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村鎮財政監督的問題及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村基層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鄉鎮財力不斷增強,鄉鎮各項事業得到了不斷發展;面對如此發展機遇,鄉鎮財政作為最基層的一級政府財政,其財政職能履行情況的好壞,不僅關系公共財政體制的建設,也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和基層政權的穩定。因此,不斷加強鄉鎮財政監督,規范鄉鎮財政管理,是我們財政監督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當前鄉鎮財政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鄉鎮預決算編制流于形式
鄉鎮財政部門為了確保本年任務的順利完成,提高鄉鎮領導政績,在編制年初預算時,盡量降低收支預算指標,而年終決算實際決算完成數卻遠遠大于預算數,致使預算編制不實,流于形式。在2010年對鄉鎮的預算編制執行情況檢查中我們發現,多數鄉鎮存在預算編制不實的問題,就我市某一鄉鎮預算編制與執行情況來看,該鄉鎮2009年一般預算收入和支出年終決算完成數均比年初預算數超出一倍以上,由此來看,鄉鎮預算編制嚴重不實。另外,由于鄉鎮財務監督弱化,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支出具有隨意性和盲目性,車輛燃修費費、會議費、招待費等公用經費嚴重超標。經費支出沒有嚴格按照年初預算執行,對預算的差異沒有及時進行分析糾正,預算執行結果嚴重脫離年度預算。項目支出預算編制不夠細化,甚至無項目支出預算,臨時發生臨時追加。預算調整和追加審批程序不合規,更無批復手續。決算數字填制不實,部分非稅收入、其他收入未納入決算等問題。
(二)財務收支執行財經法規及財務制度不嚴格
在每年一次的鄉鎮財政財務收支檢查中我們發現,鄉鎮財政及其部門存在收支核算不實、擴大開支標準和范圍、報銷不合規票據、財政票據管理不嚴、往來賬管理混亂,長期掛賬往來款項不清理、財務會簽制度執行不嚴格、政府采購政策執行不到位以及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一是嚴重影響了鄉鎮決算質量,二是反映了鄉鎮預算執行存在問題,三是暴漏了鄉鎮內部控制機制不夠健全,四是揭示了鄉鎮財政財務會計管理人員制度執行、監督力度不夠、業務素質低下等問題。
(三)專項資金管理及使用不符合規定
在對鄉鎮專項資金跟蹤問效監督檢查中,我們主要發現鄉鎮存在項目申報把關不嚴、項目實施緩慢、專項資金撥付不及時、擠占專款、項目工程招投標及政府采購執行不到位的問題,原因在于鄉鎮財力匱乏,多數鄉鎮都是吃飯財政,收入主要靠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沒有剩余財力去搞發展,因此,配套資金不到位嚴重影響著項目的實施,另外,也不可否認部分鄉鎮以申請項目的名義爭取經費。
(四)稅收征管沒有形成有效監督管理機制,整體監管質量不高
目前,我市鄉鎮財政在稅收征管與稅源監管方面還存在著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鄉鎮稅收收入與稅源監督管理缺乏監管力度和措施,錯征錯管、漏征漏管現象仍有發生。一是部分鄉鎮稅收歸屬和稅收征管范圍劃分不夠清晰,在稅收征管上容易造成搶稅、掙稅、挖稅、甚至買稅等現象;二是鄉鎮財政與稅務部門在稅源控管、信息溝通交流方面不夠,各鄉鎮只是通過國、地稅提供的稅收入庫進度表、召開協調會等方式籠統地了解掌握稅收入庫和稅源管理情況,沒有主動、詳細地了解掌握鄉鎮稅收和稅源信息情況,對稅收和稅源企業,財稅部門沒有形成共同控管的有效機制;三是鄉鎮財政監督存在著機構不健全,監督力量嚴重不足,疲于應付事務性工作,管理不嚴,監督不力的現象,造成鄉鎮財政在稅收監督管理職能方面未能充分發揮。
二、加強鄉鎮財政管理的建議
(一)完善監管機制,不斷改進預算監管方式一是加大鄉鎮預決算編制執行檢查力度,扎實鄉鎮收入基礎,細化、量化支出結構,科學合理編制鄉鎮預算;二是追加、調整預算要真正履行審批程序;三是增強預算收支工作透明度,充分發揮鄉鎮人大監督作用,加強對預決算、調整預算的審查和監督;四是完善財政內控制度,嚴禁超預算、無預算撥付資金;五是把財政預決算執行情況與經濟責任審計有機結合起來,把財政預算執行和績效狀況作為評價鄉鎮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依據。
(二)完善財政財務管理制度一是完善鄉鎮財務開支制度;二是科學敲定基建項目。凡是鄉鎮投資項目,須按程序報請審批;三是規范鄉鎮干部福利、補貼、獎金發放和招待費開支等;四是加大會計核算中心的工作力度,健全財政票據領用、繳銷和內控制度,嚴格落實“收支兩條線”規定。
(三)加強工作指導上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鄉鎮財政業務的組織領導,明確鄉鎮財政監管工作的職責,指導督促鄉鎮財政有效開展監管工作。
(四)建立信息通報和反饋機制建立信息通報制度,將資金管理辦法和撥款文件等抄送傳達到鄉鎮財政部門和有關監督部門,以便使其了解責任和義務,及時掌握監管工作相關信息,確實擔負起監督職責。
(五)加強市鎮財政監管能力建設一是健全鎮(街)財政職能,完善機構人員管理,選擇業務素質高的干部充實到鄉鎮財政隊伍中來。二是不斷加強縣市級財政監督力量,合理保證財政監督工作開展需要;提高縣市級財政監督人員素質,保證監督檢查質量。
(六)著眼規范,加強收入監管,建立健全稅收監督管理機制一是明確稅收歸屬,強化稅源監管。首先鄉鎮在摸清稅源底子的基礎上,與縣市財稅部門協商稅收歸屬問題,為以后的稅源監管打下基礎。二是鄉鎮與稅務部門加強信息交流,有條件的可以建立信息網絡,實行信息共享,達到財稅共同治稅的目的。三是建立健全鄉鎮財政監督機構,配備專門人員負責聯絡稅務部門或者實行劃片專人管理,負責監督管理所屬范圍內稅收征管及稅源情況,及時全面地控管鄉鎮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