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童家具的綠色設計理念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兒童家具因無法適應兒童不斷變化的需求而過早地被更換,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違背了綠色設計的原則。早期兒童家具的綠色設計理念僅停留在色彩造型等淺層面上,近期有了從功能、情感的角度設計的新理念。如今,家具模塊化、極簡化、全屋可定制化、情感化的可持續設計開始成為兒童家具綠色設計的新趨勢。
關鍵詞:產品設計;綠色設計;兒童家具;可持續設計;情感化設計
一、引言
目前,兒童家具在整個家具行業中占比高達9%,由二胎政策帶來的新用戶讓兒童家具產業有了更為廣闊的前景。環境污染、資源匱乏等問題,正對人類造成嚴重的威脅,為解決這些問題,綠色設計新理念開始成為設計的主導思想。在中國知網上可檢索到有關兒童家具的中外研究論文共達1172篇,而造型設計、情感化設計、益智性設計和綠色設計等方面的理論研究成果較為豐富,其總占比超過46%。當家具無法適應兒童不斷變化的需求時,家長就會更換家具,從而造成資源浪費,也違背了綠色設計的理念。鑒于兒童家具的綠色設計可以對綠色設計的研究意義以及延長兒童家具的使用壽命的現實應用意義有著深遠的影響,筆者就“兒童家具的綠色設計”進行一些系統的分析。
二、綠色設計的概念
綠色設計在產品的企劃、調查、設計、生產、銷售、使用、維修和回收整個生命周期內,著重考慮產品的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維護性、可重復利用性等環境屬性,并將“實用、經濟、美觀”作為設計目標,在滿足環境目標要求的同時,保證產品應有的功能、使用壽命、質量等要求。系統設計、特殊人群設計、生活方式設計、可持續發展設計、非物質設計都可納入綠色設計的范疇。
三、研究對象的歷史
我國兒童家具產業起步較晚,因此關于兒童家具的研究歷史也較短,國內最早對兒童家具有所研究的論文是童文浩從人機角度展開分析的《兒童家具》。中國知網上對兒童家具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初探期、成長期和快速發展期。初探期停留在單純地分析研究色彩、造型、人機在兒童家具設計中的運用這一淺層,劉暢在《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上發表的《設計不安于“棄”——永續性環保設計》一文,在“用過即棄”而造成資源浪費的社會背景下,提出了產品永續性環保設計的理念,自此兒童家具的研究開始步入了成長期,該時期嘗試從綠色設計的層面上進行理論的研究與實踐。尉鋒在《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上發表了《淺談可成長性兒童家具設計》,指出了當時兒童家具設計顏色、造型、功能單一和家具未能滿足兒童生理及心理的現實問題,并提出了可成長性兒童家具的設計原則。同樣提出了可成長性設計原則的是岳翔在《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發表的《兒童家具的可成長性設計探析》一文。袁蓉在《工業設計研究輯刊》(2013)發表的《我國兒童家具中的綠色設計淺析》中闡述了兒童家具的綠色設計應從材料、造型結構和色彩的角度出發。2014年以后,關于兒童家具的研究便開始快速的發展,如湯浩、王靜和諶濤在《包裝工程》(2014)上發表的《基于一物多用理念的兒童家具設計》一文中,作者通過分析一物多用的理念、方法以及兒童家具的設計特征,找出兩者在成長性、玩具性及低碳環保等方面的契合點并提出了4種基于一物多用理念的兒童家具設計方法,即功能轉換法、空間集成法、模塊分解法以及形態仿生法。王曉瑜、劉宗明、劉文金、秦旗等都在兒童家具綠色設計領域有豐碩的研究成果,但仍未上升到精神層面。
四、研究對象的現狀
國內對兒童家具綠色設計的理念層出不窮,據近三年中國知網查詢的結果,可持續性設計已成為一個新的設計理念方向,該理念關注的是如何設計出能夠滿足兒童各個成長階段生理與心理需求的兒童家具。關于兒童家具的可持續性設計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即功能導向型和情感導向型。功能導向型是指增加或延展家具的功能而使其使用壽命延長,這也是最早出現的類型,朱云、劉秀和肖潭在《包裝工程》(2015)上發表的《基于可成長理念的學前兒童家具設計》中提出了可拆卸調節設計和組合模塊化設計的兒童家具成長設計的方法,該設計方法首次系統地從功能的角度出發從而延長家具的使用周期。穆存遠和劉學敏在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發表的《基于需求層次的兒童家具設計原則》(2015)中,以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為依據,以兒童的身心特征為出發點,鑒別兒童不同層次的需求,并據此提出了四項兒童家具設計原則,即實用性、安全性、趣味性和益智性。于東玖和張浩在《包裝工程》(2016)上發表的《基于使用性的兒童家具可持續設計研究》、張琳在《大眾文藝》(2017)上發表的《兒童家具的可持續設計研究》中也提出了多功能設計的設計策略。魏蓉的碩士論文《多功能兒童家具的探究》(2016)中提出了把兒童玩具與家具結合的設計新構想,解決了兒童家具僅僅作為家具存在的問題。許志麗在《大眾文藝》(2017)發表的《論兒童家具設計中的可成長性功能》中提出了運用形態特征和結構方式來設計可成長性的兒童家具。情感導向是指利用使用者的使用心理,對兒童家具產生一定的情感依附,從而減少家具更換的頻率,以此來延長兒童家具的使用生命周期,達到可持續的目的。
