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聲樂考核方案范文

聲樂考核方案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聲樂考核方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聲樂考核方案

第1篇

【關鍵詞】高職院校;聲樂教學;問題;策略

有關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改革這一課題,學術界已從多層面展開了論述,但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來看,仍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1.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都存在普遍性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是以課堂講授的方式來培養學生演唱能力、舞臺表演能力等。他們仍習慣于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示范——學生學唱——老師挑毛病——學生再學唱。這種口傳心授的單一教學模式造成了教學封閉、流于形式的問題。2.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數量也隨之增加,根據個體差異設置的個別小組課也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多而發生變化,由原來的“小鍋小灶”演變成了“大鍋飯”,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展。3.師資缺乏在高職院校是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師生比嚴重失衡。為了滿足教學,學校只能外聘教師。外聘教師多為地方兄弟院校或中學教師,上課來下課走,很難做到同步管理,教學質量也得不到保障。4.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評價方式,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較大,考核方式較為單一,大多是一首作品就完成了考核,與新時期的評價多元化要求不符,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制約了學生的綜合發展。5.高職聲樂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的演唱水平在藝術實踐中得到發展,而實際上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嚴重不足,舞臺表演機會太少,缺乏充分的實踐鍛煉,有些畢業生直到畢業也沒登過幾次舞臺。6.聲樂課程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不夠靈活,缺少整體部署,缺少健全的課程管理制度,課程教學內容與行業技術應用脫節,過分偏重歌唱技能的培養,而忽略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改變現狀,院校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課程的教學目標,調整和完善課程的實施方案并制定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調整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更新教育理念,明確教學目標,改革教學內容,優化課型的結構,在遵循聲樂教學的客觀規律情況下,積極探索和創新聲樂教學的新模式,擺脫傳統說教式的教學模式,適當采取多層次、多方位的教學模式;對聲樂基礎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策略,采用個別課、小組課和集體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積極開展聲樂拓展課,把課堂充分延伸,多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解決有些學生課上吃不飽等問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更新聲樂教學方法,變換師生角色

嘗試新教學理念,改革理論脫離實際的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建立理論與實際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傳統的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封閉式授課方式,開放課堂,采用啟發式、討論式、評論式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成為學生真正自主學習和實踐的場所,引導學生增強自主學習和創新拓展能力;嘗試讓學生走進不同老師的課堂,觀摩其他專業教師的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主導,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變換師生角色,開設評論課、辯論課以及學生科研課題研究等,在師生合作互動形式上多做文章,只要是有利于學習的就大膽地進行嘗試。探究性學習已成為基礎課程改革的核心,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也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主動探究性學習轉變,聲樂課程也不例外。著名聲樂教育家喻宜萱先生說:“聲樂教學是一門賦予創造性的思維勞動課,這種創造性要求體現在教和學的雙方。”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障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的基本條件。教師在聲樂教學中要敢于打破唱法禁錮,講授多種唱法,不管是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還是通俗唱法,只要能夠很好地表達情感,都可納入教學計劃。另外,聲樂的最高表現形式是合唱,把合唱和獨唱結合起來教學,可以讓學生區分和感受共性和個性的唱法,為今后開展基礎音樂教學提供很好的基礎。

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質量

聲樂課程的教育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聲樂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隨著招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師資缺乏是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成分具有復雜性,年輕教師偏少,一些高水平、高學歷的音樂學院年輕高材生,因編制等問題短時間無法進入課堂。這就要求一線教師改變觀念、提高認識,主動自我提高,尋找各種途徑走出去,多學習多取經,多參與高規格的培訓班,定期舉辦個人音樂會,并積極參加社會專業藝術實踐活動,實時充電,增長技能,以滿足理論和技術方面的教學需求。對于外聘的教師,要完善聘任制度,積極引進專業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進入課堂,要對所聘用的教師進行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等方面的評估和考核。同時,也要經常邀請部分兄弟院校的聲樂教育教學方面的專家互動交流,互通有無,實現資源共享,共同促進聲樂教學的良性發展。

