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輔導員教育與自我教育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職院校輔導員對于學生成才的意義是無所取代的,其綜合素質與水平直接決定其教育的成效。在學校系統培訓的前提下,輔導員有計劃、系統的自我教育既是崗位職責的需要,更是“專業適配度”的需要。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專職輔導員隊伍的構成來源、專業分布、在崗走向等現狀分析,提出了以“教育心理學”為主攻課程的輔導員自我教育建議。
【關鍵詞】輔導員;專業匹配;自我約束;自我教育
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主要兩個方面:專業技能、職業素質。前者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基本的實操技能,后者提供發揮專業操作技能的心理基礎和修養保障。專業課教師承擔前一部分主要的教育責任,文化理論課教師承擔后一部分的主要責任,二者相互配合將學生送入社會。但縱觀無數事實和史實,筆者同時發現:社會認可的合格畢業生和最終取得成功的優秀人才,幾乎還無一例外地凸顯另一些不太耀眼卻不可替代的人發揮的作用:家庭教育和輔導員的培養。筆者在工作實際中對此感受很深,家庭教育的狀況直接影響學生在校是否愿意和能夠接受教育的程度,而一個優秀的輔導員對于學生一生的影響常常是其他老師所無法取代的。高職院校要培養出優秀的畢業生,首先就必須建立一支優秀的輔導員隊伍。本文嘗試從輔導員教育和自我教育入手,拋磚引玉,以期對高職院校建立一支優秀的輔導員隊伍有所啟發。
一、輔導員來源渠道單一是提出輔導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前提
教育本身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現代教育講究分工,專業越分越細,要求越來越高。而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只有短短的二十年,伴隨上個世紀末高等院校擴招,高職教育被提到滿足和適應經濟發展的高度得以迅猛擴張,在不足十年時間里,以職工大學、電視大學、國家級中專為主要力量整合而成的高等職業教育已經占據了整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勢頭之迅猛、規模之宏大超出了高等教育本身應有的積累和沉淀的規律。與此相適應的專職輔導員隊伍建設以2005年為時間節點,以超常規的速度在3年左右的時間里組建完成。客觀地看,高職院校的專職輔導員隊伍最大程度地滿足了高職院校規模發展的要求,為高職院校學生的教育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突擊式的隊伍組建在實踐中也暴露出明顯的問題:一是組建時間集中,時間短,來源途徑偏窄(基本是高校應屆畢業生)、整體年齡偏小、專業偏雜(匹配的專業要求沒有規定)。這樣一支年輕的輔導員隊伍無論從學歷資歷經歷的任何一方面看,短時間都較難適應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和學生管理的實際需要。況且,這支隊伍中的絕大多數人經循的都是同一條生活軌跡,即中學畢業進入大學(一般為普通高校),大學畢業進入高職院校。在他們身上缺少從事學生教育和管理必備的閱歷和能力,或者說他們其中的大部分人依然洋溢著學生的意識,突然間從受教育者、受管理者向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轉變,肯定有個適應過程。他們比其他人更需要在繼續教育和自我教育上狠下功夫。
二、輔導員的自我教育是提升“專業匹配”的要求
自我教育是調整良好心態的基礎。壓力大、待遇低,心態不穩是當下高職院校專職輔導員的常態。對于相當部分的輔導員而言,一旦學歷提升或有其他崗位可供選擇時,大部分會選擇專職教師或其他管理崗位。因為在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中,專業課教師和理論課教師地位凸顯,其工作也可量化到課時,唯獨專職輔導員的地位頗為尷尬:亦師非師亦友非友,工作也難以量化。荀子說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現代教育體制下已經細化,唯獨專職輔導員這一職業不但未能細化,甚至有“全能化”的趨勢,但地位卻又只能排在教師和工勤人員之間。在崇尚專業的背景下,這一現狀難以改變。專職輔導員必須從心里上接受和承認這一現實,以準家長的心態去面對學生。自我教育是提升專職輔導員職業匹配能力的需要。專職的輔導員所擔當的責任是通過自己的工作讓學生成人、成才,目標并不復雜,責任卻很重大。輔導員要擔負起教育職責,前提是自己要具備承擔該職責的職業能力。但現有高職院校的輔導員沒有“科班”出身,大學沒有“輔導員專業”。而高職院校因其講究“輔導員趨同專業教師”的職工隊伍構建理念,在招聘專職輔導員時并不會將師范類院校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作為首選。“專業不對口”是輔導員隊伍的普遍現象,在工作實踐中強化輔導員的自我教育是縮小個人所學專業與實際崗位需求之間差距的有效辦法,也是輔導員自覺適應工作需要的關鍵。
三、輔導員的崗位職責是輔導員自我教育的基礎
