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語文教育碩士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記得三年前,還在為考教育學碩士努力拼搏,然而轉眼間卻已到了論文答辯時,時光飛逝啊!
我是04級數學教育碩士今年答辯的第一批,安排在11月25日。由于兩年前曾去旁聽過碩士論文的答辯會,所以對整個流程早已心中有數。我認真準備好答辯時的ppt,并提早幾天發給導師,在得到導師的首肯和指導后,于24日晚上在房間進行不斷演練。因為向評委介紹論文的時間只有十分鐘,而論文的內容有約四萬字,所以要合理分配好時間。導師要求論文前面部分的研究意義、背景、選題緣由、國內外文獻綜述、研究方法等內容必須在3分鐘之內完成,剩下的7分鐘要重點花在論文的研究結果與分析上,這才是評委所希望了解的地方。為了控制好前面的這3分鐘,我不斷地分析詳略,哪些可一帶而過,哪些要多說,看著手表我說了一遍又一遍,直到達到要求為止。
25日答辯的這一天到了,總共有10人,我被安排在下午第一個。這樣上午答辯的同學我都可以看到,并可根據情況做出調整。上午答辯的同學論文選題都來自教學實踐,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如高一學生數學的口頭表達能力研究,學生課內課外的提問方式研究,布置的作業量的有效性研究等等。這也體現了在職的數學教育碩士更關心研究自己在一線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而且都是實證研究,通過調查、測試、訪談等研究方法得出的結論和啟示,而讓我十分驚訝的是評委的提問,他們有的對文章中提到的有關內容讓你作更深入的思考,有的詢問你的理論依據,有的則直接指出文中的知識錯誤,也有的則質問為何在正式測試之前沒有進行預研究。問題提的很犀利,也很專業。而評委對學術上的嚴謹態度讓我更驚訝,如有些教授就直接問你某某外文文獻你看了沒有,哪句話翻譯得是否到位,甚至連寫參考文獻的格式是否規范都指出來了,如標點符號的要求、外文字體的要求、附錄與參考文獻的順序安排等非常細小的地方都會提問到。評委主席李士琦教授強調,這些細小的地方就可衡量出你是否搞過研究,是否有學術素養的標志之一。
在中午的休息時間,我根據上午評委的提問方式,又仔細考慮了一下針對我的論文,評委有可能會提哪些問題,我又該如何回答。下午我第一個上臺,按預定的時間設想順利完成了十分鐘的闡述,隨后評委有5分鐘的提問。總共有七位評委,除了自己的導師不提問外,其余都提問了,且有的評委提了兩至三個問題,記下問題后就到指定的教室去作準備,然后等所有人介紹完后,開始第二輪逐個回答問題。由于我的論文屬于學術研究范疇,因而評委都提得很專業,沒有過多涉及細節問題(我的論文也存在細節上的不足)。這樣反而讓我放心了,因為評委提的問題都在我的預想之中,事先我都思考過,所以我很順利地完成了回答。評委也感到滿意。
在結束了所有人的答辯后,我們離場,評委開始討論,鑒定答辯結果。大約過了四十多分種,開始宣布答辯結果。最后我的論文獲得了優秀,真不容易呀!要知道,華東師大對論文的要求是很高的,每次只有20%的人得到優秀,它不僅要文章有質量,而且還要答辯得令評委滿意。
1.1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工作負荷過高
目前培養研究生的大學院校附屬醫院往往是各地區級別較高的三甲醫院,醫療任務重,門診住院患者較多,醫生需要完成大量的臨床工作。研究生成為此項工作的主力軍,工作負擔巨大。另外,醫院硬件資源有限,電腦軟件操作繁瑣復雜,這些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量,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為了完成工作,研究生需要經常加班。導致他們沒有時間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也可能使部分研究生身心俱疲,容易出現身心問題。
1.2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陳舊或認識不到位
一些導師最初為科研型碩士研究生導師,培養模式陳舊,重科研,輕臨床,導致臨床實踐時間減少,臨床技能提高有限。反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畢業時也需要畢業論文答辯,他們也需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有部分導師重臨床、輕科研,導致他們科研能力低下,偏廢一方[1]。
1.3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輪轉實習落實不到位。
1.3.1按照輪轉計劃,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需要至少在其他相關科室輪轉1年左右,但目前研究生輪轉時間較短,約4-6月。
1.3.2輪轉期間,部分同學對輪轉不重視,缺乏自覺性,未去輪轉科室輪轉,或輪轉科室要求不嚴格,輪轉流于形式。
1.3.3各輪轉科室缺乏有效、規范的管理體制和流程,缺乏有效管理,導致輪轉一團糟。
1.3.4還有一部分研究生導師所在科室在分院區,部分科室床位數較少或是病種單一,導師未安排研究生去病種全面的綜合科室輪轉,限制了研究生臨床能力的提高。
1.4缺乏專業規范化的臨床技能培訓及理論講座
按照培養方案的要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須達到衛生部頒發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行辦法》中規定第一階段培訓結束時要求的臨床工作水平。故培訓結束后應該掌握臨床上常見的操作技能。部分研究生反映醫院或科室沒有相關培訓,導致他們常見操作技能低下,或難以按照最新的標準操作。醫院或教研室沒有安排針對研究生的理論講座或課題匯報討論,使得研究生缺乏理論學習的動力,而且科研課題進行中遇到的難題無從請教和解決。
1.5實習科室、輪轉科室缺乏考核或考核不嚴謹
