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職教通訊雜志》2014年第三十三期
一、高職學生心靈成長與心靈教育現狀
(一)高職學生心靈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高職學生具有一般大學生的特點,也具有高職學生自身的特點,在心靈成長方面也如此。當前,高職學生的心靈總體上是和諧的,他們絕大多數是積極向上的,他們的主流思想是健康的。他們受過愛國主義教育與民族傳統熏陶,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他們受過中華傳統道德和美德教育,能夠遵守道德規范,具備大學生應有的風范;處在當今時代的他們,既有進取精神,也有團隊合作意識;他們思想活躍,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期待。[4]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有些高職學生在心靈成長的道路上并不順利,心靈世界出現了一些危機和問題。1.自我認同危機。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一部分是由于高考發揮失常而不能進入本科院校學習不得已、不情愿地進入高職院校,他們有的在較長時間段甚至整個大學期間不接受現實或不能很好地認識自己,思想上產生失意、焦慮等現象,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還有一部分是中小學時代一直是所謂的“落后者”或“失敗者”,較差的文化課成績使他們只能考入高職院校,他們進入高職院校后沒有改變對自己的認識,自我認可了“落后者”、“失敗者”的身份標簽,并沒有看到自己在實踐技能、動手能力等方面的優勢,未能很好地取長補短或揚長避短,從而一直處在自我認同危機之中,心靈上倍受煎熬,心靈成長之路一直不順。2.信仰缺失。有的高職學生不能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信仰庸俗,在市場經濟消極因素的影響下變得自私自利,被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侵蝕,過于追求物質享受而忽視了精神追求,整日渾渾噩噩;有的政治信仰淡漠,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缺乏信仰,缺乏政治參與熱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的道德信仰出現危機,道德評價標準錯亂,視造假、作弊為“機靈”,視誠實、守信為“傻瓜”,甚至以“傍大款”、“泡富婆”為榮,或者在QQ空間、微信、微博上發表有悖倫理道德的話語。3.心理失衡與行為失范。有的獨生子女進入高職院校后面對全新的新環境以及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反差,他們倍感孤獨、焦慮和空虛,有的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有的產生人際交往障礙,有的消沉悲觀,還有的因為情感問題產生心理變異,甚至導致行為異常或失范。4.競爭挫敗與就業畏懼。高職院校學制短,高職學生甚至還沒有適應新環境和新的學習方法,還沒有找到專業學習的感覺,很快就面臨著頂崗實習與就業的問題,高職學生的就業壓力大。加之社會目前還沒有改變對學歷的盲目崇拜,有的企業招聘人才時對學歷提出過高的要求,致使高職學生有競爭的挫敗感,畏懼就業,甚至有的通過專轉本、專升本或專接本來拖延自己就業時間。
(二)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心靈教育的現狀面對高職學生心靈成長中出現的問題,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心靈教育。但是總的來說,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心靈教育仍有待加強。1.對心靈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仍不夠,關注心靈成長的整體氛圍沒有形成。高職院校特別強調和重視的是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很少主動關心學生的心靈成長狀況,即使關注,也只是輔導員等學生工作者的事,專業教師,甚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都很少了解每個學生的內心世界并關注他們的心靈成長,學生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心靈成長問題,家長、社會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2.對心靈教育的內涵理解不深入、不準確。有的高職院校把學生的心靈教育簡單理解為學生工作者與學生談談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給學生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沒有準確深入地把心靈教育的內涵理解為是把學生培養成有博大愛心、高尚的情操與精神境界的真正意義上的人的教育實踐活動。3.心靈教育主體少、途徑少、方式單一、內容不成體系。高職院校心靈教育的主體目前基本局限于學生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還沒有真正調動管理者、后勤服務人員、專業教師等教育主體在心靈教育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心靈教育的途徑僅局限于學生工作者與學生的溝通、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實踐育人的途徑還有待開發;心靈教育的方式基本局限于說教、灌輸,多方式滲透、潛移默化影響等方面還做得不夠;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心靈教育還局限在思想教育、心理咨詢、生命教育等,專業的心靈教育內容還未成體系。4.心靈教育的載體———思想政治理論課影響乏力,改革勢在必行。有些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傳授理論方面有余,關注學生心靈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不足。
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改革