生活管理、就業指導、人生規劃是輔導員的三大責任。與美、英等國家設置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模式不同,我國建立的是輔導員制度。從輔導員制度建立的初衷到今天的實踐看,高等學校輔導員始終是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設立的,現行的高校輔導員實際上主要承擔的職責仍是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第二章第五條“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8條中有6條是關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充當著學生“政治向導、思想導師、道德表率”的角色。但高等學校由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帶給高職院校的顯著變化是學生規模的上升與學生綜合自治水準的下降,學生日常行為的引導、管理和教育客觀上成為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基礎工作和主要任務,輔導員必須拿出主要精力用于檢查學生的遲到、晚歸、寢室衛生、上網、抽煙等,日常事務管理的特征凸顯。除此之外,高職院校的輔導員負有更多的學生職業指導責任。“以就業為導向”是高職教育的一個顯著特色,在就業矛盾越來越突出的今天,社會、家長和學生迫使高職院校不得不走拓寬“出口”暢通“進口”、“以出帶進”的路子,專職輔導員必須自覺地承擔著對學生的職業指導任務。第三,但相對于其他高校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明顯的特點,學生自我追求、自我定位更趨務實,職業角色的素質要求和職業目標的能力結構趨于明確,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更強。學生思想教育的主體和重點更多地落腳在學生的基本素質養成上,輔導員必須較多地著眼于學生基本品格的養成、健康心態的塑造、行為規范的磨練、誠信做人扎實做事習慣的形成上,從教育學生做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到做一個好公民、好員工,把理論、理念、理想融入到教育學生學會做人的實際中去,輔導員必須承擔起教育學生“要學會做事先學會做人”的責任。
四、主攻教育心理學———輔導員教育與自我教育的必修課
培訓與考核是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基本內容。相對于高職院校對于輔導員的培訓工作而言,輔導員的自我教育或許更有意義。學校教育畢竟是外部的要求,外化于行不如內化于心,輔導員自覺的自我教育行為更具有實踐價值。第一,盡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輔導員有時要充當“萬金油”:學生關心的,輔導員要關心;學生知道的,輔導員要盡可能知道;不管原先在學校所學的專業是什么,也不管現在擔任輔導員班級的學生學的是什么專業,“輔導員”這門課程是學生在校三年學習期間唯一的一門不會間斷的專門課程,這門課程所包含的信息、知識幾乎涵蓋了所有領域。輔導員唯有自己成為一個“無所不知的雜家”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引領標桿”。輔導員比其他專業老師更應該清楚:教育者首先應該接受教育,這是社會發展、知識更新和教育對象變化提出的自然要求。輔導員的教育對象是學生,學生時刻處在變化之中,適應學生,就必然要求適應變化,適應變化,就要求輔導員與時俱進。當然,高職院校的輔導員本身工作任務繁重,且常充當“消防隊”,時間上難以固化,輔導員的自我教育要和學校的培訓教育有機結合,可結合自己的專業和工作實踐做出自我教育的學期計劃、學年計劃和三年周期計劃。唯有自覺學習、勤奮學習、有計劃持之以恒的學習,才可能始終走在學生的前頭。第二,輔導員比其他人更需要約束自己的行為規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否成才固然有很多因素發揮作用,輔導員因其始終和學生生活在一起的工作特點,所發揮的作用最為明顯。輔導員必須自覺強化自己的身份意識和角色意識,在教育工作中淡化自己的“一般人、普通人”的概念,突出自己的“導師”形象。特別忌諱把市場經濟環境下一些庸俗的東西摻入學生教育之中,同時要預防以與學生打成一片有利于融洽師生關系為噱頭的混同于學生,從而削弱甚至喪失對學生的教育能力。第三,攻克教育心理學這門輔導員的必修課。專職輔導員是一種職業而不是專業,這種職業由來已久,之所以現在并沒有列入高等教育的學科專業名錄,就是因為這種職業的工作對象是人,而教育人是所有職業中綜合程度要求最高的職業。專職輔導員教育好學生需要調動所有的知識和能力,其中最為核心的是教育心理學。從高職院校輔導員的來源構成看,普遍缺上這門課,系統地補上這門課程對于做好學生教育工作具有特殊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姚敏.淺談高校人事管理干部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J].人力資源管理,2013(3)
[2]賀衡艷.關于加強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1(12)
作者:黃肖紅 單位: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