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力資源會計核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人力資源核算的背景淺析
我們一直說未來的時代是一個知識占主導地位的時代,知識經濟的本質特征是有知識的人力資源成為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和決定性的因素。人力資源會計是對人力資源進行價值核算和管理的一種活動,人力資源會計在實務中如何應用成為當今企業會計人員需要解決的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因此,人力資源會計核算問題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而人力資源的價值形成、使用價值交換、成本補償和實現收益的分配等,就應當作為會計核算的核心部分。
人力資源的概念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舒爾茨比較完整地提出來的。同一時期的一些美國經濟學家,如雅各布明瑟爾,也為這一理論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在之后的幾十年中,人力資本會計的研究經歷了許多的波折。但是,利克特早在《人力組織&它的管理和價值》一書中提到“如果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不包含人力資源項目那么提供的會計信息就如同在傳統會計報表中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市場價值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一樣會嚴重失真”。隨著人們的認識和知識水平的提高,現在這個觀點已經成為當前人們的共識。
二、人力資源會計核算的原則
具有會計基本知識的人員都知道,會計平衡公式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它所反映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債權人的清償權和所有者權益的清償權的加和要等于企業的所有的資產總值。建立人力資源會計核算是要把人力資源中人力資產及勞動者權益等概念引入這一公式,將之改變為“有形資產+無形資產+人力資產=負債+勞動者權益+所有者權益”。此時,會計平衡公式的內容所表現的是企業的所有者財富,包括物質資產、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是由債權人、勞動者和所有者三方所共同占有。反映出了企業對債權人權益、勞動者權益和所有者權益三個方面的確認,能更好地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
人力資源作為一種相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一般商品的共性,但是又有其特殊性。人力資源的特殊性表現在其功能依附于人,人喪失了勞動的能力,其價值也會隨之消失。并且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僅能實現自身價值,而且能實現自身價值增殖。所以,將人力資源列為會計核算的對象,在核算過程中除了要遵循會計的基本核算原則,其自身的特殊性核算原則也要找尋。
1、有形資產核算原則。作為使用和管理的對象,人是有形的,同時人的能力雖是無形,但是人力資源使用過程中人的勞動通過勞動的對象間接的表現成為有形的產品或可計量的勞動效果;要提高人力資源的效率,也是通過對人實施各種各樣的措施來實現的。因此,人力資源要遵循有資產原則。
2、歷史價值核算原則。人力資源的歷史價值應包括兩個部分,一是人力資源形成過程的費用支出,主要包括人力資源準備性的教育費用和招聘雇傭費用;二是人力資源使用過程中支付的工資福利、醫療保健等費用。
3、價值補償核算原則。人為實現人力資源不斷再生產人力資源的價值補償和積累,人力資源使用的核算應可實行分期折舊的核算辦法來都進行價值補償與積累。
4、成本分類核算原則。人力資源的成本構成復雜,但是從宏觀的角度可著重區分成兩組。一是平均成本與個別成本。將人力資源的形成過程投資作為平均成本,根據接受的教育程度,如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程度的不同,確定不同教育的層次的平均成本;將人力資源使用過程中的分期投資作為個別成本,根據人力資源的使用要求、供需之間的價值取向確定不同的個體成本標準。二是保障性成本和損失性成本。將人力資源使用過程中支付病、傷、產和殘、老、死的費用列為保障性成本;將因人力資源使用與管理不當或失誤所造成的損失列為損失性成本。
5、參與收益分配的原則。完善人力資源投資與收益并存的分配機制能夠建成多元化的人力資源投資體系,所以在會計核算中,人力資源除作為投資,還應定期按投資比例參與收益分配。
三、人力資源會計核算的內容和方法
人力資源會計主要是為企業管理者和勞動者提供人力資產的取得與開發成本、其價值以及所實現的價值部分按留存的勞動者權益額和勞動者的實際貢獻進行收益分配等方面的信息。人力資產核算和勞動者權益核算是人力資源會計核算的主要內容。
1、人力資產核算
人力資產是指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可以為企業在未來帶來經濟收益的人力資源。從其價值構成來看,它由四部分組成:取得成本、開發成本、離職成本、價值增殖(前三部分構成人力資產成本,后一部分形成人力資本)。
人力資產成本,實質上是企業對人力資產的投資,它將隨著人力資產的折舊而逐漸得到補償,因此它的核算主要是沿用會計中的一般會計方法和程序。
2、勞動者權益核算
勞動者權益是勞動者作為人力資源的所有者而享有的相應權益,它的核算包括兩部分:一是人力資本核算,二是新產出價值中屬于勞動者的部分,即勞動者權益分成核算。
人力資本是對應人力資產增值的概念,它代表勞動力的所有權投入企業形成的資金來源,性質上近似實收資本。勞動者在勞動力旺盛的時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不斷積累和增加的,對企業的貢獻能力不斷增大,所以在這個時期人力資產增值,對應的人力資本不斷增加。當勞動者的勞動力慢慢衰退,對企業的貢獻減少,在這個時期,人力資產是貶值的,對應的人力資本逐漸減少,人力資本呈拋物線型變化。這是人力資本與實物資本的區別所在。
勞動者權益分成是企業實現的價值部分,按留存的人力資本分配給勞動者的收益。當企業由于狀況不佳,勞動者的報酬低于國家或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其差額也應轉為勞動者權益分成記賬。
四、人力資源會計的賬戶設置
為了正確核算人力資產和勞動者權益,全面反映人力資源信息,根據上面所提出的原則、內容和方法,設想設置以下幾個賬戶:
1、人力資產——類賬戶(資產類賬戶)
該賬戶核算人力資源的取得、培養、開發管理和使用過程中發生的資本性支出及人力資產的評估增值。人力資源的取得和評估增值時記借方,人員調出、退休、死亡及評估減值時記貸方,余額在借方,表示期末人力資產結余數。本賬戶屬于長期資產類賬戶。
2、人力資產累計折舊——類賬戶(備抵賬戶)
折舊時可采用個別和集體兩種不同方法,對高級技術管理員可采用個別計提折舊法,對工人和一般職員則采用集體計提折舊法。折舊期可以根據職工未來服務年限并考慮職工退休制度、職工離職率、職工健康狀況及技術陳舊速度因素確定。在計提折舊時記貸方,人員調出、轉讓、退休或死亡時記借方,余額在貸方(表示現有人力資產的累計折舊額)。
3、人力資產損益——類賬戶(資產類賬戶)
該賬戶核算企業人員調出、轉讓時收取的補償費用,如學習、實踐費用和違約金等與賬面凈值之間的差額。補償收入大于賬面凈值時及收到保險賠款、其他賠款時記貸方,補償收入小于賬面凈值時和注銷賬面凈值、支付有關費用時記借方,期末結轉損益后無余額。
4、人力資本——類賬戶(權益類賬戶)
錄用職工或職工能力提高經重估確定時,可以據評估值記貸方,調出職工或職工退休、死亡而脫離企業,因某些原因能力下降時記借方,余額在貸方,表示剩余勞動能力形成的資本額。
5、勞動者權益分成——類賬戶(權益類賬戶)
留存的人力資本為企業實現價值增值時給勞動者時記貸方,勞動者在該企業的工資低于國家或當地的最低標準時,其差額部分也記貸方,勞動者從企業提取其分成收益和退出企業放棄權益分成時記借方,余額在貸方,表示留存在企業的勞動者權益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