4.改革與完善考核制度

聲樂課程的考核,要告別單一的一首歌考核模式,不能只依據聲樂的發聲技能來評定學生的成績,要從綜合能力上多方面考核,根據綜合技能技巧設置不同的考核內容:(1)演唱內容上,不同程度的作品,設置難易系數,比如演唱《花非花》和《我愛你中國》,根據不同的音域、不同風格以及完成的質量,要給出差異性評價;(2)考核中設置演唱伴奏環節,包括正規伴奏、即興伴奏以及自彈自唱,要求與每個學生的聲樂演唱捆綁完成,根據完成的質量給予適當的評價;(3)將平時成績結合日常上課情況,包括完成的作品數量和質量,以及參與各種觀摩、排練、演出和個人音樂會等方面進行聲樂成績的綜合評定。

5.增加藝術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藝術實踐作為聲樂教育教學的延續和拓展,是提高聲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藝術實踐與聲樂教學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將實踐和聲樂理論知識有效結合,構建“教、學、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有效保證聲樂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目前的聲樂教學中,學生缺少藝術實踐機會,偶爾參加個集體演出活動就算完成了藝術實踐任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演唱能力與表演能力的發揮,停留在課堂上的藝術實踐只能是紙上談兵。藝術實踐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參與各項實踐活動,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實踐的時間和內容,其中包括專業觀摩、專業考查、專業考試,各種排練、各種比賽,組織或參加大型或小型的各種教學匯報活動、社會演出、合唱比賽、專業輔導和排練、單項或專業全能比賽(包括聲樂、鋼琴、伴奏、彈唱、合唱指揮、作曲、中外樂器、舞蹈等)、聲樂沙龍、個人音樂會,等等。

6.強化聲樂教學中的思政理念

聲樂課不僅僅是一門技能課,也是一門情感與技藝相結合的音樂文化類課程,它肩負著弘揚民族文化,提高人民音樂文化素質的責任。聲樂課程的特殊性,對教師本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傳授專業技能的同時,既要注重課程思政的藝術性,也要注重教學方法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將思政內容融入聲樂課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通過講解將愛國主義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等內容貫穿于聲樂作品中,使其在學生群體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達到以歌化人、以歌育人的作用。比如,《北京頌歌》《我愛你中國》等作品,體現了強烈的愛國情感,選取這類主旋律作品進行演繹和學習,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7.加強課程整體部署,改革聲樂教學管理模式

目前,高職的聲樂課程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不夠靈活,教學改革缺乏整體部署,教學管理模式也跟不上形勢,缺乏激勵機制與有效協作,需重新定位課程的培養目標,調整和完善課程培養方案,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專業標準對接。近年的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比賽中,聲樂演唱除了考核演唱歌曲的技能外,還要考核鋼琴伴奏能力和即興彈唱能力,考核的重點已向綜合能力考核轉變,這就要求課程的建設要圍繞課程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規劃和部署。建立健全聲樂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推動教學管理規范有序進行是提高聲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這要求將聲樂教學制度化,加強聲樂教學過程的規范化管理,增強師生的責任和規范意識;對課程質量進行全覆蓋評價,科學編制課程教學大綱和考核大綱,完善課程教學各個環節的質量標準;實行課程負責人制度,加強對專任教師的教學進度、教案、教學反思等的有效管理。高職院校的聲樂教育教學改革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優化的過程,需要從教者及時更新觀念,改變思維,與時俱進,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賦予聲樂課程新的活力,一切以學生為中心。這也是時代賦予聲樂教師的使命與責任。

參考文獻:

[1]陳艷偉.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當代音樂,2018,(8):42-43.

[2]衛燕.淺談高職院校聲樂課程教學改革策略[J].黃河之聲,2020,(14):2.

[3]吳極巧.新時代背景下邊疆師范大學聲樂教學改革的創新研究[J].當代音樂,2020,(10):3.

