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會計發展思考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前,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進步,互聯網越發完善與發達,據統計我國互聯網使用人員已超總人口的一半居多,可見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互聯網+”的時展已勢不可擋。本篇文章將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傳統會計教育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從而提出“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思想改革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會計
現階段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深入到各行各業當中,特別在進入21世紀以后,“互聯網+”作為信息時代的發展模式逐漸興起,已經成為我國工業化向網絡信息化發展的重要途徑,是現代化信息領域和社會各行各業相互融合的重要發展階段,創造了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會計教學專業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其中一部分,教育方式和內容的發展也深受“互聯網+”的影響。加強會計教育教學與互聯網相互結合,探索“互聯網+”下的會計教育教學模式,構建新時代會計教學方式,培養新時代創新型會計人才,成為當下會計教學發展的重要趨勢。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傳統會計教育教學現狀
近幾年來,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會計專業成為了熱門專業。我國高職院校在提高會計專業的教育教學質量上煞費苦心,加入會計教育的專業人才,投入大量的會計教育教學經費,不斷研究新時展模式,創造新思路,探索研發新課程,創建會計實踐培訓基地,加強學校各科學術交流,優化財經團隊的師資力量,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研究水平以及自身實踐能力水平。雖然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并不是能夠完全適應社會的發展,不能完全令社會滿意。
(一)高職院校學生接受知識能力相對較低。依據市場調查,可以發現高職院校的整體接受知識和知識水平的能力,以及新生事物認知能力遜色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在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弱,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薄弱,而且會計理論知識十分煩瑣、抽象,學生們學習起來仍然具有一定的難度,甚至部分學生在經過很長時間的學習之后仍然不完全理解“借”“貸”的基本含義,不理解會計核算等各種會計術語,在處理賬務時仍然存在糊涂賬。
(二)高職院校教師理念需要不斷提高。師資力量在教育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師的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們的發展培養。當前經濟發展與信息時代共同發展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的經濟收入以及各項福利待遇與普通高校的教師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高職院校教師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不管在經濟上還是心理上都對高職教師造成很大的影響。勞動成果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所以高職院校的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就不斷下降,教學理念相對較差,教學質量也止步不前,提高自身學習的愿望也不是很強烈,嚴重影響高職院校會計教學。
(三)高職院校教學設施落后。現在,一大部分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現代教學工具與教學方法比較落后,教學設施跟不上時展,如:硬件設施陳舊,專業操作工具較少,會計模擬實訓室作用不大,訓練場所不夠,實踐課課變為可有可無的“副科課程”等,無法實現把理論和實際操作、人工記賬和才會電算化、財會計算和研究相結合,無法適應會計專業學生學習實際要求。
(四)互聯網思維的缺乏。對于學校來說,一些職業技術學校只是比較注重建設教學場所等硬件設備,對于網絡信息化的建設不重視,在學校里面的互聯網投入比較少,這樣信息就比較閉塞。對于老師來說,當下職業技術學校財會專業的老師都屬于80后、90后等,在新技術、新知識的學習方面,他們都比較年輕,有著很強的使用能力,有能力把互聯網技術與會計教學有機結合,樂意利用網絡平臺和學生積極溝通,促進學習。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思想改革措施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需制定以企業“互聯網+”會計需求的培養計劃“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會計專業也不例外。目前網絡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每個領域每個行業都在使用互聯網,企業現在都是重要的轉型期,所以對于財會工作的要求標準逐漸嚴格,因此職業技術學校的財會專業教學方面也需要按照企業的具體要求,開設“互聯網+”的相關課程,按照制定的計劃培養財會人才,以增強財會工作的實際成效,當然,首要具備的條件是掌握這門技術。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需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增強教師的“互聯網+會計”教學觀念很多老師對于互聯網的運用能力方面都比較差,職業技術學校在對老師的培訓力度上要加強,多讓老師參與網絡技術方面專業的培訓,督促老師積極學習,形成相關網絡思維,提高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讓教師能夠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到新時代下的網絡信息技術。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需大力推廣信息技術的應用如果想要在會計專業的講學過程中,能夠廣泛的應用信息化技術,對于學校一定要設立相應的網絡平臺,增強財會專業的學生訓練成果,全面向學生灌輸“互聯網+會計”的觀念,這種新式教學方法不但可以讓學生們重視,而且還可以逐漸地增強學生相應的能力,這樣才可以在財會人員培養方面盡量地滿足一些企業的需要。還有,必須加強財會學習方面實際操作的訓練,例如能在網絡上找到一些財會方面的賬目樣本,使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去實際動手操作,以便不斷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測驗,還可以讓老師參照實際測試結果有目的地對教學重點進行調整。
三、總結
行文至此,可以發現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互聯網+”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互聯網+”的會計人才將會越來越吃香。因此會計相關專業院校和職業技術學校一定要高瞻遠矚,全面借助各種新式的科學技術,與時展同步,讓財會教學越來越得到普及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黃燕芬,高職院校在"互聯網+"時代的會計教學的新理念
[2]楊雨彬,“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探析,《財會學習》2016(23)212-213
[3]梁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的思考,《經貿實踐》2018(12x):321-321
作者:曾妮 單位:江西水利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