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調查范文

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調查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調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調查

摘要:

通過對廣東某職業技術學院298名畢業生進行就業反饋調查,了解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結構及現狀。結果顯示,在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結構中,辦公設備操作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是高職生就業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而學習能力、積極的態度與行為能力則是其核心就業能力,對畢業生的職業發展和職位晉升起著關鍵作用。在此基礎上,探討高職院校培養和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的策略和途徑。

關鍵詞:

就業反饋;就業能力;高職學生

就業率是高職教育辦學的重要指標,而就業能力是影響就業率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圍繞就業能力對畢業生進行就業反饋實證調查,研究高職生就業能力結構及就業能力現狀,無疑能對高職院校改革教學及教學管理內容、提高辦學質量、增強競爭力提供重要參考。就業能力,是指勞動者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一般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獲得工作的能力、保持工作并在工作中獲得晉升的能力、職業轉換的能力、長期的職業規劃和發展的能力。這其中牽涉的能力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即基本就業能力、專業就業能力和核心就業能力。基本就業能力是任何工作所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專業就業能力是從事某一具體工作崗位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及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的能力;核心就業能力則是指在求職和工作中能夠使人脫穎而出的能力,其中的一項或幾項表現突出,其職業生涯會有更好的發展。參考師寸麗關于高職生就業能力的研究,結合高職生就業特點,將高職生所應具備的就業能力結構初步解析如下。對高職學生就業能力按上述三個維度進行分析,清晰地描述了高職生就業能力構成要素,無論對于高職院校還是高職生個體,在就業能力培養的具體實踐中方向性更加明確,也更具可操作性。基于上面的思路,圍繞就業能力我們設計了“高職畢業生就業反饋調查問卷”,以了解新時期高職生就業能力結構的變化和現狀,探索提高其就業能力的途徑。“高職畢業生就業反饋調查問卷”涵蓋四個方面的內容:人口統計學數據、就業現狀、畢業生對就業能力的自我評價、畢業生對就業能力培養的訴求和建議。本調查采用問卷法和個體訪談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問卷調查主要通過打電話或電子郵件寄送調查表形式進行,個體訪談則以面談、打電話、QQ聊天或微信方式進行。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一、研究樣本的基本信息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近年畢業生。共隨機發放問卷330份,回收問卷312份,剔除無效問卷后,所余合格問卷為298份,問卷的回收率為94.5%,有效率為95.5%,符合調查問卷標準要求。樣本構成的主要特征見表2。問卷在設計之初,考慮到高職院校畢業生流動性較大,越早畢業的學生聯系越困難,問卷回收率可能也越低,且由于研究時間和經費的限制,主要選擇向近三年畢業的學生發放問卷,各屆畢業生返回的有效問卷數分別為:2011屆54份、2012屆107份、2013屆137份,分別占樣本總數的18.1%、35.9%、46.0%,數據與研究開始時的預測相一致。樣本中理科生195人,文科生103人,分別占樣本總數的65.4%和34.7%。男生166人,占樣本總數55.7%,女生132人,占樣本總數44.3%。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工作滿意度問卷首先調查了畢業生當前的工作狀態(見表3)。統計結果顯示,對目前的工作狀態,61.7%的畢業生表示“不太滿意,但可以接受”,28.2%認為“不滿意,想跳槽”,僅有9.4%表示對現職工作“很滿意”。可見,高職畢業生的工作滿意度是相對偏低的,部分同學在畢業1-3年內仍處于職業探索期,大部分學生對于現職工作的感覺是處于“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尷尬狀態。

