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元智能理論在初中歷史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教育改革機制的逐步深化,初中歷史已經成為該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本文主要基于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的基礎,針對我國當前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思考意見,以拋磚引玉。
關鍵詞:
多元智能理論;初中歷史教學;教學應用
理論的最大用處是要給現實指導,如何對理論加以實際應用,需要講求方法,在教學工作中,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材施教,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在多年教學工作中,筆者發現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諸如傳統的師生關系、對落后生與優生之間的區別對待、教師自身的教育理論儲備等問題,都阻礙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項目概述
1.多元智能理論上世紀80年代,哈佛心理發展專家加德納率先提出多元智能理論,故此在該領域被稱為“多元智能理論之父”。這套理論在對腦部首創的病人上歸納總結而來,他認為人的智能往往是多元的,主要涵蓋八種不同形式:語言文字、數理邏輯、視覺空間音樂旋律、身體運動、人際交往、自我認知和自我觀察等智能。
2.初中歷史教學從整個受教育的過程看,初中教育是銜接初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關鍵,初中相比于小學而言,接收的知識點難度提高,面更加廣,而初中教育是高中教學的基礎,所以初中教育是連接二者的橋梁,應該受到相應重視。歷史是初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全面發展不能丟開歷史,學習歷史是為了讓學生知道自身的民族使命和歷史責任,培養他們從不同角度分析事物(不同的歷史觀)。此外,歷史能作為一項富有趣味的興趣愛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二、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分析
1.師生關系隨著教育機制的不斷革新及國外教學的影響,師生關系之間的角色轉換日益受到廣大教育者的重視,就現階段而言,還有不少教師堅信自己是施教主體,對歷史這種純粹文科性質的文科進行“填鴨式”的教學,主要表現在圈出背誦的重點,重要的年份及大事件,改革的意義之類,課堂上也以書本教材的材料,自己的講述為主,初中生都處于青春期的萌發階段,開始懷疑老師的“權威地位”,追求個性,二者相互矛盾之下,惡化師生關系,盡管老師非常努力,但仍然導致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2.落后生與優生的差別對待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有落后生與優生的現實差異存在,面對二者,教育工作者應該平等對之,而不能厚此薄彼。然而在多年教學實踐工作中,筆者發現部分教師通常對優生給予豐厚對待,對于落后生則放任自流,這種方式極為不妥,侵害了學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正如多元智能的理論,也許部分落后生只是在部分智能方面存在差異,或許換個方式會更容易令人接受。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初中歷史教學反思
1.多元化教學方式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主要分為八種,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單純地局限于語言文字智能,在教學中可以考慮結合現代設施,比如多媒體投影儀的使用,這種方式可以將枯燥的文字用圖片、聲音、視覺等方式更加全面地進行展示,對擁有強烈獵奇心態的初中生而言可以取得理想效果。教學方式的多元化,還可以通過教師對課題與教材的精心準備加以表現,例如在對某篇段落的講述之前,可以先鋪設懸念,讓學生主動進行邏輯推理得出結論,再引出課題。在教學形式上,可以轉變傳統的師生關系,課堂不再是教師的專利,不妨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通過小組和任務的設定,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師只需要起到相應或關鍵之處的點撥作用,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這樣既可以有效激發學習的趣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緩和師生之間的關系,讓老師真正做到百分之百為了學生。在對知識點的講述中,要均衡背誦與理解之間的關系,在理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記憶年代紀事。
2.充實教學理論就我國的實際情況而言,教學質量良莠不齊,一方面是受到國家經濟發展程度的限制,落后地區處在物資、師資力量都遠不如發達地區的窘魄境地,另一方面存在部分得過且過的教學工作者,缺乏人民教師的責任意識。筆者對部分教學工作者進行簡單的訪談發現,當前尚不知多元智能理論的教師大有人在,這也體現了我國當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現狀,個人認為教育作為育人之根本,同時是社會人才資源儲備的主要營地,老師承擔了培養人才的重任,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對多元教學等先進理論,要花時間學習,并加以應用,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提高教育業績能力。
四、結語
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人與人之間都存在差異,智能的表現形式各不相同,多元智能理論是符合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現狀的重要理論,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教育質量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理應得到社會大眾的相應重視,促進我國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維貴.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提高歷史教學的實效性[J].考試周刊,2008(29).
[2]李湘虎.淺談多元智能理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2009(11).
[3]李勝江,何根海.多元智能理論與中學歷史教學改革[J].池州師專學報,2007(1).
[4]何成剛.關于中學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1(2).
[5]蘭玲.試論歷史教學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S1).
作者:鄭亞娟 單位:赤峰市松山區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