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糖尿病中醫護理療效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護理效果評價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滿6個月護理后,比較血糖控制水平和穩定性,通過問卷的形式調查患者對護理方式和護理效果的滿意程度,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3個級別,分別統計人數。
2結果
將我院收治186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93人采取中醫護理方法,對照組93人采取普通西醫護理方案,其中中醫護理包括生活方式指導、飲食控制、情緒穩定與調節等,西醫護理方案包括藥物降糖、運動調節、飲食控制等,護理滿6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差異。
2.1患者滿意程度差異兩組患者問卷調查對護理方案和護理效果的滿意程度的統計結果見表1。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對中醫護理的滿意程度為86.7%,明顯多于對照組的73.1%。
2.2血糖控制水平和穩定性差異兩組患者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圍以內或稍高水平,但對照組患者血糖波動明顯大于實驗組,容易受情緒、飲食等影響。
3討論
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逐年攀升,成為影響居民身心健康一大危害,而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藥物、皮下注射胰島素等方法降糖的同時,更應該注意護理調節。中醫通過辨證論治,從調節患者的情致、生活方式、飲食指導及采用中醫針灸、按摩等不同的方法,使患者整體達到身體機能的協調統一。糖尿病中醫護理要點如下。
3.1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導與護理中醫認為患者的生活環境條件直接影響藥物治療效果和血糖穩定性。護理人員應為糖尿病患者創造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保證病房內清凈整潔,舒適宜人,同時保證室內溫度、濕度合適。指導患者規律的作休時間,避免勞累和熬夜。糖尿病患者應注意適當運動,運動能提高糖代謝,降低血糖水平,但也應注意低血糖和運動刺激下血糖波動等情況發生,故運動量不宜過大,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患者入院后注意監測血糖水平以及基本生命體征,發現異常時及時報告醫師,調節降糖藥物或胰島素使用劑量。
3.2穩定心態,調節情緒護理中醫認為人情緒激動、心境低落、情緒波動時均能影響血糖水平,而這一觀點也被西醫所證實和認可,人類情緒波動時能通過神經遞質和神經調質的水平影響體內糖代謝,故糖尿病患者應保持心境平和尤為重要。護理人員應以關心的語氣和親切的口吻與患者交談,并教育患者和家屬盡量避免情緒波動的危險因素,患者家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通過與患者開玩笑、講笑話等方式保持患者心情舒暢。護理人員應多與糖尿病患者交流溝通,解決其心中的疑問,緩解其焦慮的情緒。鼓勵患者多參加文娛活動,或與糖尿病患者交流治療心得,吸取身邊其他糖尿病患者保持心態平和的方法等。
3.3飲食控制護理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和家屬溝通,告知其飲食控制的必要性,幫助其樹立控制飲食、調節血糖的信心。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三餐的量和食物構成均應作詳細的規定,教育糖尿病患者保持飲食規律,切忌暴飲暴食血糖升高且注意防止糖類攝入不足的低血糖。同時,中醫認為糖尿病可分為上消、中消和下消,不同類型的飲食也有一定差異,但總的原則限制糖類的攝入,適當增加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攝入,兼顧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
3.4中醫針灸、按摩、推拿護理糖尿病患者的常用中醫針灸穴位有腎系穴、胰俞穴等,有促進胰腺分泌,調節胃腸功能的作用。
腹部按摩能促進胃腸蠕動和腹部、腸系膜的血液循環,對于加速消化吸收,改善胰腺血流和營養供應作用顯著,從而增強胰島功能,增加胰島素分泌量,改善糖耐量,幫助胰島功能的恢復。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的中醫護理應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導與護理、穩定心態,調節情緒護理、飲食控制護理、中醫針灸、按摩、推拿護理等。中醫護理在糖尿病患者中滿意度明顯高于西醫護理,其維持血糖穩定作用顯著,且易于被患者接受,是值得嘗試和推廣的護理方案。
作者:張春艷單位: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