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科研工作的特點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工科院校;外語類專業;學生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2-0077-02
工科院校內的外語類專業在學校里有著特殊的位置。外語專業的學生普遍規模比較小,每屆本科學生多在100人以內,每屆研究生多在60人以內,并且大多數工科高校內的外國語學院沒有博士點。工科院校內外語類專業的學生工作也有與工科專業不同的情況,在黨建、團建、心理健康、招生、就業、考勤、評優評獎、資助等各個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特點。工科院校內外語類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專業思想不夠穩定
工科院校內外語類專業學生專業思想不穩定是個普遍問題。學校每年有轉系、轉專業的政策,每年5、6月份轉系、轉專業報名,約有一半以上的外語類專業學生申請轉系、轉專業。其中外語類高中的保送生在外國語學院是一個特殊群體,全國有17所具有保送資格的外國語高中,每年都有數量不等的語言類保送生自這17所高中保送至高校外國語學院,這些學生多是以外院專業作為跳板,一年之后申請轉系、轉專業。教育部一直明文不允許外語類保送生轉系、轉專業,但在實際操作中,各高校執行程度不一。外語專業在工科院校通過高考招生時,一般是文理兼收,文理兼收的結果是每年有大量的理科學生被調劑進來,一年之后很大一部分學生也會申請轉系、轉專業。
二、生源質量不高
本科的生源分為三個組成部分,第一是全國17所具有保送資格的外校保送上來的保送生;第二是提前批次的小語種專業招生;第三是正常本一批次錄取的高考考生。本一批次錄取的考生,又分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本一批次錄取的高考考生中,幾乎沒有以第一專業志愿報考并被錄取在外語專業的學生,多是被學校招生時調劑至外語專業。研究生的生源更不如本科生,每年錄取的研究生,除了一部分是本校和“211”以上的高校保送過來的學生之外,其他均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絕大部分來自不知名的高校,語言功底較為薄弱,外語表達交流不夠流暢,學術寫作比較吃力。
三、自我管理意識薄弱
文科專業的學生眼界開闊、思維活躍、表現力強、具有創新意識,但也有著一些專業特點帶來的不足,比如自我管理意識不強,相對工科專業的學生,紀律意識、考勤意識、集體意識、執行力度相對較弱。每次放假期滿返校,都有學生以各種理由請假推遲。碩士研究生除了一年級有課之外,二、三年級沒有課,且不需要跟著導師做科研項目,也不需要做實驗,很多學生就經常在外面的培訓機構等公司兼職上課賺錢,學院很多工作需要相關研究生配合時,只能通過電話或者郵件聯系。
四、就業問題不容樂觀
文科專業的就業一直比較困難。在東南大學這樣的“985”工科院校內,各工科專業就業率一直很高,但文科專業的就業是個老大難,文科專業就業具有無固定用人單位、就業渠道分散、就業與專業無關、收入水平較低等特點。因為經濟形勢的放緩,近三年到高校招聘的用人單位日益趨少,用人單位明確招聘文科類或者明確招聘外語類的就更少了。
五、出國交流比例不高
工科院校內的校級出國交流項目,多是去國外工科大學進行交流,文科學生只能在項目介紹里有“其他專業”一欄時才能申報該項目出國交流。外語專業學生,申報出國交流項目很困難,且專業對口的出國交流學習項目很少,并且能受到csc等資助的出國交流項目更少。作為外語專業的學生,出國交流的不足影響了同學們的發展。
六、學生人數規模小,男、女生比例失調
比如,東南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985”高校,外語學院是五個文科院系之一。每年本科招生規模約100人,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約60人,無博士研究生。工科類高校一般男生較多,但外語類專業普遍女生比例高,本科生女生比例一般在90%以上,研究生一般在95%以上。
七、學生干部力量薄弱
因為學生人數規模較小,并且女生較多,專業思想又不穩定,因此工作能力強,又熱心積極的學生較少,學生干部選拔非常困難。面對種種困難,怎么來應對是需要深入思考和提出解決方案并付諸落實的。
