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室內設計專業軟件課程群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于室內設計職業崗位,以效果圖制作過程為主線,將高職室內設計專業軟件類課程的項目教學任務進行整合與重組,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滿足職業崗位的能力需求和市場需求。聚焦于把室內設計軟件類課程中孤立、局部、單項訓練的總和轉變為用綜合項目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形成課程與課程,項目與項目之間的銜接優化。
關鍵詞: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課程群;教學改革
引言
效果圖制作是室內設計職業崗位的重要工作之一,軟件類課程是培養室內設計專業學生效果圖制作能力的主要課程。建筑CAD實訓、SketchUp室內設計表現、3DSMax室內效果圖制作、Photoshop方案表現及版面設計等課程是我校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課程主體內容是學習AutoCAD、SketchUp、3DSMax、Photoshop等室內設計軟件,并能夠運用相關軟件繪制室內設計圖紙,使學生能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開展相應崗位實踐打下基礎。
一、室內設計專業軟件類課程主要的教學問題
職業院校培養的是生產、服務、管理一線的技術技能人才,如今“高職教育快速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矛盾是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系統性偏差和結構性矛盾,產生這一矛盾的主要根源是課程體系問題,從更深層次來看是工作體系與課程體系不協調造成的”[1]。因而致使企業對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頗有微辭。成功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有賴于對人才培養中慣見的教學問題的清晰把握與分析,室內設計專業軟件類課程中的教學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課程內容與實際應用不一致“學用不一致”的問題在職業教育中廣泛存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在軟件類課程中學生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聯系不夠緊密,存在“冗余”和“缺失”的問題,致使學生學習狀態、學習效果不佳。因此,為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學習內容的結構性失衡問題亟待解決。
(二)課程體系與教學形式較單一由于對學科本位課程模式的過分強調,導致課程設置細化和窄化,軟件類課程與室內設計專業其他專業課彼此隔離,教學內容之間缺乏有機聯系。此外,軟件類課程體系構建模式較單一,項目化課程體系開發與實施缺少系統化設計,理論與實踐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
(三)教學方式與學生特點不匹配“學生學習狀態不佳”的問題在職業院校中也普遍存在,究其根源,在軟件類課程中以直接講授為主的傳統模式不適合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學生傾向于動手操作,不擅長學習抽象的理論知識。為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急需采取適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新的教學方式。
二、構建“三化三促”體系促進室內設計專業軟件類課程改革與實踐
在軟件類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中,基于室內設計工作過程和效果圖制作的流程,把知識講授與技能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緊抓教學基本知識點、聚焦教學重點、難點,由簡單到復雜的梯度式進階實訓,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以室內設計效果圖制作任務為載體,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體系和學習情境,實現軟件類課程間的“內核串聯”。力圖解決上述三方面的教學問題,具體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重構系統化課程體系促教“要培養學生系統工作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就必須重視‘完整行動’這一系統化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2]同時,“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3]因此,在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利用校企合作、校際合作平臺,搜索滿足室內設計專業學生學習需求、符合高職學生特點的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將學習任務還原于企業的具體的效果圖制作工作流程。依據“知識、理論、實訓一體化”的課程建構思路,整合室內設計專業軟件類項目化課程群,搭建以軟件類課程為基礎,以專業基礎課為側翼,其他專業課為核心的課程教學體系,建立“平臺”+“模塊”的課程建構思路。其次,結合其他專業課的教學任務,將室內設計專業軟件類課程的教學行動與室內設計效果圖制作的職業行動相整合,其課程結構是行動體系的框架,針對行動順序的每一個工作過程環節來設計相關的課程內容,按照工作過程來序化知識,以能夠完成中小型空間(居住、辦公、餐飲、商業)室內效果圖制作為能力目標。
(二)拓展項目化學習途徑促學為解決軟件類課程之間分塊教學的弊端,通過“碎片+重構”搭建項目化課程群組,注重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主動適應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融合信息技術,優化學習方案,拓展學習路徑,構建新型的“網絡教學”、“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三位一體的教學形式。每門軟件課程都建立了“網絡教學”資源、“理論教學”主題、“實踐教學”項目,課程內容以技能實踐為主,理論傳授為輔,理論服務于技能。針對室內設計效果圖制作工作崗位設置對應的學習形式與內容,建立課程信息集成的“課程信息中心”學生自主學習平臺,完善“網絡教學”的組織形式,將必要的知識傳授轉化成網絡學習資源,供學生自主選擇性學習。項目化課程群組按照室內設計效果圖制作工作過程的順序將軟件類課程分階段排列,組成各門軟件課相互銜接又各自獨立的課程體系,形成能力本位課程模式和工作過程系統化模式。在室內設計職業崗位或崗位群工作任務中選擇實際的項目并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簡化”,然后按照項目內容將課程組合成知識模塊和能力模塊,以工作任務為主線構建“模塊”。
