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聲樂表演的藝術再創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歌唱表演者在藝術再創造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獲得良好的自我感覺,這種自我感覺主要是指表演創造時自身的心理感知。聲樂表演是在當眾情況下把握自我,因此,要獲得良好的自我感覺是十分困難的,因為歌唱者在剛一見到聽眾之時都會感到緊張。這方面許多歌唱家都有過切身的感受,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魯索,在他的《怎樣歌唱》一書中寫道:“所有的大藝術家都會有舞臺緊張,我自己身上也曾多次發生舞臺緊張的情況。廣大聽眾很少知道,歌唱者有時由于極度神經質而痛苦到何種程度、以及他們在出場前如何處于舞臺激動的影響下”。他認為大歌唱家的神經緊張狀態,決定著歌唱家的命運。因為舞臺緊張是失去正常心理狀態的表現,在這種心理狀態下,自然就難以獲得藝術再創造中良好的自我感覺,聲樂表演的藝術再創造將無從談起。
人類的神經系統通常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神經系統兩大部分,腦屬于中樞神經系統。人體中任何一個器官都受中樞神經的支配。大腦半球皮層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是進行高級神經活動的器官。在正常情況下,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的過程是互相平衡的。然而在眾目睽睽的舞臺上,演唱者大都顯得緊張,假如臺下氣氛不如意,則更顯得手足無措,這些情況就從內部和外部對演唱者形成刺激,引起不正常的心理反應,從而失去了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原來在臺下正常的演唱感覺竟無影無蹤,由此而影響了正常的自我感覺的形成。有舞臺經驗的歌唱演員此時會可能在短時間內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整,以獲取正常的自我感覺來適應這種場面。在歌唱表演過程中,歌者實際上要處于既要“有我”,又要“無我”的狀態?!坝形摇?,是塑造角色時從自我出發去捕捉角色的形象感;“無我”,是演唱者進入規定情景時把自己化為角色,用真情實感去體現人物的喜怒哀樂。這同樣需要歌唱者在藝術再創造中具有良好的自我感覺。
二、聲樂表演藝術再創造中的感情作用
藝術的本質就是表達感情,沒有感情就沒有藝術。感情對于藝術,尤如血液對于人體一樣,有了感情才能使藝術有生命力。但藝術所需要的感情,決不是矯揉造作的虛假感情,而是從心靈深處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一首好的歌曲是一段濃縮的精神生活記錄,是詩人和作曲家根據自己對外在世界和內在世界的審美觀,有感而發地通過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二度創作的表演藝術角度看,可以說一部作品是感情作用的產物。作為一個歌唱者,對自己演唱的作品一定要用身心感受,通過對作品的全面理解和認識,使自身感情上受到震動,從而喚起歌唱表演時再創造的熱情,產生渴望表達感情的強烈欲望,如此,才能更好地進行藝術再創造。
音樂能夠表達文學、戲劇、舞蹈、繪畫等無法表達的豐富復雜的感情,在各類眾多的聲樂作品中,有的可以激發聽眾理智的感情,有的可以激發道德的感情,有的使人得到感官的愉悅,也可以說這種動情現象有的表現為悲哀痛苦的形態,則表現為歡樂輕松的形態,有的則表現為幽默滑稽的形態等。歌者正是在感情激蕩的心理狀態下去進行美的創造。歌唱者的責任就是引導誘發聽眾去發現美、欣賞美和品評美。
歌唱藝術不僅要表現人的感情,還要表現人的思想。人不僅充滿感情,而且富于理智。所以歌唱者在進行表演藝術再創造時,必須要使自己所塑造的美的形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塑造完美的藝術形象。而感情的傳遞則需要運用訓練有素的嗓音和各種聲樂技巧。在聲樂訓練中我們每次發出的聲音都要能蘊藏情感,要做到讓每次的發聲練習都和“心”相通。這里強調的是演唱者一觸及音樂就應激起表現音樂的意識,這種表現意識的訓練必須貫穿整個聲樂訓練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自己的發聲器官和相應的聲樂技巧來表現音樂作品的內涵,展示人類豐富多彩的感情。
三、聲樂表演藝術再創造中“神”、“形”的作用
歌唱者的形體、手勢、面部表情和眼神,在聲樂表演中是塑造藝術形象的重要手段。在聲樂表演中,隨著音樂內容的變化形體姿態的變化應恰如其分,形體姿態美是聲樂表演的一個方面,明顯影響著歌唱者的藝術魅力。姿態美是一種形式美,直接作用于審美者的感官,演唱者應尋找適合于自身條件和表達作品內容的美的姿態。在歌唱表演中,姿態的確定不僅作用于歌唱發聲的基本狀態,同時也作用于作品的表現力。聲樂表演中的姿態受音樂律動規律的制約。音樂的變化帶動了姿態的變化,通過姿態的變化揭示音勢和情勢。聲樂作品情緒的起伏、抑揚頓挫,使表演者內心體驗發生變化而流露于姿態。聲樂表演的基本屬性決定了形體輔助手段的運用是有節制的,有分寸的,不能以形體動作來喧賓奪主。在聲樂表演中姿態上要表現出雅致、優美和端莊,恰如其份地為表達作品的整體意境和塑造完美的音樂形象服務。
