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元智能理論下的高中英語作業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多元智能理論是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智力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學生智力存在差異,主張多樣性的課程觀。就高中英語作業設計來說,教師應該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多種多樣的作業,實現作業的多樣性、分層性和實踐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為每個學生提供最大的學習機會。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高中英語;作業設計
一、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加德納研究腦部受創傷的病人,發覺到他們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從而提出本理論。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出版《智力的結構》,書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或文化環境或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至少具備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關系智力和內省智力,后來,加德納又添加了自然智力。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不存在單純的某種智力和達到目標的唯一方法,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發覺各自的大腦資源,這種為達到目的所發揮的各種個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這一理論對于新課程下高中教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新課程規定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英語教學強調尊重人的個性差異,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智能個體,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智能特征,并創設條件發展學生的個性智能,多給予學生充分選擇適合自己智能風格路徑的權利。高中英語作業設計就是運用這一理論的最好環節,因此,英語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該要樹立正確的觀念,要關注個體個性和智力差別,注重探究學習內容的文化性和趣味性、重視作業設計的分層和整合,強調學習過程的合作與實踐,從而使學生能夠愉快高效地學習。
二、分層性
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個體在認知、思維、能力各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教師在作業布置時必須要關注這種差異,從整體學生層次結構出發,設計不同層次的適合各種類型學生的作業。作業的設計和布置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但絕不意味著培養極少數優秀學生的能力,作業布置應該讓所有學生的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升。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既要統籌安排,又要兼顧個人,使所有學生都從中受益。例如,在北師大高中英語課本Module1Unit3Lesson1的閱讀中,教師布置作業時可以讓成績較好的學生選擇閱讀全文,并復述至少文章中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讓成績中等的學生閱讀全文,并且完成課本上要求的作業;讓英語基礎比較差的同學閱讀全文,并且填寫相對簡單的表格內容。這樣有的放矢地設計英語作業,既讓不同學生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又減輕了所有學生的作業壓力;既讓不同的學生都獲得了完成作業的成就感,又讓所有學生都得到最佳的發展。
三、多樣性
長期以來,高中英語作業形式都比較單一,注重書面練習,不外乎是抄單詞、做練習題等內容。這種枯燥乏味的作業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逐漸散失,認為英語就是機械記憶,沒有絲毫樂趣。在新課程英語背景下,英語教師應該在新課標指導下,確立以學生為中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英語作業。在英語作業布置時,不僅要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而且要學生掌握不同學科內容和方法的交互運用。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學技術的運用。因此,在英語作業設計時,我們可以在方式和內容上做到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在傳統單一文本作業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英語戲劇、話劇、歌曲、講故事的表演,還可以安排英文演講和辯論。也可以利用互聯網,讓學生搜集資料制圖制表或者制書,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手工制作。讓學生通過不同類型和方式的練習鍛煉聽、聞、看、觸等多種認知手段來感覺知識的存在、進行知識的學習與探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語言運用綜合能力。
四、合作性
根據新課程的內容,學生的合作能力也是新課程的重要培養目標之一,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學生只有在集體和團隊中,才能感覺到集體的重要性和合作的力量,也才能真正融入集體、感受集體學習,才能夠快樂茁壯地成長。因此教師可以設計合作型的任務和作業,引導學生進行團隊合作和集體學習,共同完成任務。合作型的作業既可以在課上布置,也可以在課外布置。當然,課外可以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交流,有助于學生更有效地解決課上的問題。學生小組分工合作、各抒己見,一起搜集、整合各種資源,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通過這種合作學習,學生可以提高溝通和交流能力。例如,在北師大高中英語課本Module1Unit2Lesson4的閱讀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和個性劃分小組,把班級分成幾個小組,給學生布置小組作業。教師可以讓每組學生通過在網上搜查資料,或者通過圖書館查閱資料等多種途徑搜集盡可能多的與ChristopherReeve相關的資料信息,可以是文本、圖片或視頻資料。搜集完后,讓每組學生分工合作、匯集整理自己本組的資料,然后每組自擬一個題目,把自己搜集的資料編輯成冊,最后每組派代表把本組的作業在全班學生面前匯報出來,然后全班針對這個人物主題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交流和協作能力,更可以加深學生之間的友誼。
五、實踐性
新課程英語標準要求教師把英語從枯燥的語法講解和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主張學生在實踐中發展語言、認知和交流能力。語言教學要通過創設真實的語言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感知和使用語言,然后再通過教師引導,觀察歸納和掌握語言的規律和用法,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運用真實的語言場景主要是通過口語作業,可以給學生設置真實有效的場景,比如餐廳、醫院、購物、問路、訂餐等,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語言環境中去感受語言、靈活地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當然,教師也可通過布置實際操作的手工作業,讓學生把動手和語言相結合,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例如,在北師大Module2Unit6Les-son3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項作業,讓學生獨立完成一項剪紙作品,然后對其剪紙作品進行口頭描述,然后讓其他同學通過口頭描述猜測這位同學的剪紙作品是什么。這樣既能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的傳統藝術,又能讓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知識。只有在真實的環境和實際的操作中,才能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語言技能的提高。如果只是遠離現實的枯燥語法講解和練習、遠離生活環境,學生會產生陌生感和乏味感,久而久之就容易對英語失去熱情。
六、結論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由于先天基因和后天環境的影響,個體智能的發育情況有著不同。這一智力理論對新課程英語教學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區別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制定多樣化的作業、創設語境讓學生實現口語作業和書面作業并舉、融合其他學科和科學技術,實現作業的實踐性和趣味性。更應該根據學生的差異,布置獨立完成和合作完成的作業,培養學生的獨立和交流合作能力。總之,給每個學生以多樣化的作業,以便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智力差異有所選擇,采取不同教學策略,發揮每個學生的最大潛力,成長為不同類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霍華德•加德納,沈致龍(譯).多元智能新視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倪艷秋.高中英語閱讀分層教學探究[J].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32).
作者:鐘蕾 單位:全椒縣全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