和藝術表現能力。
這些豐富多彩的新教學環節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歌唱欲望,學生就會把豐富的人物情感融合到演唱作品中去,使聲樂作品的呈現更加感人至深,明確科學準確的發聲機理和高級的音色,使得歌者的二度創作更加完善。學生演唱的處理作品、理解能力、詮釋能力和聲音表現等綜合能力都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引入教學得到有效提升,使學生的歌唱技藝又走向新的高度。
二、創新聲樂教學模式
科技的突飛猛進發展使得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國內外藝術研究動態來看,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的前景一片大好。在我國,多媒體已進入課堂教學,并對課堂教學過程、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氣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替代了許多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和環節。大大充實了教學內容;豐富了學生對聲樂作品內涵的理解;提高了舞臺的藝術表現力。如鋼琴伴奏、作品范唱、3D理論知識圖解、舞臺表演、作品的創作背景、外國作品歌詞的拼讀釋義、課堂教學重點、難點等都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引入教學來完成,其具有省時、省力、一勞永逸等方面的優點。
我們所處的信息化時代正面臨音樂教育體制改革,我國音樂教育正經歷一個從教育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都在發生重要轉變的時期新的教學模式與傳統聲樂教學模式發生很大碰撞和融合,尤其是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使得傳統聲樂教學模式發生了質的改變。我們既要繼承傳統聲樂教學方法的精髓,不能盲目的創新、替換傳統教學模式,同時又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引入高科技輔助我們的聲樂教學,豐富聲樂課堂教學內容和優化教學環境,使學生更好地把課上課下貫穿連續起來,更好地為聲樂教學服務,達到預期的聲樂教學效果,提高聲樂教學效率和質量。
作者:馬冉冉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