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的反思范文

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的反思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的反思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的反思

摘要:“問題意識”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問題意識”的認知存在種種誤解和偏離,表現為“問題意識”形式顛倒、取向模糊、主體錯位和內容混亂,究其原因則是主體缺乏實踐基礎、客體的變化性和復雜性、意識關系指向不明以及“意識”內容具體性與統一性分裂等。在中國語境下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借鑒和吸收中外優秀的認識論思維成果及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形成正確的“問題意識”途徑,才能獲得正確的“問題”,進而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提供正確的“問題導向”。

關鍵詞:問題意識;主體;客體;意識關系

“問題意識”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多次提出要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增強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和發展,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們新的實踐。“問題意識”是“問題導向”的前提,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忽視“問題意識”,而只關注于“問題”和“問題導向”,從而將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簡單地理解為“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新問題+新理論+新政策”的模式,容易給人造成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感覺。“問題意識”與“問題導向”是兩個截然不同但又密切相關的概念。“問題導向”即“問題為何”或“何為問題”,關注的是現實生活中作為研究對象的“問題”究竟是什么,指出哪些是我們在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和新情況,要求我們為“問題”找出解決對策和思路。“問題意識”則重心在“意識”上,即“何為問題意識”或“問題意識何來”,關注的是“問題意識”是如何生成的,即怎樣的“意識”才能明確地確定我們所應當關注和重視的“問題”。從本質上說,“意識”是運思“問題”的重要載體和形式,也是“問題”生成的思維規定。“問題的發現、捕捉和提出是一個思維過程。”[1]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去思考和“意識”各種事物和現象,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人們的“意識”究竟應該指向哪些事物和現象并形成哪些問題,人們的“意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以及如何區分和辨別真實的“意識”和虛假的“意識”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應該首先給予思考的。只有從哲學層面對“問題意識”本身存在的種種誤解和偏離進行深刻剖析,才能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問題觀”,從而為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和發展提供正確的“問題導向”。

一、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中“問題意識”存在的誤區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意識是指人們的大腦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2]72。意識是人們的感覺、知覺、表象、判斷、思想等認識活動(精神活動)中最基本的一種形式。在中國語境下,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中,“問題意識”則是特指人的“意識”對實踐活動中所遇到的事物和現象的思考和理解,具有對“問題”認識、判斷和把握上的意義。然而,由于人們對“問題意識”這一概念缺乏正確的理解,對“問題意識”形成的主體、客體以及主客體之間的意識關系不甚清晰,再加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事物和現象錯綜復雜,因此人們對“問題意識”的理解難免存在種種誤解或偏離,這些誤區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一)“問題意識”形式顛倒

“問題意識”的形式是指客體在主體頭腦中的主觀反映形式,即主體如何反映客體。主體對客體“如何反映”或“反映形式為何”主要取決于主體自身的認識能力。但是,有時候由于主體缺乏實踐基礎或受到所處的社會環境及客體顯現程度的影響,主體并非都能對遇到的事物和現象作出正確的認識、判斷和反映,這就容易導致“問題意識”的形式顛倒。“問題意識”的形式顛倒不是指主體“意識”到的事物、現象本身發生了顛倒,即不是指主體“意識”到的什么具體問題發生了顛倒,而是指這些具體問題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形式出現顛倒和錯亂。具體地說,如把現象問題當本質問題,特殊問題當作普遍問題,道德問題當作需求問題,價值問題當作利益問題,抽象問題當作具體問題等。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個人和群體往往對錯綜復雜的事物和現象產生不同的認識和思考,甚至出現“問題意識”的形式顛倒。例如,有些人錯誤地把一些消極的、落后的事物和現象當成社會主流,把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難當成社會主要問題,并進而影響到對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判斷和態度。又如,有些人厭惡和痛恨腐敗問題,但卻把一部分人的腐敗行為看成了普遍性的、無可救藥的社會毒瘤,從而對社會發展失去信心,甚至對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方式惡意攻擊,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產生懷疑;而另一方面,腐敗之人卻把社會利益當作個人利益,把不勞而獲和以權謀私當作自己理所應當的需要和利益而貪得無厭。這些錯誤的思想都屬于對事物和現象的反映形式出現混亂和顛倒。

