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財務風險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近些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市場經濟的深入進行,企業財務管理將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問題。財務,是一個企業的命脈,企業財務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同時企業也必須正確的認識財務管理中最重要的,也就是關于財務風險的管理。企業無論面臨什么樣的風險,最終都表現在財務上。財務風險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現代企業的財務風險是一種微觀經濟風險,是企業所面臨的全部風險的貨幣化的表現形態,是企業經營風險的集中體現。企業風險的大小及損失程度都直接和清楚地表現于企業財務收支的變化之中,最終表現為企業財務收益的減少。現代企業的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活動的各個環節,包括資本籌集、資本投放、資本使用、資本回收和資本收益分配。本文針對企業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對策。
【關鍵詞】
企業財務;財務風險;避免風險
在市場經濟日趨完善的今天,風險是無時不在的,無處不有的,這已經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普遍關注的焦點。關于風險的研究起源于德國,后來形成并發展于美國。直到20世紀60年代,財務風險作為一種經濟上的風險現象,才得到了廣泛認識。1986年財務風險管理已經走向全球。在我國企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多變化的市場狀況,存在著各種難以預測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企業發生財務風險導致企業生存困難甚至破產清算的現象不斷增加,財務風險給企業、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這時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和控制顯得尤為重要。財務風險亦稱籌資風險,財務風險是企業一切風險的財務表現,受內部和外部環境及各種難以預計或無法控制的因素影響,導致企業財務和經營狀況具有不確定性。
一、財務風險綜合概述
(一)財務風險的概念
企業的財務風險是指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影響,從而使企業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決策理論家把風險定義為損失的不確定性,這是風險的狹義定義。日本學者龜井利明認為,風險不只是指損失的不確定性。而且包括盈利的不確定性。這種觀點認為風險就是不確定性,它既可能給活動主體帶來威脅,也可能帶來機會,這就是風險廣義的概念。其結果總共有兩個方面:一是財務活動成果即收益;二是財務狀況即企業的償債、營運、獲利能力。一般情況下,財務風險是指財務狀況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二)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征
財務風險的特征主要有客觀性、全面性、不確定性、收益性或損失性、激勵性。只有了解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征,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范和控制。要降低公司財務風險,必須要充分了解財務風險的各種特征,在掌握特征的基礎上對各種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及控制。1.客觀性即財務風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的。也就是說,風險處處存在,時時存在,人們無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應對風險,從而避免費用、損失的發生。2.全面性即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的全過程,并體現在多種財務關系上。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積累、分配等財務活動,均會產生財務風險。3.不確定性財務風險具有一定的可變性,即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這就意味著企業的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財務管理人員不可能在事前準確地確定財務風險的大小。4.共存性(收益性或損失性)即風險與收益并存且呈正比關系,一般來說,財務活動的風險越大,收益也就越高,反之,風險越小收益越低。5.激勵性即財務風險的客觀存在會促使企業采取應對性措施防范財務風險,加強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三)財務風險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西方古典經濟學家在十九世紀就已經提出了風險的概念,認為風險是經營活動的副產品,經營者的收入是其在經營活動中承擔風險的報酬。美國經濟學家富蘭克.H.奈特(FrankH.Knight)在1921年出版的(Risk,UncertaintyandProfit)一書中認為:風險是指“可度量的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是指不可度量的風險。風險的特征是概率估計的可靠性,概率估計的可靠性來自所遵循的理論規律或穩定的經驗規律。與可計算或可預見的風險不同,不確定性是指人們缺乏對事件的基本認識,對事件可能的結果知之甚少,因此,不能通過現有理論或經驗進行預見和定量分析在財務控制方面,國外學者的研究有: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在1948年創立的控制論;1932年FitzPatrick開展的一元判定研究;Altman在1968年首先創立的zeta模型等。總體看來,國外對財務風險研究起步較早,理論體系完善,應用領域廣,且研究成果多且系統。如:國外的多家風險管理協會、風險管理學院對企業風險管理事務、專業證書考試制度極具貢獻,其中,美國全球風險專業人員協會每年舉辦財務風險管理人員專業證書考試,多家協會和學會出版風險管理方面的刊物雜志,還出版較多的財務性風險管理書籍等。
2.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財務風險的相關研究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1987年清華大學郭仲偉教授編寫的《風險分析與決策》一書,全面系統地研究了風險分析與決策的方法。王繼華在《現代企業財務風險及內部控制》一文中說到,從內部控制的角度探討企業的內部財務風險。文章認為,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防范密切相關。二者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內部控制是手段,財務風險防范是目的。企業通過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系統,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效益性,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規的遵循性,從而制約和調整企業內部業務活動的自律系統,最終達到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的目的。杜芳修在《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監測與危機預警研究》中,通過設置并觀察一些敏感性財務指標的變化,對上市公司的危機發揮預警作用。文章以財務風險監測與危機預警為切入點,采用規范和實證理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緊緊依托財務危機的誘發源,對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進行探討。我國學者對于財務風險控制問題的解決機會都離不開規避的防范,觀點不一,本文會在此基礎上對問題提出對策。
二、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其表現
(一)財務風險的成因
1.外部原因
(1)經濟環境因素,主要體現在經濟體制、經濟政策及企業自身機制對籌資和投資的影響;(2)金融市場因素,主要是指金融市場的發育完善程度以及利率和匯率的變化;(3)政治環境和法律環境因素,如政治是否穩定、有關法律如何變化;(4)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資金主要指企業全部資源來源于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例關系。資金結構不合理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嚴重影響企業的償付能力,從而引發企業的財務風險。(5)企業收益分配政策缺乏規范性。(6)利率水平和外匯匯率水平的影響。
2.內部原因
(1)在籌資過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財務風險資本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風險水平和企業的總體負債能力。(2)盲目投資,加大企業財務風險有很多企業盲目追求規模效益,通過資產重組等方式不斷擴大企業規模,期望通過擴大規模來進一步提高效率和競爭力。(3)企業管理的缺陷,放大了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1)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較為淡薄,沒有對財務風險引起足夠的重視。(2)財務決策沒有經過科學的分析論證,決策失誤經常發生。避免財務決策失誤的前提是財務決策的科學化。(3)企業存貨和應收賬款管理機制不健全。(4)企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5)財務會計信息質量有待提高。企業財務信息不準確、不及時、不全面,會直接的影響了企業的決策和效益。