(二)求職過程及經歷本次調查我們設置了一些畢業生求職經歷的問題(見表4)。調查結果顯示,82.2%的畢業生在畢業后3個月內找到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份工作,14.8%的畢業生用了4-6個月,而畢業后半年還未找到工作的僅有約3%。在找第一份工作時,大部分學生們平均投送的簡歷數為11-30份,16.8%的學生在31-50份之間,也有13.7%的畢業生僅投送了不到10份簡歷就找到了工作。在投送簡歷的渠道方面,網絡和媒體占52.3%、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和招聘會現場占41.3%,另外6.4%的畢業生則是通過私人社會關系或其他途徑投送簡歷。上述數據顯示,高職畢業生畢業后短期內找到一份工作以維持生活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是要尋找到較高滿意度的工作,還需要較長時間的摸索和磨練。在當前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形勢下,通過網絡投送簡歷,尋求工作機會已經是大多數畢業生的首要選擇,政府及各高校舉辦的供需見面會和招聘會,在學生求職中的作用已稍有下降。但是,應該注意到,網絡求職雖然方便快捷,但魚龍混雜、缺乏有效管理的現狀使其中不乏大量虛假招聘廣告,既浪費了畢業生的時間也會讓學生們蒙受一定的經濟損失,甚至出現上當受騙現象。政府及各高校舉辦的供需見面會和招聘會雖然機會相對偏少,但都是帶著真誠的招聘意向有備而來,因此也就有著較高的可靠性。通過私人關系找工作不啻為一種較為保險的求職方式,但僅有5.8%的學生有此類的社會資源和渠道,且此種求職方式似有違社會公平原則,顯然不能成為高職生畢業求職方式的主流。因此,高職院校應一方面加強畢業生網絡求職的教育和指導,同時盡可能與企業多方聯系,大力推進用人單位進校招聘工作或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以降低學生求職成本,提高求職成功率。

(三)就業能力在求職過程中,學生認為招聘單位最看重的個人能力主要包括:口頭表達能力(82.1%)、溝通協調能力(80.3%)、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78.9%)、專業實操能力(75.6%)、學習能力(62.2%)、職業道德(70.4%)、積極的態度與行為能力(84.6%)。這些能力也是促使學生求職成功的主要原因。在工作過程中,學生們認為要想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和晉升,以下能力不可或缺:學習能力(92.5%)、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81.4%)、專業實操能力(86.2%)、人際交往能力(88.3%)、公文寫作能力(76.3%)、溝通協調能力(88.3%)、積極的態度與行為能力(90.6%)、職業道德(67.4%)以及對單位的歸屬感和認同感(87.6%)、口頭表達能力(63.5%)。顯然,良好的溝通交流和人際交往能力、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較強的學習能力、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積極的態度與行為,對于高職生來說,無論是在求職過程中還是在具體的工作中都是必須具備的能力。而一直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的公文寫作能力,有76.3%的畢業生認為它在個人職業發展和晉升中必不可少。學生也普遍認為,正是上述能力的不足或缺失,影響了自己的職業發展。本次調查中,畢業生在“對求職或工作的影響”選項中,勾選比例較低的就業能力選項包括:辦公設備操作能力、計算機運用能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抗挫折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環境適應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創新能力、領導和組織能力。通過對部分畢業生的個體訪談,我們了解到,此結果并非說明上述能力對高職畢業生而言不重要,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部分能力如辦公設備操作能力、計算機運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已經是具有高職學歷畢業生必備的內在能力素質;另一方面,諸如抗挫折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是各高職院校在學生培養過程中一直非常強調和重視的能力,因此大部分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并不明顯缺乏;第三方面,類似創新能力、領導和組織能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等,屬于較高的職業要求,對于求職期間或剛入職的高職生,尚未真實感受到這些能力要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根據上述數據及分析,我們發現,新時期高職生就業能力結構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因此對表1的“高職生就業能力結構”作如下調整和修正。

(四)就業能力培養在問卷中,我們列出了20種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方式,畢業生們認為作用較大的依次為:專業課(95.5%)、專業實操技能訓練(94.7%)、實習(91.4%)、公共基礎課程(87.2%)、參加各種專業技能競賽(87.0%)、圖書館(85.1%)、參加社團活動或擔任學生干部工作(73.4%)、心理健康教育(70.6%)、寒暑假打工或兼職(68.3%)、求職技能技巧培訓(51.6%)等。其他方式的勾選比例分別為:兩課(10.4%)、專業教育(23.3%)、體育課及各種體育競賽(20.5%)、網絡學習(41.7%)、自我創業經歷(5.0%)。而學校開設的諸如就業指導課、就業專題講座以及與此相關的職業生涯規劃訓練等,平均約35%的學生認為對其提高就業能力有實質性的幫助。從上述畢業生反饋的信息可以看出,高職院校的日常教學工作,包括專業課、公共基礎課、實操訓練和實習,是培養學生專業就業能力的最主要方式。加強教學管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這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就業能力、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之根本。調查結果顯示,73.4%的畢業生認為參加社團活動或擔任學生干部工作有助于提高就業能力。這主要在于社團活動和學生干部工作都有較多的人際溝通和交往的機會,需要一定的協調能力、組織能力和執行力等,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因為個人能力的展示和成功的經歷使其不斷產生的自我實現的高峰體驗,更有助于其各方面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和發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培養學生就業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70.6%的畢業生認為參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活動,學習有關心理學知識、情緒管理方法、挫折應對方式以及人際溝通和交往的技巧等,對于同學們多項就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有較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圖書館。85.1%的學生認為在培養學生就業能力方面,圖書館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圖書館的利用方式上,閱覽室閱讀報刊雜志和借閱人文社科類書籍的選擇較多,分別為78.4%和93.6%,也有近50%的學生經常借閱專業書籍。無疑,無論何種形式的閱讀,都會對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產生巨大的影響。