[4]李敏.大學聲樂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初探[J].北方音樂,2020,40(11):2.

第2篇

【關鍵詞】因材施教;高校;聲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2-0169-02

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與教學理念,可以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與個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聲樂水平與素養,全面提升學生的實力。在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理念,教師需要準確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學生的個性,然后針對這些差異與特點,采取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手段。這樣也就可以有效促使師生之間形成和諧、親密的關系。因此,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教師要合理應用因材施教的理念。

一、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與普通的課程不同,聲樂教學是高校中一門特殊性較強的藝術課程,通過聲樂課教學,可以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也能有效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傳播。聲樂教學還受到審美學、心理學以及生理學的影響,在其教學過程中,不僅包含了較強的藝術性,還要將技術性、理論性、實踐性有機結合起來。在聲樂教學中,不同的學生在性格、興趣、聲樂基礎等多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且學生的先天條件和后天學習能力的差異,也導致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1]。

在當前的聲樂教學中,為了能夠實現學生聲樂教學的教學目標,應用和實施因材施教理念,就成為聲樂教學的迫切需要。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質的不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在聲樂教學中,在對細節進行處理時,如果教師不重視,對其處理不當,也會對學生的音樂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通常是采用一對一的小班教學模式,旨在通過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具體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在教學中兼顧到每一個學生,可能就會忽略學生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應用因材施教理念,應用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可以保證聲樂教學實現其教學目標,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在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需要遵循的原則

所謂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從學生的個性、差異出發,進行差別化、針對化的教學,充分發揮優勢與特點,從而能夠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要求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先天嗓音條件、聲樂基礎以及文化修養與興趣愛好之間的差異,應用因材施教理念開展教學。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理念,要求教師能夠遵循以下原則:

(一)因材施教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和完全相同的嗓音。這也就要求教師在聲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開展差異化與個性化的教學。尤其是在藝術領域,個性能夠較好地體現其價值,聲樂教學的過程就需要強調學生的個性以及學生之間的差異。教師在應用因材施教理念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聲樂器官的特點,根據其優勢與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具有獨特特色的聲樂演唱特點。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其基礎與天賦等也存在差異,教師不應該對一些領悟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指責,而是要引導學生發現其在聲樂學習中的優勢與特點。

(二)因材施教需要面向全體學生。一些人片面理解因材施教中的“材”,將其認為是一個人才華和能力的出眾表現,對在某一方面比較出眾的學生進行特殊的培養,讓這些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以及更加具有創新性的知識。而對于那些沒有特殊才華的學生給予“填鴨式”的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對培養大量的特長生以及精英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完全不符合基本的教育理念,不符合大眾化的教育目標要求[2]。

因此,在具體的聲樂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僅要讓有才華的學生更加出眾,也要讓普通的學生能夠獲得豐富的知識。不能片面理解因材施教的內涵。教師應該在具體的教學中,將“材”看做是學生在聲樂學習方面的個性特點以及對音樂的整體感覺,而不能只為嗓音條件好的學生進行特殊的教育。只要學生具有自己的演唱風格和特點,就要根據學生的嗓音條件,給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嗓音特色,不斷挖掘學生的演唱潛力。

(三)實施因材施教理念還需要改進考核方式。就我國當前的高校聲樂教學的考核情況來看,通常是采用學生單獨演唱,由聲樂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聲樂教學成果評價。應用該聲樂考核評價方式,往往就會導致該評價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指向標,導致學生為了能夠在聲樂考核中達標,而苦練教師規定的聲樂教學曲目,進而導致在進行聲樂考核評價時出現“萬人一腔”或者“萬人一調”的現象。這是因為很多學生與教師只能認識到在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中應用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性,忽略了聲樂教學考核評價中的因材施教理念的應用方式[3]。因此,教師就很有必要根據高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聲樂教學評價體系與模式進行改進與創新,采取個性化的考核形式,從而保障在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

