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全球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構造出新的經濟常態,離不開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級職業技術人員。因此,對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環。以“工匠精神”為出發點,研究了什么是“工匠精神”及“工匠精神”對于高職學生的重要性與其在高職學生職業素養上的體現,最終討論出“工匠精神”視角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路徑。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學生;職業素養;路徑
對“工匠精神”視角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路徑的研究雖然已經有了一些相關的研究,但此類研究并不是完全成熟,并沒有與相關高職學校,以及老師和同學們進行有機的結合,為了使“工匠精神”視角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路徑更加完善,進行了更深一步的論證與研究。
一、“工匠精神”提出的背景
“工匠精神”是由國務院總理在2016年兩會上提出的,總理提出工“工匠精神”這個詞讓人眼前一亮。在國家的經濟快速發展、現代化建設積極開展的今天,高級職業技術人員“工匠精神”職業素養的高低,同時影響著各個行業的發展。
二、相關概念界定
1.“工匠精神”“工匠”是指有工藝專長的匠人,“工匠精神”最早出于我國的實業家聶圣哲,當年他手下帶出來的木工匠人恰恰是出自于此精神。“工匠精神”可以理解成是工藝匠人多年工作而自然而然產生的一種特質,也是工匠對自身職業的高度認識與了解。總的來說,“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對自己職業的熱愛精神、不斷改革創新的精神以及基于技術、忠于匠心的精神。
2.職業素養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認定,職能×行業等于職業,只有這樣才可構成一個完整的職業。職業素養是一種能力與素質,它取決于在職人員在工作中是否盡最大的努力,是否能將工作目標最優化完成。職業素養一般包括職業道德、業務水平、協作精神、工作態度等。
三、工匠精神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工作人員在其特有的職業環境中所形成的工作水平認識、工作精神態度、感受可理解為職業意識。職業意識對職業人具有重要意義,同樣,對高職生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高職生應盡早著手于職業意識的培養,這樣對其未來選擇職業、開始工作、個人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通過高職院校對高職生進行“工匠精神”的教育,高職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會受到積極的形象,使高職生在未來的學習、職業生涯的寬度與廣度得到雙向發展,使高職生在大腦深處理解“工匠精神”精髓并對其職業產生某種積極的情感,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職業意識。
2.有助于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中國有句成語叫以德服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都或多或少的傳遞著道德的重要性,道德高尚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一,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基礎之一。職業道德就是符合職業規范要求的工作準則、工作道德精神的結合體。任何職業技能都要以良好的道德水平為執行個體,否則,能力越大,危害越大。通過對高職學生以“工匠精神”的培養,有利于高職學生們遵守職業行為規范,心中明確自己的職業責任與義務,使自己與職業行業達到雙贏局面。
3.有助于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態度職業態度是指職業人對自己職業的認識度與針對自己的職業而表露出的言行舉止。職業態度體現在職業人的工作行為間,良好的職業態度有利于職業人更好的完成工作,然而若是抱有消極的職態度,則對其工作成果以及職業生涯都有消極影響。在“工匠精神”視角下對高職學生進行的職業素養培養離不開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幫助高職學生得到“工匠精神”的感染,使其不論在進行職業規劃選擇、就業還是進行自主創業都保持著一種端正的態度,并有利于其在所在行業得到更好發展。
四、工匠精神視角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體現
1.對職業的認可職業工作人員在內心深處對其職業意義的肯定即可理解為職業工作人員對職業的認可。職業人對職業的認可是其達到“工匠精神”狀態的堅實基石,蘋果公司前CEO曾說過,熱愛你的職業,是成就偉大事業的唯一途徑。如果沒有職業人對職業的認可,那么所謂的“工匠精神”則與職業人毫不相干。無論是在全國還是在全球,也無論是民間巧匠、企業頂級專業技術人員還是宗師級的大匠人,都具有對其職業深深認可的特征。蘋果公司是少數幾個能讓員工接近于虔誠地工作的公司之一,他們都能感覺到自己正在改變這個世界,于是乎他們對自己的企業相當的認可,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工匠精神”對其的影響。
2.對職業的專注職業專注是指職業人在進行工作的時候,可以長時間保持記憶力的連續性,所以,職業專注的本質是在職業人的工作中其對自身注意力的高效管理與運用。凱文凱利說過,注意力是最為稀缺的資源,但也是最被濫用的資源。工匠可以理解為在自身的職業中投入百分百的努力的人。那些具有“工匠精神”的職業人,在進行工作時做得專心致志、聚精會神、一心一意。對于“工匠精神”下的職業專注有很多理解,可以概括為靠手藝吃飯,不隨波逐流,精雕細琢,一生只投身到一個行業之中。工匠首先體現出來的是對時間以及經驗的堆積,古詩中也說到,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只有能忍受常人不可忍受之寂寞,才可以領會到“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約翰生也講過,完成偉大的事業不在于體力,而在于堅忍不拔的毅力。這也是具有“工匠精神”職業人的相同特征。
3.對職業的務實務實可以理解為一種處理工作的行為方式,對于擅長用這種方式來處理工作的人并不是深深沉迷于理論,只采取最為可靠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職業目的,也可以理解為職業人在進行工作的時候敦本務實、不務空名,從根本出發,注重實際、除去浮華并且務實肯干。要想成為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職業人,必須要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實事求是,不可投機取巧。一位工匠的成功,并不是投機取巧、偷懶耍滑而造就的,而是依靠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向匠心。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親自到田間觀察、種植、研究,最后才取得了雜交水稻的難題,解決了我國的糧食問題。對工作抱有務實的精神,才可鑄就具有“工匠精神”的優秀職業人。
五、工匠精神視角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路徑方法
高等職業教育,簡稱高職。高職院校著重培養的是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在國家對高級職業技術人員數量與質量需求較大的環境下,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也顯得極為關鍵。因此,高職院校應著重于學生的職業技術培養,并使之與“工匠精神”進行有機結合。
