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命教育與感恩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首位,以定期講座的形式為大學生提供公共安全教育的平臺。一般來講,安全教育可以分為安全法規教育、安全知識教育與安全技能教育等等。通過安全教育可以告訴學生:什么是危險境地?在身處危險時該如何保護自己?等等。即可以讓學生知道避免傷害,保護自身的安全。如什么是地震,地震時的逃生和自救措施,災后的防疫知識;發生火災的條件,火災的分類,滅火的方法,火場的自救與逃生等等。如2013年6月7日8時,廈門快速公交車發生燃燒事件,47人死亡、34人受傷。2014年8月3日,云南魯甸地震589人死亡,2401人受傷,災難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是無所作為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安全教育讓學生具有避險意識和防災救災的知識,而使學生懂得如何保護生命和珍惜生命。
(二)死亡教育生死教育必須成為生命教育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我們必須讓學生正確地了解人的生與死,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死亡觀,勇敢地面對自己今后的人生。死亡是生命中自然的過程,它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傳統文化忌諱死亡,認為死亡是不吉利的事情,一般不輕易涉及這個話題。而西方一些國家的學校常常會讓學生思考:如果你的生命只有3天,你會有什么計劃,最想做什么?如果給自己寫墓志銘,你打算寫什么?你會怎么寫?其實這就是一種死亡教育,使人們在面對死亡時,或者死亡來臨時,能顯得平靜坦然。人們從生活中接受一些死亡實例,一般都是自然的死亡,很少有其他的死亡教育,比如因地震、火災、颶風、海嘯等不可預測事件導致的死亡,這無疑是個缺憾。通過加強死亡教育,首先可以讓學生了解生命的寶貴,從而珍視生命,享受生活,減少自殘、自殺或相互殘殺等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發生。
(三)挫折教育所謂挫折是個體在挫折情境下所產生的煩惱、困惑、焦慮、憤怒等各種負面情緒所交織而成的心理感受。人的一生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生命教育中必須加強挫折教育的內容。于是,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面對困難并戰勝挫折,培養學生的一種抗挫折能力。因此,挫折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在經受挫折的洗禮后,學到了一些知識,最重要的使他們更加走向成熟。
(四)感恩教育喚起對父母的感激之情。“知母恩”并不是生命教育的全部,人的生命價值的體現也非只是“知母恩”,生命的價值應在貢獻社會中體現。喚起對父母的感激之情的最終目的也同樣不是僅僅停留在“知母恩”的層次上,而是以此為基礎,提高學生對生命教育更高境界的認識。對父母都不愛的人是不可能喜歡這個社會的。感恩教育要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使他們懂得付出,懂得回報。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所以,感恩是對生命生活的思源,是享受權利后的一種義務和責任。感恩教育要讓學生們明白:只有感恩,才能明白幸福的含義,只有感恩,才能笑對人生的風雨,也只有感恩,才能承擔起自己的一份責任。我們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堅持舉行一年一度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動,通過系列教育讓學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給予生命,感謝老師的培育,感謝親朋好友的支持和幫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些活動也讓我們深深感受到面向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對其人格塑造、心靈培育的重要作用。
二、開展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的途徑
第一是專題課程,即在學校開設專門的生命和感恩教育課或開展生命感恩勵志專題講座,有專門的師資力量和教材等,即利用心理教育和德育等形式,開展靈活多樣的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比如,可以讓學生針對感恩教育講座或對一些哲學家和思想家對生命和感恩的探討展開討論,或者通過一些典型事例展開辯論,對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的追問,對感恩認知、情感、行為的探討,寫出對感恩教育的心得體會,或者寫給父母一封感恩信等方式,使大學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感恩父母、老師、朋友。也可以通過死亡話題討論、開展死亡游戲以及臨終關懷和感恩社會行為滲透等形式,讓學生領悟到珍惜生命、感恩生活。也可以通過這個節日感謝所有幫助和支援我們的人。最重要是轉化為個體感恩行為。
第二是輔助課程,借助心理健康教育、體育與健身、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語文、美術等學科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認識生命、尊重和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教育活動。如語文課滲透人性化教育和生命和感恩意識;體育課教育學生認識生命運動的技能、方法;身體力行去幫助和感謝身邊的人。美術課教育學生欣賞生命之美,愛的偉大。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由于其課程的特殊性,在德育中挖掘和滲透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成為輔助課程中,也是進行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最為便捷、最顯效果的途徑之一。
第三是課外活動,即充分利用班團隊活動、節日、紀念日活動、儀式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載體,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價值。以“5.12”地震為例,5•12可確定為一個永久性紀念日,每年的這個紀念日可以帶領學生走進被保留的重災區進行悼念,讓學生理解生命的神圣性和生活的價值所在。還喚醒了學生的感恩意識。第四是拓展訓練,又稱外展訓練(OutwardBound),拓展訓練通常利用高山峻嶺、瀚海大川等自然地理環境,通過精心設計活動,以達到“磨煉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隊”的培訓目的。通過生存拓展訓練,給大學生創造一定的困境、逆境,可以磨煉大學生的意志,使大學生認識到痛苦磨難是生命中的一部分,當接受別人幫助時,要學會感激,也要學會幫助他人;當受到父母的關心愛護時,要學會感恩。通過生存拓展訓練,讓大學生學會自救互救的技能,鍛煉生活處理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
作者:李海偉費青梅單位: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