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財務風險類型與防范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經濟業務日趨復雜化、多樣化,在高校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的財務風險也越來越大。文本分析了高校財務面臨的各種風險,并就其影響因素做出簡單闡述,最后針對各種風險提出相應措施,以期為降低高校財務風險提供借鑒。
關鍵詞:
高校財務;風險;措施
一、高校財務風險類型
高校財務風險是指高校在運營過程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而帶來的多種不確定性,以及帶來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它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目前,我們存在的財務風險主要有投資風險、籌資風險和財務管理風險。
(一)投資風險
隨著競爭的日趨激烈,為擴大招生規模,各高校競相進行新校區建設,不斷加大對基礎設施、實驗設備、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投資。如果高校超過自身資金承受能力盲目投資,投資于無利甚至重復的項目,就會導致資金周轉困難,造成資金損失,給高校帶來投資風險。
(二)籌資風險
籌資風險主要是指高校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帶來的風險。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辦學條件與高校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為解決擴張后基本建設資金的缺口問題,各高校紛紛向銀行舉債,通過負債來籌得資金。如果對貸款的風險意識不強,對貸款的論證不充分,多度舉債或不良舉債,將會給高校帶來巨大的籌資風險。
(三)財務管理風險
財務管理風險主要有預算風險、內部控制風險和資源浪費風險。預算風險指預算設計不合理或預算執行不到位等帶來的風險。內部控制風險是指機構設置不合理、財務規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員素質不高、不能預見外部環境變化并做出應變等而產生的財務風險。資源浪費風險是指資源的浪費現象,如資產重復購置、資產閑置、資產提前報廢、修理費用居高不下、公物私用、職務消費等。
二、影響因素
(一)投資風險形成原因
缺乏風險管理意識。高校領導在進行財務決策時,沒有考慮財務風險,或雖然考慮了財務風險,卻不能識別各類風險,或即使識別了部分風險,也沒有進行風險防范,風險管理意識薄弱。自身定位過高,盲目發展。在高校發展中,很多高校將自己的定位定得過高,盲目進行學校面積的擴張和設備設施的購置,追求“高大上”的新校區建設,盲目擴大招生,嚴重偏離了教育為本的正常軌道,沒有將學校發展與提高教學水平結合在一起,將大量資金投入到與提高教學水平無關的項目中,投資效益低下,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財務風險隨之增加。
(二)籌資風險形成原因
為解決高校建設與財政撥款和學校自籌資金間的資金缺口問題,向銀行貸款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高校屬于事業單位,具有非盈利性,政府為其提供信用擔保,因而比較容易取得貸款。正因如此,部分高校在貸款前沒有進行可行性研究和風險評價,沒有考慮資金效益和還款能力,盲目貸款,存在貸款比例過高、貸款期限過短等現象,因需支付過高的貸款利息或償還本金而導致資金短缺,帶來財務風險。
(三)財務管理風險形成原因
財務管理制度缺失或執行不力。一些高校沒有系統的財務管理制度來約束其財務活動,或雖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卻沒有得到落實和執行,對各項經濟責任缺乏相應的懲罰機制,經濟責任審計流于形式,導致某些領導或重要職能部門濫用職權,出現公款私用、商業賄賂等現象,造成大量資產流失,影響財務管理效率。預算管理缺失或執行不力。在高校的發展過程中,一些高校只注重短期發展,對其長期發展缺乏系統的規劃,沒有編制長遠的財務預算,或編制不切實際的“赤字預算”,使得高校在擴張過程中盲目貸款,導致債臺高筑,財務風險巨大。也有一些高校注重預算的編制,卻不注重預算的執行,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對支出預算控制不力,內外部人員相互勾結,隨意改變預算,導致財務困難。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建立規章制度和辦法時,沒有成熟的高校財務管理模式為參考,僅能制定一些簡單或臨時的規章制度和辦法,不能及時跟上學校發展的步伐,規章制度和辦法存在漏洞,操作不便,經常落不到實處,導致財務人員多數情況下只關注原始憑證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簽字手續的完整性,而不去評價和分析資金的管理,資金安全風險較大。監督和監控機制不健全。許多高校都沒有專門的監督制度,而是“碎片化”的存在于其他制度中,監督機制不健全,對一些重要部門的工作缺乏指導和監督,管理人員責任劃分不明確,腐敗現象時有發生。另外,目前很多高校都沒有建立風險預警系統,沒有有效的信息傳導機制和風險監控工具,無法及時發現潛在風險,更不能應對風險。
三、防范措施
(一)樹立財務風險意識,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要防范財務風險,首先要加強財務風險相關知識的宣傳,有針對性的對不同層次的財務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風險防范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對重大的財務活動要實行集體決議制度,加強對重大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負債的審查力度,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從源頭上控制財務風險。其次要建立風險預警機制,通過觀察和分析來對財務風險進行實時監控,便于提前識別風險,應對風險。
(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要求,建立符合高校發展狀態的財務管理制度,增強財務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落實經濟責任制度,明確責、權、利,落實激勵政策,促進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要以學校長遠利益為目標建立健全資金管理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結合學校自身情況和市場變化,做好投資項目和資金籌集的可行性分析,合理籌集和使用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加強財務預算的執行與考核
預算編制的好壞直接影響高校財務狀況的好壞,預算是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我們必須建立科學的預算管理制度,加強日常預算管理。首先要設置專門的預算管理機構,負責預算的編制、修訂、執行和考核。其次要進行全面預算管理,編制全面預算,提高預算的執行力。最后將預算管理與績效考核相結合,通過對預算執行考核,評價其工作業績,并結合實際調整預算,促進高校的長遠發展。
(四)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為更好地實施內部控制,擁有良好的控制環境,就必須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組織結構,合理分工,統籌工作,并建立一套符合學校發展實際的財務規章制度,規范財務工作流程,明確相關各方的工作職責,指導和約束高校財務活動。然后領導要高度重視財務工作,要帶頭嚴格執行財務規章制度,不搞彈性制度,并強化內部稽核,增強內部稽核的權威性和獨立性,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到賞罰分明,絕不拖沓。
(五)加強監督,提高責任意識
建立專門的高校財務監管體系,對財務活動特別是重大經濟活動實行嚴格把關,明確各管理人員的責任,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特別是對科研經費和項目經費的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杜絕私設“小金庫”等侵占國家財產的行為出現。加強對投資項目的監督,嚴格審查項目實施進度和實施質量,對進度款的支付進行嚴格把關,杜絕不符合條件的支款。將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相結合,增強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
(六)注重內涵發展,全面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高校要適應市場需求,改變以往盲目擴張的發展思路,在發展的同時注重內涵發展,提高辦學水平,注重人才培養模式和科研能力的創新,在專業設置、招生就業等方面結合學校實際和市場需求,不斷提高辦學影響力,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四、結束語
高校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時刻影響著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面臨的財務風險也不斷增加,為實現高校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認清目前面臨的各種財務風險,分析其影響因素,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本文從投資、籌資和財務管理三個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并就其影響因素作了簡要分析,最后提出相關風險防范措施,希望能為高校降低財務風險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雷振華.高校財務風險成因與防范策略探討[J].中國輕工教育,2014(2):5-8
[2]魏良華.高校財務風險的表現及成因分析[N].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10(10):34-37
[3]王衛兵.淺析高校財務風險的成因與對策[N].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104-106
作者:晉榮敏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