(二)財務風險的表現
財務風險的表現多種多樣,在我國企業中比較典型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獲利能力低,經濟效益差具體表現為成本費用高,毛利率低;資產收益水平差,投資回報率低。
2.資金不足,缺乏償債能力具體表現為資金匾乏,負債過度;信用等級低,融資能力差。
3.經濟能力不佳,不良資產比例大具體表現為資產質量差,沉淀下來大量不良債權和“殘次冷背”存貨,資產周轉率低。
4.成長能力弱,企業發展停滯不前
具體表現為企業的資本積累率和銷售增長率下降,業務不斷萎縮,市場占有率下降。
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技術方法
(一)分配法
分配法就是通過企業之間聯營、多種經營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一些方式來分散財務風險。
(二)轉移法
轉移法是企業通過某些手段將部分或全部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的方法。轉移法包括保險轉移和非保險轉移。
(三)回避法
即企業在選擇理財方案時,應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以達到回避財務風險的目的。
四、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處理機制
樹立風險意識和正確評估風險,是建立有效應對財務風險的前提。有以下幾個方法:
(1)建立風險基金。就是損失發生以前以預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風險損失的專項預備金。
(2)建立企業資金使用效益監督制度。
(二)建立財務風險識別預警系統
1.財務風險的識別
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組織規模不斷變大,組織結構也日趨復雜,這些都使得企業的管理也變得復雜多變,財務風險也越來越大。企業財務風險識別的主要方法有:現場觀察法和財務報表法。現場觀察法,是指通過直接觀察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具體的業務活動,了解和掌握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財務報表法,即通過分析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等報表的會計資料,確定企業在各種情況下的潛在損失和原因,對主要指標的實際值和標準值進行對比分析,已確定風險的存在和風險暴露程度。
4.2.2財務風險的預警
(1)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
建立短期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首先是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主要是通過現金流量來完成。通過現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將企業動態的現金流動情況全部地反映出來。
(2)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構建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從根本上講,企業發生財務風險是由于舉債等導致的,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從綜合評價企業的效益即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財務風險。
(3)加強資產管理,提高營運能力是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保證
加強企業資產管理,防止不良資產產生,提高資產的變現能力是防范財務風險重要的管理手段;從長期看,企業資產的盈利能力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整體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業往往是其負債能力高、財務風險相對低的有效保證和標志,一個健康企業的償債資金一般來源于其盈利,而非負債資金。
(4)實施債務重組
在債務人陷入財務危機時,債務人通常有兩種選擇:一是拖延,等到債權人通過法律強制執行甚至宣告破產;二是債務重組,通過債務重組的收益減輕負擔,獲取生存發展的空間。而債權人同樣有兩種選擇:一是強制執行債權直至債務人宣告破產;二是接受或提出債務重組。
(5)完善科學的決策機制
財務風險本身具有綜合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所有風險最終都反映在財務風險中,使決策科學化和合理化是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手段,所以企業必須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
3.完善風險管理機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要求企業必須擁有有效的管理制度,只有把企業的財務風險實現組織化運作,才能實現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得到充足的重視和真正的規模運行。企業可以單獨設立一個財務風險管理處并配備相應的人員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分析、監控,以便能及時發現并且化解風險,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最后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搞好內部控制的評審和風險估計。
五、結束語
企業的財務風險存在于整個企業的運營過程中,其發生是不可避免的,它的成因的復雜性、效應的雙重性要求我們必須積極規避財務風險,財務風險的加劇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對財務風險控制得好,可以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利于企業的發展;同時,如果一個企業對財務風險不重視,或財務風險分析出現錯誤,就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在進行財務管理時,應當充分分析和認識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并積極采取各種方法措施來控制風險的發生,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熟練掌握財務風險控制的途徑和手段。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財務人員更要重視財務風險的管理,保證企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昌廣勇.芻議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范[J].經營管理者.2010(12).
[2]劉婧,王加青.淺談企業財務風險分析與防范[J].中國集體經濟.2010(22).
[3]孫寧.財務風險分析與防范[J].冶金財會.2010(03).
[4]陳忠勇.淺談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及防范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0(26).
[5]王曉暉.AH天然氣有限公司的財務風險防范研究[D].安徽大學2012.
[6]李雅鳳.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與防范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0(12).
[7]沈雋.船舶融資租賃的風險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2010.
[8]韓志芳.淺談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J].現代農業.2011(04).
[9]夏亞軍.對防范和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10).
[10]安菁菁.商業銀行財務風險防范問題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1.
[11]孫運珍.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及防范淺析[J].中國農業會計.2010(01).
[12]劉寧.論財務管理目標[A].經濟生活———2012商會經濟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
[13]趙金燕,李麗.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范對策[J].經濟師.2010(06).
[14]趙艷欣.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范[J].河北企業.2010(05).
[15]陸春芬.論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范對策[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0(06).
[16]劉曉東.淺談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及防范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0(08)[17
作者:翟華 單位: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