第一,深入了解情況,摸清工作困難,理順工作思路。深入了解情況是做好工作的首要前提,每一個院系和專業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學生的狀況和特征也不盡相同。文科專業學生的學習狀況、個人氣質、能力表現與工科專業的學生差異較大;外語專業學生的外在特征和內在特質與其他文科專業學生又不一樣;不同的領導和教師帶出來的學生風格也不一樣。
第二,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制度是學生工作的根本,有章可依,有度可循,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學生工作也就變得順暢,也就不需要大會小會不停強調。學生的可塑性很強,他們是否遵守紀律,是否按時上課,是否表現積極,是否考試不作弊,跟我們的規章制度有關。如果我們建立了詳細合理的規章制度,并且嚴格執行,那學生自然也就依據規章制度來學習工作。相反,如果我們沒有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或者制度建立了,但不嚴格執行,學生自然也就我行我素、自由散漫了。
第三,穩定專業思想,鼓勵學生信心。文科專業學生的專業思想穩定問題是個老大難問題,尤其是外語專業。每年都有超過一半的新生申請轉系、轉專業,這里面有17所外校的保送生,也有高考被從其他專業調劑過來的學生,這些學生往往第一年主要精力在準備轉系考試上,語言專業學習和課余學生活動一般都不會投入太多。通過各種方法來穩定一年級新生的專業思想非常重要,我們嘗試了舉行新生家長開放日、骨干教師擔任班主任、舉辦新老生聯歡系列活動、一對一談話等各種方式,效果顯著。幾年下來,申請轉系的學生人數逐年下降,思想漸趨穩定。
第四,開拓思路,爭取經費,活動提檔升級。外語專業因為學生規模偏小、女同學較多、經費不足,學生活動一直規格不高,在學校沒有太多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工作要積極爭取學院、學校相關部門的支持,首要解決經費瓶頸。一般的工科院校,總體經費是相對充足的,校級相關部門經費是很多的,關鍵學會怎么申請。要深入了解部門的工作要求、經費申請機制流程,根據相關部門的目標要求,制訂相關工作計劃,申請相關經費。經費到位后,根據事先擬定的計劃,集思廣益,舉辦高層次、高規格、精品化的活動。
第五,走出校門,加大招生宣傳力度。學生的質量跟招生工作密切相關,本科生和研究生情況不同,但同樣都需要加大招生宣傳的力度。本科生的招生,要加大在17所外國語高中的招生宣傳力度,盡可能多的招收優秀的外語類保送生。研究生的招生,要加大在周邊省份“211”以上高校外語專業的招生宣傳力度,并且提高保研學生數在每年研究生招收數中的比例。
第六,鼓舞學生士氣,多角度推進就業工作。外語類的學生就業形勢一直不是太理想,就業率的排名在各個高校都比較靠后。但作為一個“985”高校的學生從根本上來說找一份工作并沒有問題,主要是能不能找到一份地點合適、收入豐厚、家人滿意、自己心儀的工作。我在畢業季來臨之時,會跟畢業生一個一個談話,了解情況,鼓舞士氣,鼓勵他們時刻充滿昂揚的斗志和飽滿的精神,學生在這個時候對鼓勵肯定的需求是亟需又迫切的。
第七,建設學生干部梯隊。學生干部在學生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各種活動需要他們來奉獻付出,各種突發事件也需要我們的學生干部能積極配合學院工作。學生干部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培養和錘煉。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講的是部隊,高校同樣也是,學校一直存在,而學生不停的升學畢業,我們就需要把學生干部的培養形成梯隊,保證不會斷檔,確保學生在做干部之前有充足的鍛煉學習機會。
第八,推進學生出國交流比例。外語專業的學生本應是出國交流的主力軍,但受制于專業本身,在校生出國交流工作一直不太順利。外語專業要與工科專業結合,共同參加與國外著名高校的國際合作談判,盡可能多的創造出國交流機會給在校學生。在校學生也要積極申請出國交流,并通過前期學習和社會活動履歷的積累,給自己申請國外名校交流機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網絡信息環境改變了傳統的科普檔案編研服務對象單一的局面,最大限度征集社會需求,使編研成果更貼近社會、貼近群眾