1.以院校為主導,探索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校企合作可以理解為社會企業為學校學生提供學習資源與實習機會的一種方式,也是一個共贏的模式,企業為學校解決了一部分經費,防止學校產生資金不足的問題,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還可以讓企業優先得到優秀畢業生資源。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是近些年來國家大力支持的辦學模式,以達到職業實踐與就業為目的,從一種創新的方式對高職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培養。但進行校企合作的同時有幾個方面是必須應當注意的,對于高職學生的教育地點應該有所側重,校企合作,是主校輔企,若只是將重心放在企業上而忽略了在學校的學習,則是本末倒置,而且在企業學習期間,應當使院校與企業合作教育,共同育人,這樣一來,校企合作才是積極的、有機的結合。
2.以創新為理念,搭建創業園平臺在這個信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創新精神顯得尤為重要。創新是引領國家發展的第一動力。擁有“工匠精神”的職業人在其行業是佼佼者,其必須要有創新的精神,只有擁有創新精神,職業人才可探究出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并且創造出新型優化產品,有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因此,對高職學生進行創新精神的培養的重要性突顯出來。高職院校在搭建創業園平臺是需要注意幾個點。一是對高職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是由內而外的、自然而然的,讓學生理解到創新精神對其自身、與其未來職業生涯的重要性。在校內可進行大力推廣,使其在內心深處就燃起創新的火苗,也可舉行創新大賽或在學校內進行創新精神建設,使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最終成功地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職業素養。二是將創新創業園建設出來,力圖搭建一個培養高職學生創新、良好的職業道德與職業工作能力的平臺。創業園并不是個人性組織,高職學生可在其中強化自己職業工作技能,提高團隊協作能力,使其職業素養培養得到有效提高。當然,學生也需要創業園的各種資源,資金、項目指導以及實踐地點等,幫助學生提高其創新思路可行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理念是“工匠精神”視角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路徑之一,有助于越來越多的創造型工匠涌現,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以教師為媒介,建設德才兼備的“雙師型”教師老師,是學生學習、乃至人生之路的引導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既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又擁有扎實先進專業技術水平的“雙師型”教師是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之路上必不可少的。想要成為“雙師型”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教育教學方式的采用,“雙師型”教師的課堂應該保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學習態度的積極性,避免營造出枯燥乏味的課堂環境,既要讓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又要引起學生對職業的熱愛與興趣。二是“雙師型”教師通過各類培訓學習來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肯花費時間在教學研究與自身職業水平提升上,亦可與其他教師進行良性競爭,共同進步,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來引導學生學習與成長。三是“雙師型”教師應能準確察覺到社會市場需求,使自己的教育具有實時性,將課堂理論與社會市場需求相結合,為高職學生的就業提前進行準備。“雙師型”教師的建設,是有利無害的,并且能塑造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型人才。
4.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職業觀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有較大的影響,如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人才濟濟,競爭激烈,多元化人才的培養則更有利于滿足國家、社會的需要,為了使“工匠精神”與高職學生有機結合,高職院校則應積極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高職院校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需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由于這三觀相輔相成,所以可著重價值觀進行教育。價值觀的教育不能單一,需課上與課下相結合,課上,價值觀教育貫穿于課堂的各個階段;課下,將價值觀教育投入到學生業余娛樂生活中。二是加強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職業人的專業技術都保持著較高的水平,這也是決定學生將來職業發展水平的硬條件。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提高也是其在高職學校學習時的主要任務。三是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及學生的自我管理,管理是學生在高職學校學習時的保障。通過管理,使學生的職業技術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職業規范意識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成型。自律性強的人到什么單位都會是受歡迎的,學生自律性的提高影響著其職業素養的提升,使學生更加接近“工匠精神”的精神狀態。
六、結語
“工匠精神”視角下高職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路徑不是單一的,需要將高職院校、教師、合作企業與學生進行有效結合,才可使高職學生成為具有“工匠精神”的職業人。十年育樹,百年育人,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路徑的研究之路永無止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培育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職業人。
參考文獻:
[1]王新宇.“中國制造”視域下培養高職學生“工匠精神”探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6,(2).
[2]鄭印樂,溫平則,路艷美.高職應用型本科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淺析[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6):35.
[3]胡冰,李小魯.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對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6,(05):85.
[4]江欣怡.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D].廣西師范大學,2015
作者:廖翠玲 單位:順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