三、討論與建議

(一)重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專業就業能力本次調查對象中,專業對口與專業不對口學生比例接近1︰1,但絕大多數都對專業能力非常重視,認為當前特別需要努力提高的是自己的專業能力,大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這一現象對于專業對口的學生而言是很自然的,對于專業不對口的畢業生也有同樣的訴求,我們認為這是畢業生中普遍存在的“學以致用”的觀念使然。這部分學生希望通過加強和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最終回到自己熟悉的專業領域,以期獲得更大的職業空間和更好的發展機會。由此看來,“專業對口、學以致用”,不僅僅對于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是重要的,同樣也是高職專科類學生的職業理想之一。這就要求各高職院校高度重視學生在校期間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這其中教師的教學工作是重中之重。當前高職教育快速發展,為適應社會需要,許多新的專業或專業方向應運而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新專業的教學要求與原來在職教師知識結構不匹配的問題。引進新教師,調整師資隊伍結構不失為一種解決辦法,但是由于學校編制和學校總體發展規模的限制,新專業仍需由原來的教師承擔部分教學任務。雖然這些專業不甚對口的教師經過專門的進修和培訓,基本能勝任新專業的教學要求,但其在高職教育所強調的實踐要求方面可能仍略遜一籌。因此,學校應重視此類問題,將教師進修和培訓制度化,制定政策性文件,督促和鼓勵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保證學校的長遠發展。

(二)加強綜合素質培養,打造畢業生核心就業能力高職生就業能力涵蓋的能力指標非常多,本研究選擇其中20個較有代表性的進行畢業生反饋調查。結果顯示,無論在求職過程中還是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上,辦公設備操作能力、計算機運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抗挫折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都是高職畢業生必須具備的就業能力,也是前文所說的基本就業能力。而較好的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公文寫作能力、職業道德(責任與忠誠)、積極的態度與行為、對單位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口頭表達能力等則更有助于畢業生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和更好的職業發展,屬于核心就業能力。然而,這其中的部分能力并沒有得到學校和學生足夠的重視。高職生在求職期間或參加工作初始,對公文寫作能力要求的認識并不高,隨著工作的深入開展,各種匯報、總結、報告、請示、公務往來函件接踵而至,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公文寫作能力,能清晰地表達公文意圖,展示工作業績。相較于更高學歷的畢業生,大多數高職學生在這方面是“先天不足”的。而高職院校對公文寫作課程的教學和學生公文寫作能力的培養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有的學校僅將公文寫作課程作為選修課供有興趣的學生選擇,有的學校的教學計劃上甚至沒有這類課程,導致畢業生們在工作中遇到“寫文章”的事,往往抓耳撓腮,不知如何下手,即使勉為其難,寫出來的東西也常常文不對題、詞不達意,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公文格式和公文詞匯都不能正確使用。針對此類情況,建議學校開設一些有關語言和文學修養方面的課程,將公文寫作列為學生的必修課。通過這類課程的學習和訓練,不但提高其寫作能力,培養人文精神,也使其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豐富其情感精神世界。積極的態度與行為、對單位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職業道德(責任與忠誠)同屬精神范疇,是人的一種心理狀態和心理感受。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歸屬感和認同感屬于中間層次的需要,它是在生存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滿足的前提下產生的需要,當歸屬和認同的需要得到滿足,人們才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要,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即個人的自我實現。個體對企業有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會使其在企業中有更好的職業發展,這正是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的體現。歸屬感和認同感促使個人存在感和價值感的產生,這會喚醒個體的主人翁意識,自覺地把個人命運與企業前途聯系在一起,兩者休戚與共,促使其在工作中積極進取、勇于創新。這正是企業需要的人才、領導喜愛的員工,其在職業生涯上的不斷發展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因此,加強學生在校期間職業態度和職業精神的培養,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這是擺在教育者面前的新課題。

