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財務分析改進策略綜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財務分析的現狀與意義財務分析是我國改革開放后,隨著現代會計制度的建立而成長起來的一種財務管理方法,一般以企業的現行財務報告體系為基礎進行必要的換算,得出一些指標上報有關管理部門或提供給投資者、決策者等會計信息使用者。1995年5月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規定,可以看作是對財務分析的一個指導性文件。而國際上對于財務分析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如杜邦分析體系等。財務分析對于正確預測、決策、計劃、控制、考核、評價都有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個別分析指標及指標體系的局限性體現得更為明顯。而諸多公司往往利用財務分析的局限性,進行業績的粉飾。因此,認識到財務分析本身的局限性,同時加以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是我國會計與國際接軌,實現企業“走出去”的經濟策略之一。
二、現行財務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簡述
(一)會計計量方面的局限性會計的根本屬性是計量、記錄、報告?,F行會計準則的基本計量方法是歷史成本法,即資產或負債均以取得時的成本計量,只是在極少數時候,采用公允價值。由于貨幣購買力的變動和資金時間價值因素,歷史成本并不能完全反映企業的資產、負債與權益的現值,但進行項目決策的主要出發點是現值,即只有凈現值大于0時,項目才是有投資價值的。因此,在財務分析時,強調現有的資產負債表數據,卻往往忽略了當前資產無形貶值,或者是通貨膨脹因素,或者是專有設備的特殊評估條件,會計所反映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將會受到扭曲,不能反映企業真實情況,導致會計信息誤差。
(二)會計報告方面的局限性會計報告是財務分析的直接客體。會計報告體現的信息有可靠性和相關性兩個根本屬性,前者是強調會計信息的真實客觀情況,后者是強調會計信息對于決策的有用程度。而事實上,會計報告往往在這兩個方面難以得到很好的兼顧,對相關性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可靠性,這就有可能出現為了強調相關性而犧牲可靠性的現象,會計信息誤差的可能性也因此加大。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喜好業績較好的公司,而一般投資者又普遍不具備會計信息可靠性的鑒別能力。此外,會計報告一般是固定格式的,這對于不同的投資者關心的側重點不同,也難以兼顧,從而在財務分析上導致了相關性的弱化。
(三)分析指標方面的局限性
1.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存在著局限性?;镜姆治龇椒ㄖ饕校罕容^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首先,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無非是取實際數據與歷史數據、預算數據、行業平均數據進行對比,而往往并沒有考慮到這些指標或者公式是否合理,是否切合本公司的實際,比對指標是否科學等。其次,常用的財務分析指標主要是利用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相關資料,忽略了對反映企業一定期間內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流人、流出的分析和評價,忽視了企業價值的增加,而片面地沉迷于利潤表數字的增大,導致決策者誤判形勢,錯誤決策。
2.財務分析個體指標存在著局限性。企業主要的財務分析指標有償債能力指標、運營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等?!蛢攤芰χ笜硕裕糠制髽I考察流動指標,卻并未嚴格區分不同流動資產的差別,或者流動資產(如存貨的真正可變現狀況);在考察資產負債率時,對于“少數股東權益”現行分析模式也未進行明確,既不屬于母公司的負債,也不屬于多數股東的權益,如果將其并入負債,則加大了資產負債率,將其并入多數股東權益,則夸大了凈資產,違背了會計的謹慎性原則?!瓦\營能力指標而言,企業主要是通過不同資產的周轉速度來進行衡量的。但實際上,企業的銷售收入往往并不如公式那樣理想化,賒銷與現銷的比例常常發生改變,這樣導致計算出來的周轉率缺乏實際意義。如企業當年發生賒銷收人20萬元,年內未收到貨款,應收賬款年初無余額,則按現行公式計算的應收賬款周轉次數為2次{20/([0+20)/2]}。而實際上應收賬款周轉次數應為0,其局限性顯而易見?!陀芰χ笜硕?,企業往往是考察銷售利潤率(銷售凈利率)。但這一指標存在的問題也很明顯,一是促進了企業的短期行為,如寅吃卯糧,不考慮本期利潤的代價。二是銷售凈利潤中到底有多少資金回款,導致企業的實際運營能力下降。盈利能力考查的另一指標是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即所有者權益,企業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也導致凈資產收益率呈現出不同水平,這樣也會給財務分析帶來混淆。
三、財務分析方法的改進對策探討
(一)改善會計計量基礎,合理使用公允價值概念改善會計計量基礎與堅持會計的基本假定并不矛盾,這是因為會計的首要目標是提供可靠、相關的會計信息,并且會計可以基于不同的會計計量基礎,通過減值準備、預計負債等方式對現行的貨幣計量基礎進行補充。但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不確定性信息比以前更多、更突出,因此,我們可以在準則許可的適當的時候充分利用公允價值、重置成本、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等計量模式。此外,在采用貨幣計量作為會計計量的基本單位的同時,也盡量對于必要的項目用實物進行計量。
(二)進一步完善財務報告體系根據現行財務報告體系的模式,靜態指標主要是反映歷史成本的財務狀況,動態指標主要是反映不能直接體現現金質量的收益成果。因此,企業應考慮完善財務報表體系,一是要重視企業財務狀況說明書的編制,對一些格式報表上無法反映的情況進行說明。二是要盡量完善表外披露模式,應反映企業的生產狀況、采用的會計政策、或有事項、非貨幣性的與財務事項密不可分的信息?,以及企業未來發展前景預測、受物價變動的影響因素等。三是考慮增加專用報表,如對于人力資源、公允價值模式下的財務狀況等進行專項報告。據調查,美國公司的年度財務報表信息量自1972年來平均每年以3.1%的速度增長,而附注的增長速度則達7.5%??梢姳硗饨沂拘畔⒁咽谴髣菟?。基于更加完善的財務報告體系,財務分析人員也應提高職業判斷力,在研究報表時能夠判斷出報表及附注中對于虛假信息、有效信息、敏感信息的鑒別,提高財務分析的起點。
(三)對財務分析指標進行修正和補充在改革財務指標中應當做到:(1)分析指標架構上,由于現金流量與會計盈余是不同維度的變量,宜采用傳統指標與現金流量指標兩條線來設計財務指標,并考慮二者之間的相互映射關系。(2)分析具體指標上,設計更為合理的指標,如對于企業償債能力指標選用超速動比率、負債現金流量比率、現金支付保障率等,而運營能力指標選用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固定資產周轉率按權重進行組合,盈利能力指標應采用經營現金流量對銷售收入或營業利潤的比率、凈現金流量與凈利潤比率等,又如,對于凈資產收益率,應考慮統一為分配股利前的數據。
四、結論
財務分析的目標與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一致的,即進行企業價值的分析。財務分析是著眼于企業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的真實面目,從晦澀的會計程序中將會計數據背后的經濟涵義挖掘出來,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決策基礎。財務人員在進行財務分析時,要提高自身職業判斷力,確定明確的財務分析目標,注重項目的橫向與縱向分析,拓展分析指標,提高分析信息的價值含量,以利于投資者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