(二)“問題意識”取向模糊

“問題意識”的取向是指主體在反映客體時表現出來的對事物和現象的衡量、斟酌和選擇的過程。確切地說,是主體衡量、斟酌和選擇問題指向和問題實質的過程。“問題意識”取向模糊則是指主體在反映客體和“運思問題”時表現出的問題指向不明確和問題實質不清晰的狀態。“問題意識”的取向是“問題”的指向,“意識”取向模糊或者錯誤就會造成問題指向的不清或問題實質的偏離。在很多情況下,不同的個人和群體面對的客體往往是錯綜復雜、盤根錯節。許多事物和現象并非一目了然、一針見血地呈現在人們面前,而是隨著事物的發展有著一個逐漸暴露和顯現的過程。例如,當前我們正在進行的改革被喻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當代中國發展和進步的重要抉擇。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一勞永逸。特別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我國的改革也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用的話說就是“好改的都已經改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面對各種難題、問題和矛盾,很多人對我們改革事業的階段性和調試性不清晰、不明確;對如何繼續改、改什么、怎樣改產生疑惑,對改革的方向、方式、途徑、策略、側重點等多有爭議、顧慮重重。這些都是由于對改革的“問題意識”取向模糊,對改革問題指向不明和實質不清而造成的。

(三)“問題意識”主體錯位

“意識”是主體對客體的主觀映像。由于作為主體的人具有不同的層次性,因此從不同層次的主體出發去思考和認識事物和現象,就會出現一個層面和角度的問題。不同的個體主體、群體主體以及人類主體對于不同的客體的反映和認識各不相同,甚至千差萬別。并且在同一群體內部不同的個體主體也會因為各自不同的需求和愿望、利益和價值、理想和目標而對客體的反映出現形態多樣化。“問題意識”的主體錯位就是指主體發生層次上的錯位和混淆,即個體主體、群體主體和人類主體在思考和認識事物和現象時相互混淆和錯位。特別是當前我國社會流動和社會分化加速,新的社會階層和社會群體隨之出現,新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不斷涌現。由于不同的個體、群體和階層,特別是由于市場經濟利益固化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團都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利益、價值去思考和掂量自己面臨的重要問題,所以有的個人或群體不能正確看待和處理“小我”和“大我”的關系從而造成認識和思考問題時出現主體原則錯位,如個體主體片面夸大“小我”的利益,把“小我”的利益凌駕于群體利益之上。因此,顯而易見,“問題意識”的主體錯位也會導致對事物和現象的思考出現偏差和失誤。

(四)“問題意識”內容混亂

正如前面提到的,意識內容是指主體在認識活動中在各種“關系”中意識到的內容。“問題意識”內容混亂是指主體在各種“關系”中意識到的內容有的抽象化,有的具體化;有的簡單化,有的復雜化;有的該是局部的當成整體,有的該是整體的歸于局部等,甚至有時把具體的和抽象的、簡單的和復雜的、局部的和整體的問題交織在一起,令人眼花繚亂。當前,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過程中,有些人“問題意識”內容混亂,對一些事物和現象在態度上主次不清、因果不明、輕重不分,沒有從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整體發展過程中分析、研究和思考問題,甚至對某些問題爭論不休、疑慮重重,不懂得在具體事物中理解統一,也不懂得在統一中把握事物的多樣性。“問題意識”內容混亂往往會出現把某些事物和現象本應該重視的而輕視之,本應該簡單化的而復雜化,本應該具體化的而抽象化等,從而造成對“問題”的解決和處理的不及時、不到位或不適宜。例如,當前社會上熱議的“二孩”和“延退”政策。盡管一直以來人們對這兩個問題的爭論從不間斷,但不期而遇的政策頒布和實施還是讓很多人驚愕疑惑和茫然不知所措。從當前我國人口發展趨勢和經濟社會發展長遠目標之間的關系來看,人口“紅利”也好,人口“老齡化”也好,都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既定目標的現實有著重要影響。如果說我們在改革開放之初提出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基本國策是為了減緩人口增長過快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壓力,而現在實施的“二孩”和“延退”政策正是為我國在新的發展階段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口支撐。因此,無論哪一種政策措施的頒布和實施都是從解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難題和矛盾而言的,而不是簡單地依據個人喜好、感情或意愿而制定的。如果對問題認識不全面、不具體或不長遠,則會延誤或錯失問題的處理和破解。