如前所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心靈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其影響力不夠。有些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仍然存在心靈封閉的問題,甚至教師被物化為傳聲器,學生被物化為聽話木偶,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參與相關實踐的權利被剝奪,這樣的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已經不適應現實需要和學生需求,無助于學生心靈成長,必須進行改革。
(一)轉變教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心靈和諧教育活動就是在了解受教育者認知能力與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知識與能力教育,使受教育者的人格與心靈更加完善。當代教育更加重視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地位和主體價值。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能再采用那種傳統的理論灌輸模式,而應圍繞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尊重他們的人格、興趣、權益和需求,整個教學活動不僅要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貼近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他們心靈成長狀況,促進他們心靈和諧。
(二)改革教學內容,整合教材內容,滿足學生需求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基礎知識教育、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勢與政策等。這其中有注重社會價值的實現的內容,即主要從黨、國家和社會的角度進行教育教學的內容,也有注重個人價值與發展的內容,即注重開發高職學生潛能、提升高職學生素質、引導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容。[5]高職院校應該在深刻領會教材精神、深度挖掘教材蘊含的核心觀點的基礎上,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和他們所關心、關注的內容,根據他們的需求,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整合,以期促進他們心靈成長,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例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內容可以用“生命個體成長過程中的素質與能力”進行適當整合,圍繞這個主線分主題進行主題式教學,[6]一定更符合高職學生的需求,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創新教學方法,強化學生參與,達到心靈震撼思想政治理論課對高職學生的吸引力不夠,其根源不在教學內容,而在教學方法。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重理論體系闡述,輕實際問題研究,“一言堂”式的“說教”,使學生參與少,師生互動少。要提高學生參與度,在師生互動中達到心靈震撼的效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創新教學方法:一是教學中要運用語言藝術,教師課堂語言不僅要幽默風趣,更要發人深省,引發學生思考,還可以用學生喜聞樂見、易于產生共鳴的網絡用語等;二是運用互動式教學法,讓學生分組課下準備、課堂討論交流,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引導總結,把握學習的主題與方向;三是采用主題演講、主題辯論、角色表演、學生上臺講課等方式,[7]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心靈洗禮。
(四)加強實踐教學,搭建實踐平臺,實現自我教育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該堅持的原則,也是增強其教育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無論是在專業學習還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上更應該突出在實踐中學習。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普遍缺乏統一的指導,相關部門聯動乏力,相關制度不健全,且人員、經費、場地受限。要改變這一現狀,首先要搭建實踐平臺,可以設立教師實踐服務隊,設立學生社團,還可以開展校園特色系列項目活動,在校內為學生實踐鍛煉搭建一個大平臺;其次要在校外構建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并通過集體參與、部分參與、自主參與等方式開展校外實踐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8]
(五)改革考核方式,多種方式評價,關注真實發展成績考核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是檢驗教師教、學生學的重要手段。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中普遍存在考核方式單一或流于形式、考核內容書本化或脫離學生實際、重視結果性考核而忽視過程性考核、考核目的缺乏對學生真實發展的關注等問題。其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完全有別于一般文化課的考核,它在很大程度上更應該檢測學生“如何做人”的水平和學生心靈成長水平。所以要把終結性考試與過程性考評相結合,關注學生心靈成長的過程;要把校內考核與校外考評相結合,多渠道獲得社會、家庭對學生的評價;要把互相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使教師多視角了解學生的心靈成長情況;還要把平時鑒定、社會實踐驗收、口頭答辯、期末開卷考試等相結合。[9]只有這樣,才能全面關注學生的真實發展,從而促進學生心靈成長。
作者:張文靜單位:江蘇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