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理念,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進而開展教學。但是也需要教師將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實到實處,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在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理念的教學目標。

(一)及時更新教學的理念。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理念,首先就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正確認識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能夠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與主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應該充當一味說教的角色,對學生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標準,而忽視了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嗓音條件、文化素養、心理素養及其個性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采取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教學。例如,在課前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供本學期或者本學年的授課曲目,與聲樂理論研究專題目錄。學生可以根據其興趣與特點,選擇其中的一組曲目與專題進行演唱和研究。在聲樂教學中根據教師的指導與點撥,使該曲目成為自己的“代表曲目”。這樣也可以培養起學生學習聲樂的信心,激發其學習聲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刺激其主動對相關的聲樂理論進行研究[4]。

(二)積極轉變授課方法與授課模式。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因為其學科的特殊性,聲樂教學通常需要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一般看來,聲樂教學通常是教師一邊彈鋼琴,一邊進行示范,在學生演唱的時候,教師適時地進行指導與點撥,對學生的發聲與演唱進行指導。應用該教學方式,教師在聲樂教學中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但是在應用該教學模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能存在一些比較集中的問題,如在聲樂教學中比較常見的“啞音”“喉音”“鼻音”以及“白聲”等問題,教師在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都要強調同樣的問題,這會嚴重影響教學效率,增加教師的工作量。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就要靈活轉變其教學模式,可以將聲樂教學中有相同問題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統一的講授與指導,這樣學生也能在組內對該問題進行討論與交流,解決一些共性問題,提高教學的效率,減輕教師的負擔。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的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講授聲樂理論課程,如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共鳴器官的構造、嗓音保健、吐字咬字等具有鮮明的共性特征的基礎性課程,就可以選擇集體授課的教學模式。

(三)準確分析學生的特點,合理應用因材施教理念。教師只有準確地判斷和分析學生的特點,才能合理地應用因材施教理念。著名的聲樂大師曾提出其聲樂觀點,認為學生因為其天生的嗓音條件存在差異,因此其發音也是具有個人特點的,不能刻意模仿他人的特點,要唱出自己的特點,如果失去了自己的特點,那么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吸引力[5]。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其嗓音、發聲特點等多個方面的因素都存在差異性,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準確地分析、判斷學生的特點,從而制定與之相符的聲樂教學方案。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聲特點,對其進行準確的聲部鑒定。準確的聲部鑒定,對學生未來學習聲樂的重點及其藝術生命都有重要的影響。其次,教師還要準確判斷學生的音樂風格與路線,看學生究竟適合那種唱法,從而對其進行差異化的指導。最后,教師還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性格是否堅韌,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同時,教師還要積極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能夠大膽、自信地歌唱,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提高其聲樂水平。

(四)構建完善的規章制度。高校的聲樂教學中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其中包括鑒定學生的演唱聲部、培養學生的演唱風格等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特點的不同,制定聲樂學習的短期計劃、長遠計劃等差異化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案及其個性化的考核方案。在當前的高校聲樂教學中,仍舊是以“一對一”的教學模式為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其教學角色缺乏正確的認識和定位,仍舊采取“一言堂”的模式。因此,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真正應用因材施教理念,是比較復雜的,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規章制度,使因材施教落實到實處。如果不能及時對聲樂教學的考核制度進行改革,則因材施教的理念仍舊是空談[6]。教師可以對一些主動參與到合唱團、學校樂隊以及各類聲樂賽事中,并獲得一定獎項的學生評定一定的學分。并且,教師要能完善其成績考核評價制度,能夠對聲樂教學的實際成果進行考核,這也能激發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聲樂實踐中,通過比賽、競賽等形式不斷提高其聲樂水平。

四、結束語

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理念,不僅符合聲樂教學的學科特點,還能充分尊重學生自身個性化、差異化發展的需求。近年來,高校聲樂教學的內容不斷發展與完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考慮聲樂教學本身的規律,同時也需要充分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高校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情況,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之下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從而幫助學生提升其聲樂訓練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婷.聲樂教學因材施教新模式的構建[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4).