二、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中“問題意識”誤區的原因

“問題意識”蘊涵著對“問題”全面、系統和立體式的“運思”過程和理智規定。如果說“問題”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作為以“意識”為重心的“問題意識”則是“哲學中的問題”,即“屬于哲學研究范圍的問題”,“按其性質和問題都不同于科學和現實具體問題的問題”,是“真正形而上學的問題”[1]。因此,從哲學層面對以上“問題意識”本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的原因剖析,對于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問題觀”十分必要。

(一)主體缺乏實踐基礎

“問題意識”的形式顛倒主要是主體缺乏實踐基礎和事實經驗造成的。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人的“意識”的生成離不開主體的實踐活動。首先,作為主體的人必須以實踐作為認識的基礎。馬克思哲學變革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引入了實踐概念,更在于把實踐視為人的根本性存在方式以及理解外部世界的獨特方式。馬克思指出,“對對象、現實、感性”,不應當“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2]54。正是這種廣義上的實踐或人類活動構成了人類全部的生活世界和生活過程。人們在實踐性生存中展開與自然、與他人、與社會、與自身無限豐富的思維、情感、精神等活動。因此,現實生活中任何事物和現象的價值和需求、意義和功能皆由人在以實踐活動基礎上進行認識、思考和判斷,離開了蘊含著豐富實踐經驗內容的任何“意識”認知形式,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次,“問題意識”的形式是主體在實踐活動基礎上賦予實踐客體的特定的觀念形式。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意識”產生于主客體的相互作用。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則是主觀的。意識內容的客觀性和形式的主觀性相互區別但又辯證統一的。一方面看,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形式是主體在實踐活動基礎上形成的思維規定。從認識發生論的角度說,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是由人自身的觀念所賦予的。“主體通過意識、思維活動而用觀念的方式掌握事物,創造觀念的東西,是社會的人的特有的反映形式。”[3]人們的觀念反映形式(認知結構)(感性直觀形式和知性思維形式的統一)形成“問題意識”的認知形式。這種認知形式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是由人的知性思維賦予客體的范疇(概念)形式。然而,從另一方面看,人們的觀念又不是任意的、隨性的,而必須以現實實踐中的事實經驗和材料為依據。康德說過:“知性無內容則空,直觀無概念則盲。”[4]71也就是說,人們的認知形式(理智范疇)必須在經驗性的感性直觀的“質料”的基礎上才能進行理智抽象,任何脫離經驗事實的理智抽象都是毫無意義的。不深入到現實實際之中,不從大眾實踐的事實經驗和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引導之中去把握和判斷各種社會事物和現象,而是單憑個人的主觀臆斷或片面性理解,就會造成認知形式偏離事實真相進而造成“問題”反映形式上的顛倒。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于現象與本質、特殊與普遍、道德與需要、價值與利益等“問題意識”形式的顛倒,實質上就是由于缺乏現實中的經驗事實而造成的所謂的、隨意的“理智直觀”的錯誤。這些都說明了人們對事物和現象的理解和認識不到位、不全面,出現對價值、需要、道德等概念亂貼“標簽”、任意幻想和本末倒置的錯誤。

