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師德建設是促進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必經之路,高尚的師德既是他們從事幼兒教育事業的內在要求,也是他們順利就業和實現職業發展的保障。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師德教育存在著重技能、輕師德,重灌輸、輕體驗,重群體、輕個體的問題,師德教育要凸顯學生的思想素養、心理素養和行為素養等新內涵,通過健全師德教育模式、增加師德的教育比重、注重師德養成教育及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等來助力職業素養提升。
關鍵詞:師德教育;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職業素養;就業
力學前教育承載著培養未來幼兒園教師的重任,然而,目前高職院校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只重視教育學、心理學等文化課以及學前教育學生“八項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師德教育在學生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我們不難看到,師德教育的缺失在社會上引起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比如幼師虐待兒童、體罰兒童等新聞常見于報端,幼師對家長的苛求事例也層出不窮,不僅讓幼兒教師形象受損,而且嚴重影響了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在教師教育中師德教育不應被遺忘,不應被弱化。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師德教育在職業素養提升中的重要性
(一)高尚的師德是從事幼兒教育事業的內在要求
職業素養是職業人從事職業時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素養,既包括顯性的職業技能,也包括隱性的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習慣、職業作風等。作為未來將要從事幼兒教育事業的師范生,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對隱性的職業道德等要求就顯得更為嚴格。師德是教師的靈魂,對于未來從事幼兒教育事業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高尚的師德是基本的職業素養要求。無論是從職業素養提升角度還是從將來工作為人師表的角度來說,對高職學前教育學生進行師德教育都非常必要。一名受過師德教育、具有高尚師德的畢業生,無疑會具有較高的教師素質。因此,通過加強師德教育助力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從而促進他們今后更好地開展幼兒教育工作有著不言而喻的作用。
(二)高尚的師德是促進就業和實現職業發展的保障
就業形勢嚴峻是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普遍遇到的問題,尤其是只有專科學歷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他們面臨著相比于本科生、研究生更為嚴峻的就業壓力。順利就業并實現持續的職業發展必然離不開就業前職業素養的提升,加強師德教育促進職業素養提升,并進而促進他們順利就業與職業發展是一項必須要做好的工作。一名受過師德教育、具有高尚師德的畢業生,無疑會具有較高的教師素質,在其就業過程中必會錦上添花。加強師德建設,做到德才兼備,是一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從事幼師行業不容忽視的一項任務。與此同時,高尚的師德也是做好幼兒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高職學前教育學生就業后實現職業發展和職業理想的保障。
(三)師德建設是促進職業素養提升的必經之路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注重加強師德建設對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加強師德教育會激發高職學前教育學生對幼兒教育事業的熱愛,從而讓他們堅定終身從事幼兒教育事業的決心與信念。其次,加強師德教育會促進高職學前教育學生對幼兒的關愛能力的提升,讓他們未來開展幼教工作時對幼兒充滿愛心,以此助力他們更好地開展工作。再次,加強師德教育會促進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立德成人,讓他們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促進習慣養成,提高綜合素養,為他們成人立業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師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重技能,輕師德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規定:“幼兒園教師要做到師德為先,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不可否定的是,有學前教育專業的各院校也都能認識到學生們的師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卻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首先,學生就業時用人單位更加看重專業技能要求,加之師德素養在應聘時缺乏行之有效的檢驗方法,各院校在人才培養時往往更突出專業技能的提升,致使師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出現了“重技能,輕師德”的人才培養傾向。其次,錯誤地把師德教育僅僅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手,把本來由專業課教師在教授專業知識滲透給學生的師德教育推給從事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學工人員來完成,師德教育效果也就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重灌輸,輕體驗
在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師德教育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們的內心體驗過程,僅僅通過說教等方式就妄圖實現師德教育的目的和效果。首先,師德內容體系陳舊,不適應時展新要求。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各類師范生通用的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教材,不能完全匹配于幼兒教師的師德素養要求。其次,師德教育方法單一,灌輸和說教成分為主,沒有實現師德教育過程中的知、情、意、行的有效統一。只有師德知識的傳授與各種體驗式的方式相結合才能促進學生們對幼兒教育事業的熱愛。
(三)重群體,輕個體
首先,師德教育重視群體行為的約束而忽視了個體間的需求差異,也就是強調個體為集體的犧牲和奉獻精神,而未能滿足個體的基本生活等需求。以幼師工資為例,雖然社會各界都認為幼師工作非常重要,但他們的收入卻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這就容易讓幼師喪失職業忠誠度,反過來又會影響他們的師德素養。其次,師德教育過程中往往凸顯對集體的統一要求,未能結合學生個體的具體差異開展因材施教。每個人都有先天和后天的差異,在師德教育方面也要凸顯生本教育理念,在具體的師德施教過程中要把對群體的要求與對個體的差異要求結合起來進行。
三、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師德素養的新內涵
(一)思想素養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首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做到政治立場堅定、政治品質優良、政治水平高。當前,尤其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觀教育,對他們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增強他們愛黨、愛國、愛民熱情,以通過他們較高的思想素養促進學前幼兒良好思想觀念的建立。其次,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養他們的職業忠誠度,助力他們修身水平的提高,促進他們養成誠實守信、文明禮貌、關心他人、積極擔當的良好品質的形成。再次,要加強職業理想教育,從入學初就要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讓他們在了解職業知識的基礎上堅定對從事學前教育事業的信念。