關于情感化的研究可見于期刊和學位論文,例如:何小娟在《包裝工程》(2015)上發表的《現代青少年家具的設計方向研究》中提出了將家具與閱讀習慣、交流分享和亞文化結合的新的研究方向,給兒童家具的設計指引了一條可以從情感角度出發的新方向。謝艷虹在《藝術研究》(2016)上發表的《動漫文化在兒童家具創意設計中的情感傳遞》中分析兒童和家長的心理情感需求,將動漫元素有機地融入到兒童家具的設計中,以動漫文化在兒童家具設計中為情感傳遞紐帶,延長兒童家具的使用壽命。盤湘龍和羅英皇在《包裝工程》(2016)上發表的《兒童家具的可持續設計研究》中闡述了兒童家具可持續性的必要性并給出了兒童家具可持續設計的三大原則,即模塊化設計原則、材料的可持續性原則和人性化設計原則,這一設計原則雖然把功能、材料和情感結合在了一起,但卻不夠系統。曾艷萍在《工業設計》(2017)上發表的《基于兒童家具情感化設計的思考》一文中,結合兒童的自然成長規律,從仿生設計、趣味性、模塊化等角度來探討兒童家具的情感化設計,提出了兒童家具在滿足科學合理的使用功能的同時,也應滿足兒童的情感需求。
五、研究的趨勢
根據文章的論述及對市場上現有的兒童家具的分析,我國的兒童家具設計不管是從功能上還是從情感上都正在嘗試向綠色設計靠攏,但依然存在以下幾點問題:一是兒童家具的設計過于卡通化,因此在造型上限制了它的使用周期,在兒童的心理日趨成長成熟時,這些卡通造型就會讓他們感到幼稚而想要更換家具;二是功能略顯單一,不夠多樣化;三是用戶對家具的情感依附還不夠。因此,兒童家具設計如何引導用戶不再在家具未達到使用生命周期時拋棄將是未來的研究重點,在工業4.0產品可定制的時代,家具模塊化、極簡化、材料環保化、全屋可定制加以情感化的可持續設計必是未來兒童家具綠色設計的研究趨勢。
六、結語
目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產品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資源匱乏等問題,并對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正在造成嚴重的威脅,因此綠色設計已是設計的必然趨勢,兒童家具雖然占據著家具行業很大的一部分,但依然不能脫離綠色設計的軌道,如何設計出滿足兒童成長各個階段的家具,讓家長不提前更換,是兒童家具設計的重點。家具模塊化、極簡化、全屋可定制加以情感化的可持續設計或許可以為未來的兒童家具設計指引一個新的反方向。
參考文獻:
[1]童文浩.兒童家具[J].家具,1981(1):9-10.
[2]劉暢.設計不安于“棄”:永續性環保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2):131-133.
[3]尉鋒.淺談可成長性兒童家具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4):185-187.
[4]岳翔.兒童家具的可成長性設計探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2):123-126.
[5]袁蓉.我國兒童家具中的綠色設計淺析[A].工業設計研究輯刊第一輯[C],2013:4.
[6]湯浩,王靜,諶濤.基于一物多用理念的兒童家具設計[J].包裝工程,2014(2):24-27.
[7]朱云,劉秀,肖潭.基于可成長理念的學前兒童家具設計[J].包裝工程,2015(16):61-64.
[8]穆存遠,劉學敏.基于需求層次的兒童家具設計原則[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40-145.
[9]何小娟.現代青少年家具的設計方向研究[J].包裝工程,2015(24):23-26.
[10]于東玖,張浩.基于使用性的兒童家具可持續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6(14):109-112.
[11]謝艷虹.動漫文化在兒童家具創意設計中的情感傳遞[J].藝術研究,2016(4):54-55.
[12]盤湘龍,羅英皇.兒童家具的可持續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6(8):94-97.
[13]許志麗.論兒童家具設計中的可成長性功能[J].大眾文藝,2017(2):89.
[14]張琳.兒童家具的可持續設計研究[J].大眾文藝,2017(3):89.
[15]曾艷萍.基于兒童家具情感化設計的思考[J].工業設計,2017(7):58-59.
作者:劉夢;葛芷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