(二)客體的變化性和復雜性

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過程中,“問題意識”的取向模糊多是因為缺乏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一特殊客體的變化性和復雜性認識所造成的。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一特殊客體是不斷運動發展著的。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客體與主體是一對相對應的哲學范疇。沒有客體,就無所謂主體。在西方近代認識論中,由于主體的人只是片面的思辨主體,不懂得實踐之于認識的重要性,客體只是主體任意想象、鉗制和宰割的對象。然而,在馬克思實現哲學變革之后,客體之于主體的意義發生了新變化。客體不再是“純客觀性”的或某種固定的、不變的存在,而是主體與客體、主觀性和客觀性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結果。客體的發展和變化凝結著主體的思維、智力、洞察力等品質屬性的滲透和內化。也就是說,只有進入人的視野、納入人的實踐活動范圍并被人認識和改造的事物和現象才能成為主體的客體。客體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發展階段內作為主體認識和改造的對象,總是有著一個逐步顯現和循序發展的過程。無論是物質客體還是觀念客體,自然客體還是社會客體,特別是像有著曲折而又不斷前進的社會發展階段、復雜而又多變多樣的社會關系、多元而又互動并存的社會發展領域、嚴密而又相互制約的社會結構等這種復雜的社會客體需要在主體的不斷的改造和認識中才能逐步地、漸進地把握和完善起來。其次,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認識和反映是在實踐活動基礎上進行的全面的創造性活動。作為主體的人對客體的反映并非直觀的、消極的,而是積極的、主動的,是對客體創造性的改造和創造。然而,面對復雜、多變的事物和現象,人們的創造性認識活動既有前置式又有后移式的。前置式的認識是“指主體在實踐活動之前根據各種條件、資料和經驗對客體及實踐過程和結果進行預測和評估,以期達到指導實踐的目的”。后移式認識是指“在實踐過程已經充分展開或已結束之后,認識對實踐對象、過程和結果的追溯性的把握”[5]146。無論是前置式還是后移式的思維方式都涉及人們對認識目標的反復調整和定位。例如,當前我們正在進行的改革事業是一項循序漸進、逐步發展、具有一定的過程性和階段性的事業。這需要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發展階段需要根據當時的條件和情況,制定適合當時狀況要求的目標、任務、措施和側重點,并要對改革涉及的問題和環節不斷地進行調整、聚焦和重新定位。甚至在一個時期和一定發展階段之后,還要把改革重新置于新的實踐背景中,以新的實踐坐標為參考系來修正、補充和調整,從而為進一步的改革實踐提供更加科學、準確的“問題導向”。

(三)意識關系指向不明

“問題意識”的主體錯位主要源于主客體之間意識關系的指向不明。從哲學層面上講,意識關系是“意識”生成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指主客體之間客觀存在的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意識”的生成不僅需要主體和客體,而且還需要在主體和客體之間建立一種在實踐基礎上的特定的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意識關系的建立不僅離不開主客體之間的實踐關系,而且更是在主體層次性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特定的指向性關系。從現實層面上看,人作為主體并非鐵板一塊,而是分為不同的層次如個體主體、群體主體和人類主體。不同的個體、群體以及人類整體由于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歷史文化條件不同,對于某種客體來說形成什么樣的意識關系,與主體的層次性有著直接的、密切的關系。“一定的主體總是有選擇地去認知那些同自身主導的需要、價值觀念向一致的對象。對于對自身的需要、價值觀念向一致的對象,主體往往容易給予較大的注意。”“由于需要和價值觀念不同,即使對于同一對象,不同的主體也往往只注意同自己的需要、價值觀念向一致的方面。”[3]因此,不同層次性的主體指向于不同客體的意識關系總是具體的、特殊的和不同的。正是這種主客體之間意識關系的特定指向性,才形成了不同的意識內容(真正的“問題”)和不同的意識形式(“問題”的真正形式)。如果意識關系指向不明就會出現主體錯位或越界。同時,從另一角度看,盡管意識關系及其所決定的意識內容和意識形式因主體的層次性而不盡相同,但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人既是個體存在,又是人的類存在,是個體存在與類存在的統一,人是“小我”與“大我”的有機統一。在當前中國現實語境下,盡管由于處于不同層次、不同群體、不同地域、不同職業、不同民族關系中的主體具有不同的意識、情感、需求、愿望和利益并形成了不同的“問題域”。但是總的來說,當前我們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是全國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共同理想和目標追求。無論是認識各種現象,或思考各種問題,或把握各種社會關系上,我們都應當把“小我”和“大我”統一起來,堅持“小我”服從和讓位于“大我”,“大我”應當尊重和體現“小我”的訴求和愿望,尤其要堅持以“大我”為主體去認識和把握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具有普遍性、全局性、長遠性和根本性的各種復雜事物和關系。只有明確了“小我”和“大我”的有機的辯證統一關系,才能真正搞清楚我們當前整個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形成“問題導向”,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和發展。

