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村鎮集體經濟發展的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村級集體經濟支出呈剛性增長趨勢一是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占總支出的比重近一半。2012年,保障村級組織運轉的管理費支出57254.7萬元,占總支出的47.7%,村均64.4萬元,比2008年增加19.4萬元。二是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及維護性支出比重加大。除去上級對新農村建設和村莊整治等各類公共基礎設施專項補助外,2012年村級組織支付的公共服務費用12266.5萬元,用于農業發展支出32702.2萬元,兩者合計為44968.7萬元,村均50.6萬元,兩者占總支出的37.5%。
(2)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呈兩極分化趨勢2012年,嘉興市889個村集體經濟收支結余總額為29290萬元,村均32.9萬元。但是,當年無經營收益的村有494個,占55.6%。經營收益5萬以下的村42個,5萬~10萬的34個,100萬以上的93個,全市仍有一半以上的村入不敷出。50%的收益集中在不到20%的村內,富裕村和薄弱村之間的集體經濟收入差距在拉大,兩極分化趨勢日益明顯。
(3)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呈不斷萎縮趨勢一是租金收入增勢減緩。受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和土地等要素制約,村集體對非農建設用地的支配空間越來越小,建造標準廠房、商業用房等新增物業難度加大。二是政策性收入空間縮小。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化,《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貫徹實施,村一級已全面取消固定面向農民收取的村公益事業資金,土地流轉收益全部返回到戶。2012年全市發包上交收入僅占總收入的5.6%,比2008年下降了3%。三是補助性收入劇減。由于大規模土地整理基本完成,建設征用速度放緩,土地征占用等補助收入將大幅減少。
(4)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要素制約呈加重趨勢一是土地空間不足。從前幾年的發展來看,村內原有的土地資源已得到了充分的挖掘,發展村級物業經濟,土地是最大的一個制約因素。二是發展資金匱乏。一方面,村集體收入減少與支出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積累空虛。另一方面,金融機構風險意識不斷加強,薄弱村依靠貸款開展創收項目建設的門檻被提高,村集體融資無門。三是人員素質不高。村集體資產管理主體基本上由村班子成員組成,經營能力普遍較低;資產和財務管理雖然監督機制較為健全,但在執行中存在不到位的情況。
2.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
(1)強化班子建設,增強發展后勁一要選準配強村級班子。切實把政治上靠得住、作風上過硬,致富本領和帶動能力強的各類人才選進村級領導班子,尤其是要配強村級黨組織書記,選派優秀機關干部到村任職,優化村級班子結構,幫助開拓村級資產保值增值新思路和新渠道。二要加強村級班子能力培養。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市場經濟、股份合作、企業經營管理、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等知識以及農村適用技術、技能的培訓,增強村級組織和村干部適應市場、領導發展的能力。三要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將村干部報酬與發展集體經濟掛鉤,增強村干部干事創業、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著力建設一支守信念、有能力、重品行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
(2)選準發展路子,拓寬發展渠道一是在項目選擇上,有條件的村要以建造和出租標準廠房、農貿市場、商鋪等方式為主來獲得較為穩定的收益。農業基礎較好的村可以積極探索從事社會化服務、農業產業經營的經濟實體和開發農業休閑旅游資源等村級集體資產增值發展的新路子。同時,要積極鼓勵項目向集鎮開發、商貿等三產方向轉變。二是在模式選擇上,鼓勵抱團發展和異地發展,對于部分村尋找合適的投資項目困難或經濟實力有限無力單獨舉辦項目的,可以采用強弱聯合、抱團發展的模式。對于部分偏遠村可在集鎮或區位條件好的村借地發展。
(3)優化發展環境,突破要素制約一要落實建設用地指標。堅持優先、適量、兼顧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用地原則。首先,各縣(市、區)在每年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中切出適當比例,專門保障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重點向經濟薄弱村傾斜。其次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理。通過農村土地綜合整理,結余建設用地指標中安排適當比例,用于村集體經濟發展。第三建立土地征用留用地政策。村集體土地被征用的,參照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關于進一步規范村級安置留地管理的指導意見》執行,按批準征用土地面積為基數,最高不得超過10%作為村級發展留用地,用于發展二、三產業。對確因規劃選址、用地指標、項目引進等原因造成安置留地無法開發利用的,政府可以貨幣形式回購安置留地。二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金融機構要在信貸上優先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允許村以《村經濟合作社證明書》作為貸款主體依據。鼓勵發展各類農民信用合作組織,完善信貸支持機制,解決村集體經濟融資難問題。三要完善稅費減免政策。對村集體創收建設項目,免收征地管理費、土地登記費、房屋登記費、城建配套費、人防費、墻改費和其他有關規費;減半收取白蟻防治費、測繪費和需委托中介機構出具的如設計、公證、評估等項目費用。
(4)強化“三資”管理,保障健康運行一要做好基礎工作。加大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的清查力度。完善臺賬,并推進“三資”網絡化和信息化管理.促進規范化建設。二要加強財務審計監督。全面推行收支預決算、財務定期審計和干部離任審計制度。三要建立財務監管考核機制,探索建立集體資金規范使用與管理、資產資源保值增值等考評辦法,并將考評結果與村級組織的財政補助、村級干部工作考核與個人績效考評掛鉤,實行相應的獎懲機制。
作者:陸永明 葉祝女單位: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農經局中共浙江省嘉興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