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理想信念有重要的作用。筆者結合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途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各門思政課教學,發揮思政課在傳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渠道方面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思政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十八大提出用“三個倡導”來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劃,貫穿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各領域,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覆蓋到所有學校和受教育者,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職院校的學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的關鍵期,對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意義重大。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責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到各門思政課教學之中,教育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順利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課堂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設置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能夠健康地成長成才。在思政課堂教學中,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教學,根據不同課程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有側重點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全過程。使學生在學習政治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加強自身修養,錘煉優良品德,明確奮斗目標。學校除形勢與政策外,還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下簡稱“概論”)這兩門課程。
1.1基礎課教學中重點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基礎課面向大一新生開設,教育教學的主要標是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指導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幫助他們解決在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講授基礎課的過程中,教師充分聯系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實際,結合當前社會問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更加深入學生頭腦,使學生成為自覺踐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規范,成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模范。
1.2概論課教學重點以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奮斗目標教育概論課通過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理論的能力。要達到這個目標,教師教學時需要聯系當前國內外實際,分析理解現實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特別是在我國深化改革過程中存在的突出社會矛盾及問題。教師在準確講授理論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校內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系列理論成果和中國現階段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共同富裕奮斗目標的教育,強化對自身責任、使命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認識,堅定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
2改革思政課課堂教學方式
以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思政課教材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原則性和指導性很強。如果教學中教師不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而是照本宣科地只講授理論,教學內容會顯得空洞枯燥,缺乏針對性,學生感覺乏味,必然會影響到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師一定要開拓授課思路,與時俱進,在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的基礎上,進一步把育人目標和內容具體化,使之更貼近現實和學生的成長需要,使理論由“虛”到“實”,由“遠”及“近”,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換,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如運用案例式、參與式、演講式、專題研討式、模擬情景再現、多媒體影視教學等多種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教學活動中去,深切感受和體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和深入理解樹立良好道德品質、守法誠信的重要性,才能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入耳入腦入心。
3重視實踐教學推動實踐育人
3.1實踐教學為了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加理論聯系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將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第二課堂教育相結合,與專業教學相結合,通過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專業實習、生產實習、課外活動等多樣的實踐教學形式,建立起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
3.1.1與課程理論相結合的實踐教學與課程理論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是以課程為依托,以加深對理論學習的深入理解和認識為主要目的而設置的實踐環節。
3.1.2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以組織形式和非組織形式的假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公益勞動、讀書活動等為主要形式,通過深入基層、觀察社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目標。
3.1.3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實踐教學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實踐教學以實際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和意志鍛煉為目的,強調與專業實習和生產實習相結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職業觀和勞動觀。
3.2組織指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把專業實習納入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大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建立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創業實習基地。豐富實踐內容,創新實踐形式,廣泛開展社會調查、生產勞動、社會公益、志愿服務、科技發明、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以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不斷拓展社會實踐渠道,組織學生參加科學研究以及各項社會服務活動。豐富社會實踐活動形式,繼續深入開展青年志愿者等活動。加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作者:鄒紅霞 單位:廣東茂名健康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