(四)“意識”內容具體性與統一性的分裂

“問題意識”的內容(真正的“問題”)混亂源于主體實踐活動的具體性、特殊性和多樣性與理論認識統一性的分裂。一方面,人們實踐活動的多樣性決定了“問題意識”的多樣性和具體性。對于某一具體的主體來說,由于實踐是人的根本性存在方式,人們的實踐世界遠遠大于理論世界,人們在各種各樣的實踐性生存中獲得的認識總是具體的、特殊的和多樣的,這些具體的、特殊的和多樣的實踐智慧對于思考和解決具體問題是有效的、不可或缺的。同志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將這種多樣性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概括為“實事求是”。他指出:“‘事實’就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6]801堅持“實事求是”,就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事實”狀況中尋找、發現或創造出使理論發揮作用的條件和因素,再通過對這些條件和因素的合理運用、規劃和設計從而使“事實”中的規律發揮作用并達到認識和變革世界的目的。因此,在認識和思考事物和現象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同時,從另一方面說,人們在實踐中不僅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獲得對具體事物和現象的本質性認識并加以解決,而且還要善于將所有的不同的具體問題的具體分析和研究納入到統一的、整體性的研究之中,最終才能使全部問題在理論的統一性規定中獲得圓滿解決。如果說是提倡“實事求是”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典范,用中國式的實踐智慧解決了認識的統一性走向多樣性和具體性的話,那么黑格爾則在他的思辨理性運動中強調的是認識的多樣性和具體性歸結于統一性的問題。黑格爾提出“實踐理念”的概念,并把它作為實現“絕對真理”的一個環節。他指出“要這樣來理解那個理念,使得多種多樣的現實,能被引導到這個作為共相的理念上面,并且通過它而被規定,在這個統一性里面被認識”[7]385。并且,他還提出把哲學(概念的辯證運動)理解為“對認識的認識,對思想的思想”即“反思”,并通過反思(概念的辯證運動)而使哲學的“統一性原理”獲得系統化的邏輯規定。很顯然,黑格爾把哲學理解為思想或思維的規律,把“統一性原理”理解為“實踐理念”諸環節的統一。那么,思想轉變為現實(變革世界)必須經過“統一性原理”的環節。也就是說“統一性原理”是思想向現實過渡的、不可或缺的必然環節。換句話說,思想或思維只有在包含諸“實踐理念”環節的“統一性原理”指導下,按照一定的邏輯程序,通過主體對現實條件和因素的具體的操作才能達到變革理論客體,使理論走向現實。由此可知,無論是的“實事求是”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還是黑格爾的“統一性原理”和“實踐理念”都體現了認識的多樣性與統一性的有機的、辯證的統一。因此,我們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事物和現象及其問題,應當既堅持認識上多樣性和具體性,又堅持思考上的統一性。割裂了“意識”內容(真正的“問題”)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有機的、辯證的統一,就會喪失對事物和問題的正確思考和判斷,錯失解決問題的實效和方法。

