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食品安全的消費行為調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基于當前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背景下,通過實際調研的方式,對當前我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現狀的認識、食品安全信息對消費者消費的影響以及當前食品消費者地位及其經濟意義進行了闡述,并給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食品安全;消費行為信息
一、調研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的收入、文化程度等都有了較大的提升,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食品作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我國近些年來不斷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對社會民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所以,在食品安全的層面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進行研究,能夠充分了解到食品安全對我國居民消費的影響。為此,本文通過問卷調查(700份問卷)的方式,對不同年齡、收入和文化水平的消費者進行了實際的社會調研,以期望公眾和政府等能夠認識到食品安全對我國民生福利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二、不同年齡、收入、文化程度的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認識
(一)年齡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有不同的消費心理特征,年齡因素對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認知和看法會有一定的影響。經過問卷的統計后我們發現,在日常的食品消費中,不同年齡段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統計如下:青年消費者(18歲—30歲)中有43%的人們會關注食品的安全,中年消費者(30歲—55歲)中有67%的人們會關注,而老年消費者(55歲以上)的關注度為51%??偟膩砜?,我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不高,整體低于發達國家居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
(二)收入收入水平的不同會導致人們安全食品需求的不同。通過此次對收入因素的分析,我們發現,家庭月收入越高的消費者對我國當前的食品安全現狀越缺失信心。其中,家庭月月收入為3000—5000元的消費者中有32.08%的人認為我國當前的食品安全現狀基本安全,而家庭月收入為5000—8000的消費者中有19.35%的人認為基本安全,收入8000元以上的消費者家庭只有10%的消費者認為我國食品安全。這反映了我國居民對目前我國食品消費的信心嚴重不足。
(三)文化程度消費者的受教育程度作為一個文化因素,消費者的文化程度與其對我國當前的消費現狀的認識和態度呈現一定的正相關關系。經過調查發現,消費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對我國消費現狀的要求也越高。例如,初中或以下的消費者中有三分之一認為我國當前的消費現狀是基本安全的,而高中或中專程度的消費者中有21.88%的人同意次看法,本科、大專程度或以上的消費者中認為我國消費現狀基本安全的人數比例更少。通過總結和分析消費者目前的消費行為,我們可以發現,在當前食品安全形勢下,大部分消費者認為我國食品安全情況的現狀不容樂觀。將近一半的消費者認為不安全,有30.5%的消費者認為很不安全。但卻仍有五分之一的消費者對我國當前的食品安全形勢抱樂觀態度,認為基本安全。
三、食品安全信息對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影響
消費者在選擇消費食品之前,一般會獲得該食品的一些相關信息,消費者通過這些信息,來對食品的質量、價值等進行判斷和決策。而消費者獲得信息的渠道、信息數量等各有差異,這些差異都會導致不同消費者對同一食品作出不同的選擇。許多研究表明,消費者在獲得相關食品信息的情況下會選擇食用更加健康和安全的事物。我們調查結果顯示49%的消費者更傾向信任媒體,而46.36最信任政府公告,4.64%的消費者選擇信任企業和直覺。為了考察為了考察食品安全信息對消費者行為的變化,我們考察了群眾對食品安全消費的敏感程度,對與媒體曝光某些知名企業的食品是否影響到消費者的消費量,結果表示,只有9.27%的消費者不受事件的影響,會繼續消費該產品,31.13%的消費者表示不是很在意,偶爾也會購買,而59.60%的群眾則表現出強烈的排斥感,并且拒絕再次消費該品牌的任何產品。被調查者對于媒體曝光某品牌食品是否會影響其對該類食品的總體態度,我們的調查結果如下: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對整個類別行業的食品也不再信任,而對食品安全較為敏感的群眾中,有35.87%的人會因為一個企業被曝光而對其他企業也失去信心。換句話說,某類食品,只要有一家企業質量不合格被披露,則整個該類食品的市場將減少約三分之一,一個企業犯錯會殃及池魚。
四、當前食品消費者地位及其經濟意義
調查結果表示,有30.5%和47.7%的消費者認為目前食品安全非常嚴重和比較嚴重。同時,認為目前主要的食品安全問題是化學劑使用問題、蔬菜中農藥殘留超標和病死牲畜問題。有23%的消費者有親身經歷嚴重食品安全問題,并發生嘔吐、惡心、腹瀉等癥狀。但是即使消費者自身利益受到損害,卻仍有大部分消費者不去捍衛權益。通過問卷我們得知,有40.4%的消費者在買到質量有問題的食品時選擇忍受,放棄維權,而選擇向政府投訴求助的消費者只占1.99%。究其原因,主要是認為投訴太麻煩,和投訴一般沒有什么結果。表明在消費者心目中,相關政府部門在這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很讓大家信任。約一半的消費者會向商家要求賠償,但經詢問,這樣的要求約有63.64%以無果告終。在市場營銷學中,我們稱有這樣一種消費特征的消費者為“囚禁者”。消費者的在市場中的地位是非常被動的,對于許多企業來說,盡管以顧客為中心的基本思想是無可爭辯的,但這個高深理論和企業資源與生產意愿或者生產意愿之間的聯系卻很脆弱。根據市場營銷管理的哲學,要形成良性的發展,要與顧客及其他利益方建立持久關系,為此,企業必須首先創造卓越的顧客認知價值,建立持久的顧客關系,通過全面質量管理,形成系統的“顧客滿意”良性機制。從大局來說,消費者普遍被“囚禁”也許在短時間內會為國內廠商造成利潤,拉高了國內的總體消費水平,但卻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長期發展消費者將演變成對國內食品即不滿意,也不忠誠的“破壞者”。因此當前食品消費的現狀必須改變,調查顯示,消費者普遍對當前國內食品安全持否定態度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食品生產企業的利欲熏心。2.政府主管部門職責不明監管不力是主要原因。3.另外,執法部門對違規企業和個人的懲罰力度不夠,不夠有威懾力。4.群眾對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了解程度不深。
五、建議
1.提高食品安全宣傳政策的針對性。食品安全宣傳應該提高消費者對各類不合格食品的風險認知水平,加強不合格食品種類的暴光力度,提高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降低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風險認知水平;2.采取各種措施消除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的傳統觀點,增加公眾的消費信心;3.改善政府的食品安全管理形象。政府應搭建更為透明、直接的食品安全監督平臺,改善政府以往不作為的形象,攜手公眾,共同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工作。
參考文獻:
[1]尹姮,張妮妮,楊蔚,李玉峰.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及其超標的認知與態度的調查———基于上海市的實證分析[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4,11:42-46.
[2]陳璐.基于食品安全認知的消費者食品消費行為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2.
[3]劉曉霞.基于品牌關系的綠色食品消費者行為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8.
[4]張磊.中國食品安全監管權配置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4.
[5]李敏.食品企業的食品安全行為及對策研究[D].河南科技學院,2015
[6]賀一哲.我國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權利保護研究[D].吉林大學,2013.
作者:李小永 楊群 單位: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