[2]劉躍華.因材施教,彰顯不同的歌唱風格――聲樂教學筆記[J].中國音樂,2010(1).

[3]王琛媛.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5(22).

[4]李艷.因材施教――聲樂教學的重要法則[J].銅陵學院學報,2014(6).

第3篇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高校聲樂藝術人才的培養需要通過師資隊伍來進行實踐,因此,師資隊伍的素質狀況決定著藝術人才的培養效果。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引進的過程當中,不能夠因為學生的擴招導致教師數量不足,就降低人才引進的標準,要注重保好人才引進的關卡和環節,確保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進入到師資隊伍當中,更好地進行聲樂藝術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高校要對師資隊伍進行進一步的培養和訓練加強,確保他們能夠了解當前時展需求,對于人才的具體要求和特點,能夠結合這方面的要素進行人才的培養。除此之外,高校也要注重通過其他的途徑進行師資隊伍的建設,例如邀請社會群體當中,在聲樂藝術表演方面有卓越貢獻的人員,作為校外的導師和特聘團隊,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建立起更加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同時也通過專業化的師資隊伍走專業化的聲樂藝術人才專業培養道路。

(三)創新人才培養考核機制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之下,對于聲樂藝術人才的培養,應該建立起更加科學和專業化的人才培養考核機制,要結合當前社會的實際要求和具體的情況對傳統的考核機制進行優化,避免出現過于主觀的考核方式或者單一的考核要素。在人才培養考核機制的建立過程當中,注重從三個方面著手進行問題的解決:首先,對于考核的內容,要從傳統的聲樂演唱考核內容當中跳出來,形成多元化的考核內容格局,注重在這個過程當中加入聲樂藝術人才的綜合素質考核以及一些可創造能力的考核。例如通過考察他們在作品風格融合處理方面的情況,進一步實現對于人才的全方位考核;其次,在考核的方式當中要創造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除了進行作品的演唱之外,也要在一些綜合性的活動當中,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考核,以此來形成系統化的考核體系;最后,在考核的時間節點當中,要兼顧考核的時間,系統性不僅注重期末的考核,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表現,對他們的過程表現要素進行考核,以其作為學生在表現方面的具體證明。往往來說,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表現狀態會更加真實可以反映他們的整體水平狀況,因此,過程性的考核應該作為重點的考核要素與內容。

(四)基于社會需求導向實施人才培養基于社會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可以準確把握聲樂藝術領域當中每一個系統和環節,對于聲樂人才所提出的具體需求,最終能夠為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動力以及智力方面的支撐。目前,人才的需求體現出一種多樣化的需求特征和特點,此時高校要積極承擔起聲樂人才在培養方面的重要責任,聲樂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結合市場的需求,進一步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提升技術性和表演性的同時增強整體的藝術性和使用性。在教學內容的選擇過程當中,注重考慮市場的需求,盡量讓聲樂專業的學生能夠增加公共管理科目的修讀,同時也應該進行一些交叉學科課程的學習實現多元化的發展道路,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提供更多的選擇,例如藝術經紀人或者藝術團體管理人員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bt天堂网...www在线资源| 波多野结衣mxgs-983| 老师让我她我爽了好久动漫|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中文天堂网在线最新版| 中国日韩欧美中文日韩欧美色|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一页久久肉 | japanesehd日本护士色| 丝瓜app免费下载网址进入ios|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九九热这里都是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九九九国产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四虎影院永久免费观看| 午夜aaaaaaaaa视频在线| 亚洲色欧美色2019在线|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二区一区| 亚洲人成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 小草视频免费观看| 天美麻豆蜜桃91制片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成人免费公开视频| 好男人资源免费手机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黄色片|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色视频| 男女肉粗暴进来动态图|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99re66热这里都是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男女边摸边做激情视频免费| 果冻传媒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综合激六月情网|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