社會需求是推動科普檔案編研工作發展的原動力,只有滿足社會對科普檔案編研信息的需求,科普檔案編研產品才能順利傳播,才有市場。網絡信息環境具有覆蓋面廣、信息傳遞快的特點。科普檔案編研者可以通過網絡尋找當前熱點、難點問題,了解目前學術屆和社會都在關注什么,需要什么信息。編者可以利用所收集的信息有針對性、目的性的組織選題,進行研究編纂工作,及時推出科普編研成果。同時,編研者可以利用網絡征詢用戶需求,從而避免了不了解社會需求造成的過量出版和需求短缺現象。
二、網絡信息環境改變了傳統的編研模式,更有利于科普檔案編研工作的開展
(一)網絡信息環境為個人和非檔案部門參與科普檔案的編研工作提供了條件
在傳統的科普檔案編研工作中,科協檔案人員一直是編研的主力,很少有社會組織和其他個人參與其中。當然這其中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檔案部門擁有資源優勢,只有檔案人員才能接觸并熟悉科普檔案整理和檢索體系。而網絡信息技術將傳統編研工作由單向傳播變為雙向傳播,提供了一個全新互動的利用模式。檔案編研者可以把自己的編研計劃和編研成果在網上,通過QQ或電子郵箱方式,最大限度地獲得社會各組織的檔案需求信息,由此決定檔案編研工作的進度和安排。在科普檔案編研的選題和選材環節上,社會組織可以通過網絡及時向編者提出要求或提供材料線索,保證檔案匯編選題精確和材料齊全。另外,在網絡環境中,當匯編出現問題,編者可以及時得到瀏覽者的發現和指正,進一步提高匯編的質量。
(二)網絡信息環境使不同地域的科普檔案部門以及編者之間的協同合作成為了現實
傳統的科普檔案編研活動一直是科協檔案部門和編者獨立搞編研為主,由于信息不暢和對社會需求不了解,會出現同一時間不同地域的編研者都在編研同一個課題,從而造成選題的重復,造成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浪費。網絡信息環境打破了這種編研方式,使科普檔案編研工作從半封閉狀態變為全面開放的系統。在各館之間、同行之間以及與社會其他各部門之間都可以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在自己的編輯系統中建立“虛擬編輯室”,將所要編研的科普選題或自己所需要的科普資料、自己擁有的科普資料在“虛擬編輯室”里,供不同地域的編研人員共同研究,從而達到空間上的聯合,彌補了各自科普資源與編研人員不足,還形成了規模效應,擴大了科普編研成果的社會影響。
三、網絡信息環境豐富了科普檔案編研的技術手段,使編研成果更直觀和豐富多彩
傳統的科普檔案編研形式較為單一,或以文字為主,輔之少量圖片;或以聲像為主,輔以少量文字說明。匯編很難滿足利用者的需求,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依托網絡技術的支撐,科普檔案的編研手段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匯編形式實現了歷史性的轉變。網絡為聲音、圖像、動畫和文本等相互分割的媒體的融合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這就使得科普檔案匯編做到了文字、聲音、影像、圖片等多種形式并用,達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提高了檔案匯編質量,吸引了更多的瀏覽者,真正發揮了科普檔案的作用。
四、網絡信息環境對科普檔案編研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雖然網絡信息技術對于檔案編研工作有諸多優點,但它仍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比如檔案網絡技術上存在著如何防止侵犯傳播者著作權、電子檔案易被修改以及網絡覆蓋率不高等問題;運用網絡技術進行檔案編研還存在著科普檔案數據庫規模不大,不能滿足利用者多角度、高層次的利用需求;存在著如何通過網絡技術將科普檔案原貌展現在讀者面前等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網絡技術人員和科普檔案編研人員的合作與交流。而在雙方的相互學習合作交流中,將會培養和造就出一批懂網絡技術又懂科普檔案編研的復合型人才,既提升了檔案編研工作水平,又推動了檔案編研工作現代化程度。
關鍵詞:LNG;客車;特點;工作原理;檢驗方法
