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班級是學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場所,班級文化建設是指教育環境建設,營造健康、和諧、優雅的班級物質文化,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搞好班集體的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人文精神文化建設、活動德育文化建設等,深刻理解它們對班集體發展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班級文化;班級管理;教學管理
一、引言
文化,字典上定義為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而校園文化,是指全體師生在日常教學、教育中所形成的校園意識財富,可理解為:真,真理化;善,道德化;美,藝術化三個方面。而班級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班集體的整個建設與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班集體不只是要適應學校文化,更要能改善并影響學校文化建設。
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是教室,學生只有在一個有優美文化的教室才能會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因此,一方面要建設教室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搭配好教室內各種設施的顏色,這樣才能給人顯現一種自然、整潔、平靜的教室協和文化。此外還要建設有自己的班級文化特色。要加強對教室墻壁的利用與布置,例如,要充分利用學習園地和黑板報等展示班級學生精彩生活,展示團支部團員風采。要利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大好時機,建設班級QQ群、微信群,開發建設班級文化網頁,建立與家長交流溝通互聯網模式,加強信息化建設,這樣就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架起師生心靈的橋梁,形成獨具特色的班級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建設符合班級學生特點、彰顯學生個性的班級文化就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體現,在創建班級文化活動中,要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挖掘學生的潛能,要讓班級文化和建設更能體現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精神面貌。學生們通過親自動手布置班級文化的過程,他們可以重新審視自我,表現自我,對于自我有了肯定,進而可以進一步激發同學們的情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他們的人文素養也很自然得到了提升,同學們在這樣開動腦筋的同時,集體協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這樣就可以形成班集體凝聚力和良好班風,這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必備條件。另外,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生活的另一重要陣地是教學工廠,因此搞好實訓工廠的文化環境建設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訓車間文化建設是專業文化環境建設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班級文化、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統一的最好體現。良好的專業文化環境,有利于熏陶學生的專業技能形成,學生在逼真車間的場景中生活、學習、實習、有助于及早地進入角色,進入狀態。櫥窗、實習車間統一布置,有本專業技能發展歷史,有行業企業精神,有歷屆學生參加市、省、國家的各項技能大賽等獲獎作品的陳列與介紹等,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產教加工,力求與現代企業生產場景接近,學生走近實訓基地如同身臨其境。
三、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的途徑
(一)創設良好輿論氛圍,培養造就班級文化建設的生力軍。一個學校、一個班級要真正建立起可持續發展機制,必須從人管人向制度管理人發展,最終實現文化熏陶人的最高管理境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大力抓好班級文化建設,而要把班級文化建設搞上去,就必須使每個班級成員都認識到班級文化建設與和諧班級創立間的關系,提高對班級文化建設重要意義的認識,使班級文化建設理論成為每個成員的自覺行動。一個班級一旦建立,班主任就要組織全體成員學習討論,可以引導大家學習文化建設的理論文章,深入理解文化建設的內涵,經過討論后,集思廣益,明確班級文化建設的方向,讓所有成員投身班級文化建設的事業中,為個性化的班級文化建設鋪平道路。
(二)抓實物質文化建設,為人文精神文化奠基。班級文化建設的目的是提升人文精神,物質文化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和載體,是推進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前提。要真正搞好班級物質文化建設,必須全校統籌,班級參與,在相映成趣的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這些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先對校園環境進行綠化、美化、硬化,建造校園文化設施,讓高聳的白楊、挺拔的松柏、銀杏與碧綠的草坪、冬青、翠竹相互映襯,形成百科全書般花園式優美環境。應該說,這些校園物質文化設施是班級物質文化設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各個班級再進行班級物質文化建設,在教室布置國旗、掛名人名言、地圖、設立圖書臺,在樓道掛名人畫像,真正形成寓教于文、寓教于樂的物質文化環境,為班級成員打造良好的文化建設平臺,讓這些物質文化設施陶冶班級成員的情操,塑造班級成員的美好心靈,激發班級成員的開拓進取精神,促進班級成員的身心健康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顯性文化建設與隱性文化建設并舉,開創班級文化建設新格局。從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看,班級人文精神文化建設是核心內容,也是班級文化的最高層次。但是作為人文精神文化的隱性文化必須通過可見可感的顯性文化來實現。一個班級,從組建到結束不過三年時間,這就需要班主任組織班級成員立足實際,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一般來說,需要在組班初期根據班級成員的構成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或樸素自然、或體現深厚文化底蘊的、對班級成員具有約束力和指導性的班訓、班風、學風、班規等等,要讓這些顯性文化上墻,上學生手冊,讓每一位班級成員時時經受這些文化熏染,同時,要使這些顯性文化內化為班級成員的精神和行為,實現顯性文化向隱性文化的轉變。內化過程可采取討論會、演講會、寫感想、談體會等多種形式進行,這樣,將顯性文化建設與隱性文化建設并舉,才能收到更好效果。
(四)以班級文化活動為載體,推進班級文化建設進程。班級文化是人的文化,其終極目標是將校園文化精神內化為班級成員的自覺行為和精神品質,要實現這一目標,須從班級成員開始,只有班級成員的行為和精神品質與班級文化精神吻合統一,才能使班級文化精神永葆青春,而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是班級文化精神內化為人的行為與精神品質的催化劑。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中,必須將開展班級文化活動制度化、常態化、科學化,不僅讓班級成員在自娛自樂的文化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班級文化的熏染,而且利于班級成員主動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比如:每周一次的主題班會活動讓班級成員人人參與,便于培養班級團隊意識、協作精神;每周一次主題團會活動便于培養班級成員的集體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助人為樂精神;每月一次的讀書演講比賽活動不僅能增厚學生的文化底蘊,也便于班級成員真正繼承傳統文化,吸收外來文化營養;每學期舉行一次的班級歌詠比賽活動和詩文創作朗誦比賽活動更能有效提高班級成員的文化素養;每學期舉行一次的書畫創作競賽行動也能為班級文化建設搭建更堅固的平臺;每年一次的“學雷鋒活動月”活動是將班級文化精神內化為班級成員精神品質和自覺行為的有效手段。
(五)穩步推進學科文化建設,拓寬班級文化建設途徑。學科文化是一個知識系統,是文化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具有文化的特征。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加強學科文化建設也有重要意義。
四、結語
總之,要全面理解與把握班集體與班級文化建設的關系,搞好班集體的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人文精神文化建設、活動德育文化建設等,深刻理解它們對班集體發展的重要意義。只要我們敢于嘗試,勇于創新,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方法,建設好班集體文化,就一定會建成一個充滿活力的集體,一個團結向上的集體,一個極具凝聚力的集體。
參考文獻:
[1]梁桂.中職校園和諧文化建設探索[J].職教通訊,2007,1
[2]袁小明.學校文化是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4-9-21
作者:張長江 單位: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