(三)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就業能力圖書館在高等教育中歷來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是學生豐富自己知識結構的重要陣地。近年來,隨著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資訊日益豐富“,快餐文化”現象也日益普遍,人們已沒有時間和耐心細細品讀一本書甚至是一篇文章,傳統的閱讀方式和習慣離人們越來越遠。然而,閱讀之于人的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位學者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特別是處于人生發展重要階段的大學生,閱讀不但可以提高其文學修養、豐富其精神世界,也可以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自我學習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無一不與學生畢業時所需的就業能力相聯系,本次調查也已經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因此,高職院校的圖書館應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上多做文章,秉持“開卷有益”的思想,吸引廣大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這個沒有老師上課的無聲課堂上讓學生的就業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四)深入而廣泛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自覺意識,營造提升就業能力的心理內環境無論是求職還是工作,學生們進入社會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必須直面現實的困境和職場的殘酷,了解、認識和逐漸適應所謂的“職場叢林法則”。毫無疑問,良好的心理素質、強大的內心世界、豁達的人生態度以及積極進取的樂觀主義精神,將是學生們在嚴酷現實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有力武器。此次調查的一個現象讓我們對于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重新思考。一般認為,高職生在抗挫折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方面會有所欠缺,需要加強培養。但調查顯示,上述能力對畢業生求職或工作并未構成阻礙,僅有約5%的學生認為這些能力的不足影響了自己的就業。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到,作為當代高職畢業生,對于抗挫折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因為一直以來各方面的宣傳和強調,學生在其在校期間會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學習和鍛煉,這些能力已經逐漸成為畢業生對自己的內在要求和必備素質。這是本次調查令人意外和驚喜的發現——在就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上,學生們已經開始自覺意識和自覺行動了!當然,我們還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高職生在職場競爭中相對較為弱勢的現實,高職院校要通過深入而廣泛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改變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病理性”取向,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出咨詢室、走出課堂,面向更廣大的學生群體,大力傳播有關的心理健康理念,充分宣揚心理健康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讓“健康心理”的觀念深植于每一個學生的內心,成為其學習和生活中的自覺意識,積極主動地去營造提升就業能力的心理內環境。

(五)引導學生加強課余時間管理,多途徑、多方式培養就業能力本次調查顯示,參加社團活動或擔任學生干部、寒暑假打工或兼職等活動,在培養學生就業能力方面確實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但其前提是合理的時間安排和明確的活動目的。大學生活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學生能夠自主安排的課余時間較多,無論是通過參加社團活動或學生干部工作,鍛煉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還是通過寒暑假打工或兼職提前接觸社會、了解和適應工作環境、培養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都需要學生在搞好課業學習的基礎上,帶著明確的學習知識和提升能力的目的進行,如此才不致于因忙亂而迷失、為賺錢而賺錢。因此,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社團、學生寒暑假打工以及兼職等課余活動的管理,配備指導老師,引導學生合理、有效利用課余時間,使學生在享受豐富課余生活的同時,鍛煉和提高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燕,李曉波.構建高職學生就業壓力應對的積極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1(2).

[2]黃艷蘋,李玲,仝會芳.心理彈性理論對高職學生就業挫折教育的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8).

[3]師寸麗,池衛東.高職學生就業力培養現狀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0(21).

[4]周翠英,黃超群.關于高職學生高薪就業能力培養的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3(9).

作者:鄒金霞 鄒亞超 單位: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欧美精品香蕉在线观看网| 久久99热精品| 一级黄色a毛片| 91精品国产91久久| 久久成人综合网| sss视频在线精品| 高清不卡毛片免费观看| 看一级特黄a大一片| 电影天堂2018| 日韩精品欧美亚洲高清有无| 性欧美熟妇videofreesex| 国产精品成人网| 十六以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aaaaaaa片| 再一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视频|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一边摸一边叫床一边爽| 日本高清在线免费| 特黄熟妇丰满人妻无码| 无码熟妇αⅴ人妻又粗又大|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av|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的视频| 久碰人澡人澡人澡人澡91|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腿张大点我就可以吃扇贝了| 欧美一区二三区| 天天视频国产免费入口|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专区|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电影网|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黄色网站小视频| 欧美性受xxxx狂喷水|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天天操视频夜夜| 又粗又大又猛又爽免费视频| 亚州1区2区3区4区产品乱码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