(二)心理素養
在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師德教育時,要特別注重學生心理素養教育。首先,要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精神,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不斷提升自我綜合能力,增強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的熱情并不斷完善自我。其次,要培養他們的抗挫折和抗壓力心理素養。學前教育工作繁瑣復雜,同時又因各兒童及其家長、園所要求所帶來的各種壓力,需要足夠的耐心并有一定的抗挫折力和忍受壓力的能力。再次,要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具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三)行為素養
首先,要具備團隊合作精神,要有大局意識、集體意識和協作精神,克服自我中心主義,未來開展工作時要緊密協調好園所、兒童及其家長等關系。其次,要培養對學前教育事業高度的責任感與自豪感,做到敬業樂業,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立志于成為學前教育工作方面的專家。再次,要培養良好的與人溝通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促進未來學前教育工作有效開展。另外,要培養創新能力,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工作做到勇于創新工作方法和形式,努力開創學前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新境界。
四、師德教育視角下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對策
(一)健全師德教育模式
從長遠看,建立全方位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師德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各高職院校要根據具體情況出臺系列文件來推動師德教育的發展、規范教師職業道德,對于有違于社會價值觀、對社會風氣產生不良影響的案列,及時予以整治,構建優良的道德風尚,助力師德教育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直接影響師德的建設,對師德教育模式的構建產生極大的作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會直接影響師德教育在高校中的推廣,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陣地,會將最主流的社會思想傳達至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學前教育學生來說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師德教育。社會應引領幼師相關用人單位將師德作為用人的第一指標,引領社會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杜絕師德喪失的惡性事件。
(二)增加師德的教育比重
縱觀現如今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將“師德”作為一門課程對學生單獨講授的少之又少,大多數高校將師德教育流于形式,應付了之,起不到真正教育學生“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作用。高校要真正將師德教育搞活,真正將“師德”二字講到學生心里去,使其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當今的大學生大多為“90后”學生,他們特立獨行,對事情有自己的見解,一味死板的灌輸師德教育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高校要真正研究出一套適應當代大學生的教育方法,深入大學生之中進行調研,開設符合時代特點、生動活潑的師德相關課程。將師德教育課程與就業指導課程相互滲透,以師德教育開啟學生就業力提升的突破口。
(三)注重師德
養成教育受社會風氣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學生被社會上一些腐敗風氣所影響,在以后的幼師職業生涯中難免做出有違師德的行為,高校應將師德教育滲透到教育的一點一滴中,真正為學生就業力的提升打下夯實的基礎。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教育學生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建立良好的師德氛圍,堅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轉變學生只掌握好文化課和技能課就能就好業的就業觀念,轉變學生一味追捧英語證書、計算機證書的就業觀念,擴大師德教育的深遠影響,將師德教育打出高校自己的品牌,做到師范用人單位“師德關”免面試,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力水平。
(四)在人文關懷中促進師德養成和職業素養提升
人文關懷和人文環境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師德生存和職業素養提升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首先,在專業課程傳授過程中要滲透人文關懷。既要傳授學生專業知識,也要在專業知識學習中促進學生的師德教育。其次,要通過創建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職業素養培育環境,發揮校園文化熏陶和感染人的作用促進學生們的師德生成。再次,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通過開展主題班會或活動促進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素養的培育。另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女孩子較多,要根據女孩子身心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關愛教育,尤其畢業找工作時要給予特別的指導和幫助。
(五)在社會實踐中強化師德教育和促進職業素養提升
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職業型、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重任,作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把專業技能提升和職業素養培育具體到社會實踐中去。首先,學校平常要定期邀請優秀的幼兒園教師來校為學生作專題講座,向他們傳授學前教育工作心得體會,讓他們了解和掌握學前工作相關內容及技巧和方法。其次,要充分利用實習和實訓機會,讓同學們在身臨其境中促進自身的師德建設和職業素養提升。再次,通過組織學生去幼兒園、學前教育機構等開展志愿服務和社會調研活動,開闊他們的眼界,增強他們對學前教育事業的熱愛。
參考文獻
[1]寧敏.論師德教育在師范生就業力中的地位、作用與路徑[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
[2]汪衛,徐寧寧.高職院校教師師德與學生就業力提升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1,(10).
[3]彭香霞.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師德教育現存問題反思——以地方本科院校為例[J].新課程研究,2014,(10).
[4]肖潤花.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內涵體系構建[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3,(2).
作者:劉君;孔令柱 單位:濟南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