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音樂是人類對韻律的深刻認識,是寶貴的文化財產,而民族音樂中又蘊含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識,在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同時,由于民族音樂的民族特性及音樂文化本身多變的性質,多元文化在其中多有體現,認識音樂多元性質是音樂學習者必須的工作,能夠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此外,還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自身最喜歡的類別,以深入某一類別進行研究,從而使之傳承,確保民族音樂文化可以得到一直延續。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多元文化音樂;民族音樂文化;音樂教育
一、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在民族音樂的傳承過程中,音樂教育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為了促使音樂教育能夠獲得成功,就需要在音樂教育過程中融入多元文化音樂元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認識到音樂的多元性;其次,要明確多元文化對音樂傳承的重要性,并將其理念傳遞給學生。為了有效做好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音樂教師要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的課余時間學習多元化音樂知識,并能夠結合自身班級學生的實際音樂素養選擇最佳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幫助自身班級的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感受到多元文化音樂的魅力,逐步深入、深化,發揚多元文化教學精神,傳揚民族音樂文化財富,在學習掌握民族音樂的基礎上為文化傳承添磚加瓦。
1.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者扮演主渠道的角色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音樂的傳承有無意識和有意識兩種類別。無意識的音樂傳承有民間活動、勞動人民的自娛自樂等方法,雖然起到了傳承的功效,但是效率較低,并且容易在傳承的過程中丟失重要的文化部分,這必然導致有意識的文化傳承逐漸成為文化傳承的中流砥柱。教師在有意識的文化傳承教學中,所教學的內容不僅局限于表面的運用經驗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傳遞音樂傳承精神、傳統文化遺留理念,幫助每一位學生在接受相關知識過程中都能夠進行系統、深刻地學習。因此,音樂傳承就能夠步入到良性循環之中。其傳承主要原則和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核心。每種民族音樂都具有其核心內容,在傳承過程中,其核心內容即為傳承的主基調。因此,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必須把握其主基調;第二,快捷。我國音樂受教者具有人數多但時間短的特點,這導致了民族音樂文化教育應當具有一定的快捷性,通過較為民族音樂文化快捷的傳播,使其音樂傳承能盡可能地范圍廣、時間長;第三,穩定。在傳承過程中,民族音樂文化只能運用多元文化音樂輔助其傳承,切不可在輔助過程中被同化、改變。因此,其穩定性十分重要。
2.通過外來音樂文化的傳播可以促使民族音樂文化的蓬勃發展
音樂與文字有所不同,音樂的傳播方式主要為音律、音調等,雖然各個國家之間的表現形式或有差異,但音樂中的韻律卻是人人可領悟的魅力。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進一步消除了不同音樂之間的隔閡,并使得民族音樂取得進一步發展。首先,通過對外來音樂文化的參考對比,民族音樂中的不足得以凸顯,便于取長補短。其次,受教育者通過音樂教育接受新的音樂文化知識,可以保證自身所接受內容的正確性以及完整性。再次,在信息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音樂教育手段多樣,可以使多元文化音樂獲得最大范圍的傳播。最后,通過因材施教的音樂文化教育方式,受教育者可以最高效率和最高質量完成學習工作。因此,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教師需要認識到音樂的共通性,并巧用其共通性外來音樂文化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蓬勃發展,使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作用更為突出,使學生的民族音樂素養得以提升,為民族音樂的源遠流長錦上添花。例如,我國著名音樂家劉天華在創作二胡作品《光明行》過程中就參考了小提琴技巧以及西方曲式風格。正因為如此,《光明行》才能夠成為優秀的二胡作品。劉天華先生也因為不斷通過多元文化音樂學習,使自身很多的二胡作品成為了經典。許多音樂教師通過其音樂作品的教學做到了多元文化音樂的教育功效,從而使自身的學生能夠站在全世界的角度看待二胡作品,真正做好了二胡作品的傳承和發揚工作。
3.巧妙借助多元文化音樂的教育工作可以促使民族音樂文化凝聚力提升
每個國家的音樂文化都有其特定音階、音律、調式以及旋法,而且各個國家的音樂都有其閃光之處,學生通過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可以領悟其中的糟粕和精華,以升華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認識。例如,《梁祝》是我國著名的民族音樂,但是從《梁祝》演繹形式可知,雖然其彈奏樂器與曲風多從屬于國外,但其樂風、音韻、神韻都有明顯的中國風格。因此,總體而言,它仍被歸屬于民族音樂文化中。在音樂教學中講解本首樂曲,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加深文化認同感,提升民族音樂文化凝聚力。
二、結語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應用不僅在于輔助民族音樂教學,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提升教師與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歸屬感,并將其代代相傳,發揚光大。因此,在自身的音樂教學之余,教師要能夠深入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的學習,并結合自身班級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以及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最為合適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模式,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通過學習肩負起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重擔。
參考文獻:
[1]鄒愛民.音樂教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2]吳躍躍.音樂教育協同理論與素質培養[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買買提•哈地爾 單位: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