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合作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伴隨著國內教學領域的不斷優化和發展,已經衍生出了相當多現代化教學模式,并且涌現出了不一樣的教學方法,給予了學生全新的學習契機。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整個課堂教學的全面有效性,還可以為學生的歷史學習形成探索和實踐的方向。本文主要研究了合作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并提出了進一步優化的辦法。
關鍵詞:合作教學;初中歷史;應用
一、當前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現狀淺析
隨著國內教學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展,目前初中歷史課堂中越來越注重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應用,教學過程中也更加注重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以提高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興趣,這些革新在教學中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但是在筆者長期的教學實踐發現,目前的歷史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得到解決的問題。首先,部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比較低,通過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到存在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中僅僅作為一個傾聽者,并沒有參加到小組討論和交流中。在歷史課堂上,的確存在這類現象,部分學生不能完全融入小組合作學習中去,無法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性。另外就是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較弱。雖然小組合作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但是教師應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教師要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明確學生的學習方向,如果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不強,那么在小組討論時,就會造成比較混亂的局面,導致課堂討論效率低下。最后就是教師對小組討論結果重視程度不高,小組討論的結果往往是找個人發表意見,但是個人意見卻是比較片面的,不能反映出每個學生的想法,所以教師難以對所有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產生了解。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是需要努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理解的,而不能一味地被動接受歷史知識。如果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不僅很難形成健康的學習態度,也會對學生的成長造成諸多不良影響。
二、初中歷史課堂中合作模式下的學習形式
合作教學是一種相對傳統歷史教學模式而言是一種比較創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學生自身為主體,通過學生之間共同交流討論,通過合作共同解決歷史課堂中的問題。在小組合作中,需要小組成員共同配合,踴躍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這種合作教學模式的出現,可以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認知,幫助學生重新認識到歷史內容的教育性質,并敢于去展開合理健全的學習過程,給予了初中歷史課堂全新的活力。教師在將合作教學應用到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時候,需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從學生的角度積極探索不一樣的教學方式,以便于提高最終的教學質量。下面筆者將從以下兩點談談在教學中如何形成合作模式下的學習。
(一)合作教學模式下的共同學習合作教學模式下的共同學習是一種全面的創新,講求小組內的學生,需要共同解決一樣的問題。在這個問題的引導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一些具備難度的探討問題。不能過于簡單,否則會失去了小組探討的意義,轉而會由學生輕易地得出。也不可以過于困難,如果通過小組的力量仍然難以解決,那么相應的學習也是十分困惑的。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通過一些難度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學習。如果學生在小組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問題,也可以向教師進行詢問,以便于順利地解決學習問題,改善小組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秦帝國的興亡》時,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小組探討問題:秦始皇時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用辯證的目光分析秦始皇。學生在對這一問題進行解答的過程中,需要認識到秦始皇的豐功偉業,了解他為中國大一統做出的突出貢獻,同時也需要認識到秦始皇也做了許多坑害人民的事情,尤其是著名的“焚書坑儒”事件,直接導致很多人評價他為暴君。因而對于他的評價需要中肯,需要小組合同探討和總結,不能固執己見,需要以大家的思想作為核心。合作教學當中的共同學習,本質目的在于解決一些特殊的學科問題,尤其是遇到一些難以輕易解決的教學問題,學生會感到十分困惑,通過合作學習,可以結合不同的觀點,了解到自己思想的片面性,使得整個歷史學習變得較為簡單。在對一些歷史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分別提出自己的不同認知,然后進行總結和整理,并得出最為全面的答案。合作學習可以改變學生的歷史學習狀態,使得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并且也可以感受到合作學習帶來的獨特學習體驗。對于一些復雜的歷史學科問題,如果學生在合作學習的狀態當中依舊無法進行解決,那么教師便需要親自進行講解,并安排給小組總結的任務,以便于學生認識到自身學習的不足之處,進行相應的調整。
(二)合作教學模式下的競爭學習合作教學在初中歷史當中的應用,一旦時間較長,學生又會習慣這樣的一種模式,轉而降低自身的學習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活力,教師可以進一步完善小組合作學習,采用全新的小組競爭機制,即小組需要在課堂上共同競爭。在具體的實踐方式上,教師可以積極設計一些科學的競爭主題鼓勵學生進行學習,以便于學生實現健全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在競爭主題和形式的選擇上,可以選擇課堂上的分內容講解,也可以選擇歷史學科問題解答。對于學生而言,小組競爭是一個整體性的比賽,他們會為了小組的成績而做出相應的努力。在選擇小組競爭主題的時候,需要結合學生當前的歷史認知水平,不能過于復雜。此外,要可能分給小組成員不同的任務,只有所有的學生參與到其中,才是真正的小組競爭學習。比如,在學習《甲午中日戰爭》的時候,可以以《馬關條約》為主要探討主題,要求學生對這一條約簽訂給中國帶來的影響進行研究,并查找資料為自己提出的見解做出佐證。不同的小組可以選擇不一樣的觀點進行稱述,并尋找相應的資料加以佐證。接著,教師可以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鼓勵不同的小組分別選擇代表上講臺講解這一內容,以便于將不同小組學生的精華展現出來。對于學生的不同講解表現,教師需要給予準確的評價,不能一味褒獎,也不可以過于貶低,需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中肯,并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而在以后的歷史學習當中優化。小組合作模式下的競爭學習,不再是個人的榮譽,轉而成了小組的成績。在競爭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的學習狀態變得十分積極,他們開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為了不給小組拖后腿,正努力填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因而,這樣的學習也是一個帶動的過程。其他歷史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還可以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指導,幫助他們形成更加完善的歷史學習認知,使得小組能夠取得較為優異的成績,小組內成員的歷史學習心理也會不斷地改變,獲得持續的提高。
三、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的特點及意義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必須充分考慮到在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時的這些特點,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小組合作具有角色多元化的特點。在初中歷史學習的過程中,因為學生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不同,所以每個組員之間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就應該進行對角色進行合理分工,高質量地完成小組之間的分工是完成歷史教學任務的重要前提;第二,成員任務的多樣性,因為小組中角色的多元化將在直接導致了小組成員之間任務的不同,每個人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任務,要求組長在安排任務時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第三,成員之間合作的目標性,要求小組在進行合作學習時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制定出符合實際的目標將有利于成員之間的發展。教師也要在小組成員討論的過程中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便于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總而言之,合作教學對于現如今的初中歷史教學而言,是一種具備良好實踐效果的教學模式,教師應當加強對這一模式的綜合應用,并針對不同的教育內容進行合作教學優化,采用合作競爭、合作討論的方式展開教學,以便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改善最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延春.“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2]程丹.合作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3]陳都山.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5(01).
作者: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