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基本現狀,及高職院校學生創業實踐時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系列解決對策。希望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對創新我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提供一些借鑒和思路。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一、高職院校具備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條件
(一)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學習
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模式不同于普通院校開設的學歷教育,學歷教育注重的是學生關于各個學科基礎文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而我國高職院校是在結合企業和行業實際工作崗位需求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學習與培訓,以專業技術和實踐技能的培養為教育重點。我國高職院校展開的與企業、行業對接式的職業技能學習模式符合了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創業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的要求,從而有利于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
(二)具備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職業教育水平的不斷攀升,職業教育模式的不斷完善,我國高職院校開展的職業教育從來不是單打獨斗,已經和眾多企業建立了積極有效的校企合作關系。為了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我國高職院校具備專業的師資隊伍,通過對企業開展定期的職業技能知識介紹,職業技能培訓等一系列活動來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職業素質專業化水平從而帶動企業經濟增長,同時企業為了回報高職院校,為學校提供良好的實驗場所,為學生開展實習工作提供工作基地。我國高職院校與企業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有利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夠實際掌握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術,增加了學生真正參與工作的機會,使學生切實了解了所在專業與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從而為自身的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師實踐經驗豐富
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同于普通大學的教師,在我國高職院校任教的教師大多具備雙師資格,也就是說在企業內工作時具備專業的技師資格,在學校任教具備教師素質,不僅能夠在教學方面為學生提供科學合理的理論知識,還能在實際操練時真正指導學生的實踐技巧。高職院校存在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曾在企業一線工作多年,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某個專業,行業領域的專業技術掌握者,已經具備專家的水準。
(四)學生創業意識強烈
根據調查研究結果可知,我國高職院校的畢業生進行創業的比例明顯高于學歷教育培養出來的本科畢業生。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雖然在基礎文化知識水平的掌握上不如全日制本科學院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但是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頭腦靈活,具備一技之長,具備創業所需的勇氣。根據我國高職院校畢業生和本科畢業生的薪酬工資調查結果可知,我國高職院校學會生畢業后進入工作崗位明顯低于全日制的本科畢業生,這種差距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我國高職院校學生進入社會進行自我創業的想法,使高職院校學生更快的走上了自我創業的道路上。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相結合
一方面合理規劃課程,構建課程、講堂、訓練、競賽、成果孵化“五位一體”的教學體系。我國的傳統教育模式決定了學生的學習通常是以課本與課堂為載體,通過書面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具備大概的理論輪廓與基本認知,然后才能談到實踐行動。在課程規劃方面,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適當加大創業教育的課時安排,通過課堂和講堂對所有學生實施創新創業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使高職學生的創業理論知識更豐富,培養未來企業家精神;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學習考評時將創新創業教育精神與實踐成果轉化成一種可以量化指標,從而把其作為對高職生進行綜合考評的一項重要的考評依據,提高學生真正投入到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來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在此基礎上,針對有創業興趣的學生群體加強創新創業訓練,組織學科競賽或創業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對于立志創業或已有初步創業成果的學生,學校積極提供創客空間等在內的人、財、物支持,幫助他們對接市場實現成果孵化。另一方面,要把創新創業教育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相結合。通過改革教學模式,把創業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專業教育中,增加課堂教學模式的趣味性,開闊學生的思維。創業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地投身于學習中,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教育模式能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習慣去獨立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案,激發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的活動中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深入到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中來,實現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的融會貫通,才能構建出一套適合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專業特點的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模式。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的重要作用
使高職創業教育中師資隊伍的建設變得尤為重要。高水平的師資力量,可以科學引領學生開展創業學習,正確引導學生開展創業實踐,對高職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均有巨大幫助。以前高校沒有創業教育課程,學生在自主創業之初,沒有任何經驗與理論可循,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且由于缺乏指導,學生創業時所選擇的行業或項目前景有限,使高職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不高。高校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時要注意兩點問題:首先,已有教師的再培訓。作為新的學科,傳統的就業理論與實踐經驗不足以指導學生的創業學習,因此,對有這方面經驗的導師再培訓是高職院校快速充實創業教育導師團隊的最佳選擇。其次,在創業教育教師數量有保障的情況下,公開招聘創業教育方面的專家學者,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校的創業教師團隊綜合質量,使創業教育的開展更為高效,也能推動我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與社會接軌。
(三)搭建學生創業平臺
高職院校為學生搭建創業平臺,使理論知識的傳授可以完全轉化為實踐能力。學生創業平臺的搭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虛擬創業平臺,二是實際創業平臺。首先,虛擬創業平臺的搭建。在虛擬創業平臺上,學生可以進行虛擬創業,其場景盡量做到仿真,在虛擬創業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把創業與創新有機結合,在創業中創新,在創新中創業。虛擬創業平臺的實踐能為創業積累寶貴經驗,且沒有資金等方面的壓力,是高校在實行創業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高職學生創業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其次,實際創業平臺的搭建。高校為學生提供創業平臺,再對風險、執行難度、融資問題等各方面的因素進行篩選綜合選擇,使學生在學校就開始創業行為。在此過程中,對有創業價值的方案給予綜合支持,扶持典型案例,帶動全面創業的熱潮。學生在創業的時候要遵循低成本,高技術的原則,以積累經驗的心態進行創業嘗試,以避免打擊學生自主創業的積極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才剛起步,許多地方都存在不足之處。高職院校要從自身做起,提高思想認識,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以服務高職學生創業需求為核心宗旨,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培養學生創業意識與能力。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我國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為大眾創業夯實基礎,只有基礎扎實,才有可能出現萬眾創新的盛大局面。教育的發展要與社會的發展相契合,高職院校要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敢想、敢干、敢闖、敢試的創客精神,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推動我國經濟健康增長的核心力量。
【參考文獻】
[1]申蘭,朱雪飛,鐘綺琪,曹昊陽,梁雨滋,孫彤,賀文治,程晗.大學生創業意愿調研報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以保定市為例[J].現代商業,2015(22):75.
[2]杜剛,李亞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時代金融,2015(14):105.
[3]荊彥麗,何云峰.“眾創”時代的創業教育機遇、困境及破解[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07):206.
[4]曹君,丁思思.高校圖書館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J].繼續教育研究,2015(12):76.
[5]劉華.創業指導課程改革探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09):106.
作者:劉紫瑛 單位: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