三、中國語境下建構正確的“問題意識”的途徑

當前,在中國語境下,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除了深入剖析和揭示人們對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中的“問題意識”及“問題”的疑慮或誤解,還要從多方面積極建構正確的“問題意識”的形成途徑。(一)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入闡釋“問題意識”的思維方式在中國語境下,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從表面上看是一個單純的思想、觀念和認識創新的過程,實質上是在人們的實踐創新和探索下的新思想新觀念的提煉和表述過程。當前,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仍然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與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研究現實實踐問題的應用性的理論創新。因此,對“問題意識”的探討不能過于簡單化,應當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對理論創新的指導意義和支撐作用。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不是形式上或結構上的簡單的調整,也不是內容上或語言上的簡單的增減,而是要對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做深入細致地剖析和闡述,發揮馬克思主義哲學反思性、批判性特征,既要對現實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嚴密論證、清晰闡釋,又要使新的理論闡述能夠切實地反映大眾真實的和實質性的思想狀態,從而使人們的思維習慣和思想觀念隨著理論的創新來一次徹底變革。具體地說,第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新的唯物主義世界觀,除了要堅持和認清哲學的基本問題即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客觀存在決定思維意識,思維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以外,更重要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變革世界的實踐特性。這個實踐特性不同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意義上的實踐基礎和作用,而是強調在人的實踐性生存基礎上實現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相統一,從而達到認識世界和最為關鍵的是變革世界的目的。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實踐在人的生存中的本體論意義是實踐認識論意義的基礎和前提,實踐認識論則是實踐本體論意義的客觀要求。第二,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的方法論意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是緊密聯系的。要善于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作為科學的方法論來分析和研究現實中遇到的新事物新問題,發揮“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作為分析方法的巨大威力”。“哲學思維方式實質是一種方法的方法,即關于方法的專門理論”。從本質上說,“哲學思維方式以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的基本關系為內容,而這恰恰是一切科學方法的最終根源”。“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人的實踐性也就是人性、主體性”[8]。人在實踐性生存的基礎上,達到了對實踐內容和作用的自覺的、能動的反映,而非自發的、本能的反映和直觀。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的方法論就應當根據人的實踐活動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歷史條件思考和反映實踐客體。其基本方法包括實事求是分析法、辯證分析法、歷史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群眾分析法、階級分析法等。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這個時代思維方式的總概括和總體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為代表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對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學習,并在理論思考、戰略部署和政策制定中積極貫徹和運用辯證思維、矛盾思維、整體思維、歷史思維、戰略思維和底線思維等哲學思維方式,增強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的科學性和整體性。這些思維方式可以說都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進一步的提煉和濃縮。因此,我們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及時探究和消除人們面對事物、思考問題中出現的種種缺陷和錯誤,要對包括辯證思維、矛盾思維、整體思維、歷史思維、戰略思維和底線思維等思維方式在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現實生活中運用的不足和偏離進行分析和說明,從而幫助人們提升和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通過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正確的“問題意識”,獲得正確的“問題”,并進而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提供正確的“問題導向”。

(二)借鑒和吸收中外優秀的認識論思維成果一部哲學史就是一部人類思維的發展史。哲學家們在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和階段,在總結人們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批判地繼承前人的思想成果和觀念,高度概括和提煉出人類優秀的思維方式,從而為推動人類文明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了貢獻。馬克思在批判和繼承西方傳統哲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哲學變革。他宣稱“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2]57,哲學應當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種思想武器和真實力量。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源于人們對實踐活動中問題的發現和思考。事實上,人們對于捕捉、發現和尋找問題的思維方式的改進和變革不是閉門造車地、孤立地進行。除了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外,還需要借鑒和吸收世界人類文明一切科學的、合理的、先進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恩格斯說:“為了進行這種培養,除了學習以往的哲學,直到現在還沒有別的辦法。”[9]284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東方還是西方,人類創造了許多優秀的思維模式,都對我們現代社會的認知方式產生過深刻影響。其中有些思維成果極富建設性和創造性,如柏拉圖的“理念論”、亞里士多德的“目的論”、貝克萊的“觀念論”、康德的“理性靜態結構分析”、黑格爾的“邏輯演繹”、庫恩的“范式革命”、的“實踐論”和“矛盾論”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學說”等都對社會發展具有創造性的認識論意義。這些理論成果就其產生的社會背景和理論淵源來看,都有其現實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都對當前我國社會發展及各種矛盾和問題的認識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借鑒意義。當前,我們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既要積極宣揚和傳播自己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成就,又要善于批判和借鑒西方優秀的思想成果,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從而使我們的理論創新更具批判性、系統性和前瞻性,使我們的思維方式更具說服力和滲透力。特別是我們要重視從哲學層面深入闡述“現實問題中的哲學蘊涵”,突出從大眾認知角度和接受方式上來揭示我們遇到的“思維”問題,為科學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提供正確的思維方式。