(三)夯實技能化實踐環節促做從室內設計及效果圖制作的基礎理論知識入手,融合了AutoCAD、SketchUp、3DSMax、Photoshop等設計軟件的使用,通過大量室內設計實例和5個效果圖制作實訓課題的設計來實現任務驅動型的項目化教學。以難度由淺入深的實際項目重構課程內容,實現“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課程設置參照室內設計效果圖制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課程排序,學習的過程成為“從完成簡單任務到完成復雜任務”的能力提高過程,以任務為載體一體化實現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4]在課堂教學中,基于室內設計效果圖制作實際的項目和任務,將知識、理論、實訓一體化進行。在理論和實踐,二維和三維,圖紙和模型中相互切換,多層次、多角度訓練學生,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從單項到綜合,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知識向職業能力的轉化。以具體任務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以產生自信,最終得以成功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同時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此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一個任務,有多種解決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和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依托“多元化課堂”促進室內設計專業學生效果圖制作能力
提升遵循職業院校學生認知規律,建立“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課內夯實基礎、課外拓展深化,形成課內、課外互補的混合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實踐能力。在改革傳統教與學模式基礎上,輔以各級各類競賽,構建了“教、學、賽”補充融合的軟件類課程教學模式。
(一)構建“雙融合”環境延展學習空間遴選學生教學助手,成立室內設計工作室,滿足學生個人專業興趣發展,吸引不同專業的學生共同學習。鼓勵學生自主建立跨專業、跨年級的“互助學習社團”、“互助學習小組”。依托學習工作室、社團和小組,采用“明確目標、任務驅動”的形式,以學生互助交流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答疑為輔,在課余時間,充分利用課程網絡教學的數字化資源,通過“雙融合”課堂互補、深化和提高室內設計專業知識和效果圖制作技能,開拓多重學習路徑,促進學生有效自主學習,提高課程教學資源利用率,提升學生交流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在課內教學的基礎上,拓展學習天正建筑CAD、浩辰建筑CAD、中望建筑CAD等專業繪圖和建模軟件。將學生的專業能力從課堂教學延伸開來,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使學生既能勝任當前職業崗位,又能及時適應技術的快速變化,可以終身學習、持續發展。
(二)搭建“多層次”平臺錘煉專業技能采用“廣泛動員、自主參與、集中培訓、擇優選拔、針對提高”的五步法,開展院級、校級專業競賽有效對接市廳級、省部級專業競賽,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自我發展、自我展示的舞臺(如圖2)。組建跨專業、跨年級學生競賽團隊,建立“老、中、青”和“校內專職+校外兼職”互補合作式競賽指導教師團隊,利用不同層次的技能競賽,其競賽項目對知識和技能要求不同的特點,促進學生室內效果圖制作能力提升,帶動學生對室內設計專業課程群整體知識的綜合理解和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與熱情,為學生在參與競賽過程中強化職業能力提供了現實場域,也為學生適應工作崗位提供見習機會,以保證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的可持續發展。利用多層次的競賽平臺,增加了不同院校指導教師之間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的研討和交流,提高了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此外,在教師們的帶領和指導下,學生們也積極利用專業技能參與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
(三)鼓勵“零距離”實踐強化職業能力職業教育課程目標的最終目標就是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實戰能力。利用校企合作關系,鼓勵學生參與企業實踐,盡可能參與實際體驗。讓學生置身于職業典型性工作場景,并對自己的未來職業角色有所定位。[5]用基于室內設計企業工作過程的項目任務,訓練企業工作的綜合能力和單項能力,提高技術應用能力,縮短學生崗位適應時間。一個室內設計專業項目可能涵蓋多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一門課程的知識內容也可能出現在多個專業項目中。學習并運用所學知識,針對崗位實踐中需要的能力進行反復訓練,提升室內設計能力和效果圖制作能力。只有在實際崗位上,學生頂崗實習才能訓練出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6]崗位實踐有利于學生初步樹立職業思想,初步訓練職業能力,初步養成職業意識。同時認識職業崗位的能力需求與發展方向,發現自身的優缺點,及時調整并確定今后的就業選擇。積累專業經驗知識,提前適應崗位要求,同時具備轉崗(崗位群)的潛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四、結束語
室內設計軟件類課程群模式實施以來,培養了大批面向市場、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高技能的企業人,主要包括從事室內設計生產、銷售、管理、服務等一線工作,特別是室內設計、效果圖制作等工作。課程教學改革中著重訓練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注重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理解和應用,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專業群知識運用體系,并從實踐中獲得直接經驗。力求在能力訓練的過程中鞏固知識,使得學生學到的知識不但是系統的,而且是可以應用、可以創新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使學生充分行動起來,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較好地完成了學生常規職業能力的培養,還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個性潛質,使學生各項能力有效遷移,促使其走上職業崗位之后具有較強的持續發展能力和持久的職業生涯發展基礎。
參考文獻:
[1]馬軍.高職項目化課程體系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02:5.
[2]馬軍.高職項目化課程體系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02:4.
[3]國務院關于加強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Z].
[4]劉彩琴.職業教育工學結合課程開發與實施[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08:19.
[5]王婀娜,[德]舒爾茨.德國職業教育教學法之理論與案例[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06:205.
[6]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06:14.
作者:程欣;王燁;周玉娟 單位:江蘇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