中圖分類號:U47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汽車尾氣的排放對城市空氣污染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由于LNG汽車具有經濟優勢,又在控制環境污染方面體現了現實意義,因此LNG客車成為現今客車產品的主要發展方向。
1 LNG客車的特點
LNG(液化天燃氣)客車是以低溫液態天然氣為燃料的新一代天然氣客車,LNG客車與傳統柴油客車相比,具有抗爆性好、有害排放物少、安全性等優點。與CNG客車相比,具有儲運效率高、運輸成本低、車輛續速里程長、車裝儲罐壓力小、質量輕等優點。
2 LNG客車的工作原理
圖1 工作原理示意圖
液態天然氣從液化氣瓶出來,經過汽化器把液體轉化成氣體,通過氣化后的天然氣經過緩沖罐和天然氣濾清器過濾后,進入穩壓器,穩壓器用于控制天燃氣的壓力,穩定在發動機工作壓力范圍內(一般為 0.4Mpa~0.6Mpa ),經過穩壓后的天燃氣通過低壓燃料切斷電磁閥,再進入燃氣噴射裝置,燃氣噴射裝置根據發動機運行工況及排氣情況,精確控制天然氣按時按量進入混合器,天然氣與經增壓及中冷后的空氣在混合器內充分混合,由節氣門通過節氣門開度控制進入發動機缸內的混合氣量,在缸內經火花塞點燃進行燃燒。
3 LNG客車的檢驗方法
LNG客車與傳統柴油客車的相比,檢驗的側重點是LNG系統上,我們在檢驗時主要從下列幾個方面著手:
1)氣瓶安裝前的檢驗
A)檢查氣瓶外觀及氣瓶閥有無明顯損傷,鋼印是否清晰。
B)氣瓶是否充氮氣或抽真空。
C)檢查燃氣系統各接頭體及閥體有無明顯損傷。
D)檢查氣瓶膠墊及固定鋼帶是否符合技術協議。
E)檢查氣瓶及其附件產品合格證、監檢證書,使用說明書是否齊全,有效。
F)檢查氣瓶是否在有效期內。
2)氣瓶安裝過程的檢驗
A)在氣瓶與氣瓶支架之間加5mm厚U型橡膠墊,在安裝氣瓶時,做好防護措施,不可粗暴施工,避免氣瓶破損、變形,氣瓶閥門部件與客車輪廓邊緣的距離不能小于200mm。
B)安裝氣瓶抱箍,支架與車體之間為可拆卸式固定時,支架與車體之間加膠墊以避免剛性碰觸,用雙螺母防松擰緊形式緊固氣瓶抱箍,擰緊力矩59~75N.M。
C)檢查氣瓶是否就位安裝,并將支架固定在車架上,緊固力矩:M12:108~168N.m。
3)安裝供氣系統的檢驗
A)安裝前,將所有管路去除毛刺、油污,進行干燥處理,用四氯化碳或三氯乙烯進行清洗。
B)按圖紙位置安裝好汽化器、低壓濾清器并緊固螺栓。
C)管路應排列整齊,布置合理,不應與相鄰部件碰撞或磨擦,管路的固定卡間距不大于600mm,如管路與相鄰部件接觸或穿越孔板,應采用耐低溫的柔性襯墊保護,兩個部件之間的剛性連接管路必須設置“O”、“S”或“U”形等能夠消除熱脹冷縮和振動影響的結構,管路中心線曲率半徑不小于管路外徑的5倍。
D)管路及接頭與發動機排氣管距離不應小于75mm,當距離在75-200mm時,應設置可靠的隔熱裝置,與傳動軸距離不小于75mm。
E)有低溫液體通過的管道不能與車架直接連接,否則可能會引起車架材料發生斷裂。安裝時,低溫管道與客車的電氣線路、水管路、油管路、氣管路等不耐低溫的線路的相對位置要保持20mm 以上距離。低溫管道與客車車架的距離不得小于20mm, 且需要用耐低溫的材料將低溫管道與車架隔開。
F)所有管路接頭在安裝時必須使用接頭密封件或其他密封結構。對于采用螺紋密封的部位宜采用低溫密封劑。
4)安裝后的檢漏:
A)安裝完畢后,對整個供氣系統應當進行吹掃,吹掃時使用潔凈、干燥的氮氣。將氣瓶壓力升至 0.3~0.5MPa 后,開啟氣瓶的供液閥吹掃時間不小于5 分鐘。
B)試驗前必須對連接接頭逐一進行緊固檢查。
C)試驗時壓力上升過程要緩慢,首先將壓力升高到0.05MPa,保壓5 分鐘以上。
D)對連接部分用中性發泡液進行檢漏。
E)壓力緩慢上升至 0.8MPa后,按照 0.16MPa 逐次遞增至 1.59MPa,保壓 10分鐘,確保不泄漏。
F)(低溫試驗)①加注20L液化天燃氣,汽化后達到1.59MPa檢漏。②加注LNG后,發動發動機,充分冷卻LNG儲氣瓶和汽化器之間的管路和部件,進行泄漏的檢查,確保無泄漏。
5)安裝后的其他檢查
A)各種閥門、管路應便于維修。
B)各類儀表應準確可靠,外觀無缺陷。
C)要求氣瓶安裝方式不能降低車架的強度和剛度,氣瓶不能存在變形、磨損等現象,各部件必須安裝牢固,不能因振動、顛簸出現松動、脫落等現象。
結語
本文介紹了LNG客車的特點、工作原理,以及檢驗方法,期望拋磚引玉,共同進一步完善客車LNG系統的檢驗方法,提高LNG客車的產品質量。
參考文獻
[1]TSGR3001-2006.壓力容器安裝改造維修許可規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