人類除了語言互相溝通外,還經常用眼睛來建立互相間的關系,在情緒的表達方面,眼睛的作用甚至比臉上其它部分更為重要。除了情緒的表達,眼睛還可以“說”內心要說的話,使聲音的表情更加立體化,在傳遞內心體驗信息中臉和眼神的細膩表現使審美者加深了對音樂作品的形象認識。同時,運用臉部表情和眼神準確地表達聲樂作品的情緒也是聲樂表演者長期訓練和舞臺經驗積累的結果。以上幾方面的具體運用,說明了聲樂表演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藝術原則,就是表演者通過演唱所傳達的思想感情必須是表演者身心統一的結果。
四、聲樂表演藝術再創造中的藝術想象力
藝術想象力是藝術創造中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心理功能,它始終和形象思維、情緒情感等心理過程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和互相作用,藝術想象本身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這種活動本身就可以誘發創造者的感情活動。想象誘發感情,感情推動想象,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作用的。每部聲樂作品都具有特定的詩情畫意,表演者通過藝術想象的功能,依據作品提供的想象材料結合自己對生活的積累進行創造,讓自己在這想象的環境中生活,在這種狀態中表演者通過自己真實的體驗獲得真實情感。所以說藝術想象和藝術創造是密不可分的,想象的直接結果是創造新的形象,它在音樂藝術活動中有著巨大作用。在藝術構思過程中,歌唱者在想象中尤如真正感知體驗到了自己創造的形象,好象想象中的形象就是自己實際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某種生活、環境和人物,使歌唱者能更好地進入角色,設身處地體驗作品表現的人物、情緒、情感等,做到情感真實、表情生動、表演傳神,使角色有性格上的真實性和藝術感染力。所以,藝術想象必須以想象和情感活動相結合才能起到作用,這種充滿歌唱者主觀感情體驗的幻想和幻覺,也是移情作用的心理基礎。創造是人類最美好的、獨特的品質,而想象更是人類特性的一種,它往往是創造的前奏。但是,沒有高度文明和審美理想的想象是無法幻想出什么真正美好的事物的。所以聲樂表演藝術再創造的主體———歌唱者,心須具備較高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養,才能在藝術實踐中不斷發展自己的藝術想象力。
五、聲樂表演藝術再創造中的藝術個性和藝術風格
藝術個性的形成,不僅和先天的生理素質有密切的關系,而且和后天個人的經歷、生活環境、文化素養等有著更為直接的聯系。由于這些條件的不同,自然就形成了千差萬別的不同的性格和氣質。歌唱者應該培養自己的藝術個性,很好地發揮個人在演唱上的獨特魅力,并從心理上、感情上充分體現自己的藝術個性。在處理、表現歌曲時,一定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首先要準確把握歌曲的思想實質,明確主題和了解作者意圖、時代背景與地理環境,還要分析旋律和歌詞的結合情況、樂曲的結構特點、節奏特點、速度和力度的變化以及調式調性等。進而找出歌唱技巧上的難點,歌曲的高潮,并處理安排好感情的層次變化。同時,還要善于把握歌詞語調的強弱高低,抑揚頓挫、重音、語勢、氣勢,這樣才能創造出真切感人的藝術形象。歌唱者感情的表達方式是豐富多采的,有的明快,有的隱晦,有的含蓄等,這些都是藝術個性的獨特表現與反映。感情豪放、深沉的歌者適宜于演唱牧歌式的抒情作品;淳樸、憨厚的氣質則善于表現平凡而又質樸無華的內容;那些生性活潑、機敏的歌者,必然善于表現跳蕩、歡樂的情趣。所以,只有充分使歌唱者的藝術個性、審美理想和他所表現的藝術內容處于十分和諧的狀態中,才能獲得理想的藝術效果。
藝術要求個性,一個歌唱者,他的自我,他的藝術個性,正是其藝術素質和品格的集中表現。假如歌唱藝術沒有藝術個性,則藝術形象就不會充滿強烈的、獨特的感情色彩,就不會引起聽眾的共鳴,也就沒有感染人的藝術力量。所以,藝術形象的個性特征越鮮明,也就越能獲得感人的藝術效果。
藝術的風貌和格調,就是藝術風格。歌唱藝術的風格是演唱者的音質、音色、共鳴、和力度運用、情感處理、美化語言的能力等音樂表現方面具有的獨特性。要完美地唱好一首歌曲,不僅在音色、速度和力度等方面要恰當地處理好,還必須把握好歌曲的韻味,并配合必要的歌唱技巧,精心地裝飾美化旋律,以表現出作品獨特的藝術風格。
以上所論述的聲樂表演藝術再創造的幾個方面,只是在獨唱方式范疇內探討表演創作的一般規律。在聲樂教學中,聲樂技巧的訓練和歌曲的音樂表現都十分重要;但不能忽視聲樂作為表演藝術的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聲樂表演藝術再創造的規律。他們才能在舞臺上能更好地發揮自己演唱水平,產生更完美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