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元環境教育課程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生物學教學雜志》2015年第十一期
我國的環境教育經過30多年的實踐,仍存在諸多的不足,對環境教育的“本土化”研究相對較弱;對環境課程資源認識不夠充分;未形成系統的環境教育課程網絡。本文以成都第七中學和南充高級中學兩所國家級重點中學的環境教育為研究對象,并對兩所學校3個年級12個班進行問卷調查,以探索在四川省重點中學如何建立環境教育課程網絡體系,為中學環境教育的實施與實踐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1環境教育教材及課程
據調查,兩所重點中學以及省內多數學校均使用人教版教材,涉及的環境教育公共必修課程主要有生物學、地理學和化學。經過整理,教材中的具體章節內容見表1(地理學和化學章節略)。針對生物學科滲透式教育存在的不足,現對環境教育教材從知識教育、技能教育內容、品德教育三類內容出發,再結合國內其他環境教育教材,嘗試設計適合中學生的環境教育選修教材,具體章節設計見表2。第1章主要是概述人類與環境的重要關系;第2章設計為環境教育中最為基礎的生態系統方面,試圖建立一個全面的環境觀;第3~7章涉及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的全球熱點環境問題,擴展學生視野;第8章是人類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以保護環境、保護自己的長遠發展之路,以學生較容易接受的方式對全球的環境問題進行總結。此外,根據每一個章節環境教育的內容,側重點也不同。如第2章“生物和生物圈”一節主要是讓學生意識到人類對地球的了解還遠遠不夠,人類是依賴于地球而生存,生態環境需要大家愛護;第3章“我們周圍的大氣”中由于大氣污染是學生較為了解的,因此重點放在相關的生活常識上;第8章“人類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的重點則放在培養一種綠色的生活方式上,從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的價值觀等。
2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結合環境教育課程內容,開展各種環境實踐活動,本文以2所國家級重點中學為例,進行了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構建,對教材內容配備環境實踐活動進行初步構想(表3):環境教育課程的實踐活動,應根據當地的現有資源并結合每一章節的主題內容進行實施。同時,可聯合當地高等院校、重點實驗室、科技館、環保局、國土資源局等開展多方位立體的環境教育實踐活動。一方面可豐富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對有效促進知識的吸收與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多形式教學活動
課堂中應擯棄“課程即教材”的觀念,避免造成課堂枯燥乏味,內容蒼白,形式單一,應充分利用課內外資源,強化環境教育滲透,在教學中應善于利用學生感興趣的途徑開展多形式教學活動。(1)指導學生通過收集、閱讀環保資料以及實地調查等活動,廣泛收集相關材料來為教學服務。如第3章“我們身邊的大氣”一節,可讓學生利用BBS或其他媒介收集國內最近的幾次大型大氣污染事件,并根據教材上的知識原理,分析產生的原因及危害;應用2014年春節前后四川成都、南充等地空氣達到重度污染的典型例子,讓學生認識到大氣污染的嚴重性,產生危機感,讓學生掌握環境知識,培養環境意識,同時增強參與意識以及解決環境問題的決心和能力。(2)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站、“環保長廊”、班級黑板報、環保報刊等環境教育宣傳陣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及時更新典型或最新環境污染事件,尤其是“本土化”環境事件。可增強學生的全局意識,培養他們關注周圍問題及主人翁意識。(3)積極開展環保系列講座或科普活動。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專家資源,開展一系列環保講座或科普活動,如南充市高級中學可以定期請環保局、監測站、污水處理廠專業人員或當地高校教師進行環保知識講座,在中學校園內進行普及環保知識。
4環境教育課程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客觀上的伴生事物,也是影響教育活動實效的重要因素。在評價過程中應注重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例如,在對“廢舊電池處理的調查結果”課題進行匯報評價中,綜合考察學生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和過程,對布置問題的掌握狀況和專業環境素養水平等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考慮到兩所重點中學學生學習任務較重,因此建議不采取考核的方式,可根據學生平時主題匯報、實踐活動成績進行綜合考查,并采用等級制或評語制來進行。此外,學校還應加強環境教育課程師資隊伍,提高教師的環境課程開發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時加強學校硬件設施的建設,能建設環境信息查詢、環境科普相關軟件和3D環境信息展廳。成都市第七中學高新校區現擬建的生態系統園,將對開展環境實踐活動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黃尤優 胡凡 劉守江 王珍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 西華師范大學國土資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