(三)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是向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提出的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的一個新指示新要求。十八大以來,提出要加強話語體系建設,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同時還要求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其實質是將我們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建設提升到話語體系建設層面上來,用嚴密的邏輯支撐話語,用生動的話語闡述理論,從而將單純的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升級到馬克思主義認知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復合一體的新層面,將用理論武裝全黨和教育人民推入到一個新境界。“話語”一詞源于西方現代語言學,是指在一定語境下具有某種語用功能的一系列言語。打造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意在強調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實際語用效果的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體系,這種語用效果可以體現在理論的語言、邏輯、形式、風格、功能等方面,包括說理方式、思辨方式和話語邏輯方式的創新和變革。只有將語言、話語、邏輯辯證地統一在一起,使理論的內容、表達形式和功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做到“理論徹底”和“說服群眾”;只有貼切生動、接近百姓、接近生活、接近實際的語言和表達才能使老百姓樂于接受、易于接受;只有豐滿、立體、具有穿透力的邏輯話語和理論形式,才能使老百姓心悅誠服、俯首相迎。

不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者和研究者提出了新要求新思路,而且自己還在思想、語言和行動上身體力行地做出了表率。如執政以來,他提出了“中國夢”“打鐵還需自身硬”“踏石留印、抓鐵有痕”“老虎蒼蠅一起打”“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各種新目標、新措施和新觀點,他率真而又富于深情的表述和話語無不表明了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以及當前遇到的問題和矛盾的熟知和掌握。因此,增強問題意識、回應時代要求、體現時代精神、解決中國問題,最終應當體現和聚焦于大眾對于理論的認知和接受的實現程度上。我們要充分重視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話語邏輯支撐,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理論主體構建凸顯中國理論特色和理論優勢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

總之,“問題意識”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必須增強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正確的“問題意識”是形成正確的“問題導向”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只有對“問題意識”進行哲學層面的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同時積極建構正確的“問題意識”途徑,才能為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提供正確的“問題導向”,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創新和發展的理論成果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

參考文獻

[1]陳先達.哲學中的問題與問題中的哲學[J].中國社會科學,2006(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夏甄陶.論認識系統[J].中國社會科學,1987(2).

[4]康德.純粹理性批判[M].藍公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0.

[5]呂國忱.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2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8]高清海.高清海哲學文存:第1卷[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黃耀霞 單位:河南省委黨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激情五月婷婷色| 成年美女黄网站小视频|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看全色黄大色大片|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 4hu四虎最新免费地址| 国产资源在线观看| 一个人看的日本www|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 老子影院午夜伦手机不卡6080|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 两个人看的www高清免费视频| 在线电影一区二区| www.nxgx| 成人18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色吧首页dvd| 国产在线19禁免费观看国产| 欧美激情成人网|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99re在线视频观看| 天天色天天射天天干| 一级特黄aaa大片| 抱着cao才爽|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日韩午夜r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午夜伦理片|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永久黄色免费网站|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dvd| 真实国产乱子伦久久| 免费看片aⅴ免费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