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生感恩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社會要積極整合各種資源,創(chuàng)造感恩教育的優(yōu)良氛圍。
優(yōu)良的社會環(huán)境是有效開展感恩教育的有力保障。政府要積極整合各種資源,大力倡導并積極構建感恩教育的綜合體系,努力營造感恩的優(yōu)良氛圍。通過網(wǎng)絡、報刊、新媒體等各種媒介積極宣傳感恩的先進事跡和典型人物,形成崇尚感恩的社會道德風尚,樹立“感恩光榮,忘恩可恥”的社會風氣與輿論氛圍,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感恩觀念。加大感恩的激勵力度,完善感恩激勵機制,對社會上涌現(xiàn)出來的知恩感恩的優(yōu)秀人物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榜樣示范引領激發(fā)人們的感恩良知與實踐感恩行為。同時,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guī),對于忘恩負義、孝心缺失等可恥的社會事件予以曝光、批評、指責,必要的追究其法律責任,進一步懲惡揚善,營造崇尚感恩的和諧社會氛圍。
2.高職院校要拓寬感恩教育有效載體,全方位構建感恩教育長效機制。
各高職院校要進一步明晰感恩教育的目標,積極拓寬感恩教育的有效載體,精心設計主題鮮明的感恩教育實踐活動,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感恩教育長效機制。可以組織開展主題鮮明的感恩系列活動,通過班會、團課、主題演講、辯論、征文等多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開展感恩教育。要加大感恩教育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通過微信、微博等多種高職學生喜聞樂見、悅于接受的途徑鼓勵號召高職學生知恩、感恩。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把感恩教育科學合理地貫穿于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尤其應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中積極融入感恩教育,教育引導學生培養(yǎng)感恩認知,認識到自己所得的一切離不開社會、父母和所有給予自己幫助指引的人,認識到學會感恩是個人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要在學生資助工作中開展感恩教育,進一步激發(fā)受資助貧困大學生感恩社會的責任感。還要深化廣大教師對于感恩教育的正確認識,把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廣大教師要切實成為感恩的模范和代表,積極踐行感恩行為,充分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
3.強化家庭感恩教育,充分發(fā)揮父母的榜樣示范作用。
積極加強家庭中的感恩教育是開展高職學生感恩教育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語、行為、情緒情感都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父母沒有感恩意識,就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產(chǎn)生消極影響。在家庭中開展感恩教育,首先,家長要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作為長輩應該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要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用自己的實際行為踐行感恩,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教育引導子女。其次,家長要豐富感恩教育的內(nèi)容,更新教育的觀念。不要一味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要把孩子的人格成長、做人處事放在首位,要通過發(fā)生在身邊的典型事件、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瑣事,讓孩子明白生活的艱辛、父母的勞累,教育他們珍惜美好生活,心存感恩之心。再次,家長還要加強與孩子的有效溝通,建立民主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用真愛真情去感化和教育子女,創(chuàng)造良好的感恩教育家庭氛圍。
4.加強高職學生的自我感恩意識培養(yǎng),不斷激發(fā)其積極的感恩情感。
高職生自己要不斷完善與優(yōu)化自身的人格,努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自我積極的感恩情感。感恩是識恩與施恩的有機統(tǒng)一,高職生要理性全面地審視社會現(xiàn)實,積極評價自身的處境與現(xiàn)實狀況,用積極的心態(tài)解讀自身的現(xiàn)狀,樹立知恩、感恩、報恩的理性思維,不斷加強自我內(nèi)省,提高內(nèi)心的修養(yǎng)。高職生要積極參與各種感恩實踐活動,在活動中不斷深化自我的感恩認知,主動充當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先鋒隊,真正使感恩成為自己的人生信條。只懂得識恩和報恩是不夠的,高職生還應積極施恩,施恩是主動的付出,相對于報恩是一種更高境界的道德行為,也是自我人格不斷完善的過程。
5.建設積極有效的感恩教育評價體系,切實提高感恩教育的實效性。
感恩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教育效果與教育評價是有機結合的,感恩教育的效果如何,需要有科學有效的教育評價體系。建立感恩教育的科學評價體系,有利于不斷激發(fā)高職生的感恩情感,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感恩行為習慣,深化感恩的道德認知,從而使感恩成為學生自身的基本道德素質(zhì)。廣大高職生要把自律與感恩評價的他律有機結合起來。建立感恩教育評價體系,要注重思想引導與利益協(xié)調(diào)、物質(zhì)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統(tǒng)一的原則,教育引導廣大高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踐行感恩行為,為感恩教育提供優(yōu)良的環(huán)境和氛圍,切實提高感恩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作者:朱靜單位:淮安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工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