臨床能力考核是檢驗臨床能力培訓效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各個醫學院校、科室具體情況不同,在臨床能力考核工作,臨床能力考核內容及形式均不統一,存在較大差異。據調查,相當多的科室缺乏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出科考試。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對研究生的評估和管理。缺乏一套科學有效的臨床能力考核體系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能力不能完整有效的評價,也不能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提供必要的反饋。臨床能力的提高急需一套科學規范、切實可行的考核體系作為保障,這也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急需解決的難點。
1.6部分臨床活動缺乏權限
大部分研究生為應屆畢業生,無臨床工作經驗,而我國執業醫師法規定,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才可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故應屆本科畢業生沒有資格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在進入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后不能從事臨床工作,缺乏正規系統的臨床技能培訓。部分研究生取得醫師資格證書,但卻不能在實習醫院注冊執業,不能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沒有處方權,難以獨立進行臨床活動,畢業時臨床能力難以達到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要求相應的臨床能力。
1.7缺乏臨床工作中溝通能力的培訓
部分研究生反映,他們在臨床工作過程中因為缺乏一定的臨床診治能力,同時也缺乏溝通技巧,往往難以有效的、全面的跟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
1.8缺乏對研究生的心理關注度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同時需兼顧臨床及科研,心理壓力較大。在目前較差的醫療環境下,研究生在臨床工作過程中也容易成為醫鬧針對的對象,身心容易受到傷害。所以,預防性心理關注也是有必要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質量保障策略教育部于2009年下發的《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合理定位,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規律,創新培養理念,改革培養模式,確保培養質量。
2我們在把握原則基礎上,根據我院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改革策略
(1)優化臨床資源、簡化工作流程,減少臨床工作量,給研究生減負;
(2)更新理念,明確學位特點,臨床工作及科研并重;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應按照專業學位的標準,調整培養方案和要求,要注重拓寬知識面,突出應用和強調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加強臨床能力和考核。醫學院應該加強帶教醫院及導師的培訓,提高他們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認識和理解,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充分理解專業學位特點。
(3)建立并健全輪轉、培訓、考核制度,規范管理a.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進入臨床后應該與導師仔細計劃好輪轉實習計劃,醫院或教學分管部門應嚴格按照輪轉計劃安排研究生實習輪轉。b.研究生進入相關臨床輪轉科室后首先進行登記,向科室負責人進行報道,由科室負責人分配帶教老師進行帶教,輪轉期間需全面了解及熟悉輪轉科室業務及疾病特點。在科室輪轉期間,科室需安排業務講座。同時,醫院教育科也應定時安排適合專業研究生的講座。c.出科時建議完善考核制度,不僅需測評思想道德,而且要進行理論考試,同時還建議進行輪轉科室相關技能的考試。對于不能達到輪轉水平的,應該增加輪轉時間。醫院按照國家培養要求分階段、定期進行考試,定時評估,優化培訓考核制度。考核體系包含初期的課程考核,計入學分,進入臨床之后還有參加學術講座規定學分考核,輪轉科室考核,畢業考核及論文答辯考核。
(4)開拓新的培養思路,事半功倍,培養全面研究生2010年,上海市開展了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的改革試驗,基本思路是醫學本科生畢業以后,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和住院醫師招錄,進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具有住院醫生和研究生雙重身份。學生畢業時,合格者可以獲得四證,即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證書、執業醫師執照。我們也應借鑒上海甚至國外的研究生培養思路,力求高質量的培養能力全面的研究生。
(5)開放執業權限,充分發揮研究生的積極性
從古代論說文研究中可以看到,單個字所表達的內容非常的豐富和寬泛,因此思想層面會表現出含混不清的狀態,從單音節詞逐漸衍生出了一系列多音節詞,從而使語言的應用更準確。在引導學生細讀文本詞義過程中,除應當了解詞語的含義,還應當注意作者主觀層面的特別含義,即作者選詞、用詞過程中所賦予的主觀情感、含義等;作者用詞恰到好處,可以有效激發讀者充分的想象,而讀者也可發揮自己的聯想能力,對其進行適當的補充,以此來豐富其內涵。古代論說文的句子,通常是由很多個詞連綴起來的,然而句子的意思卻并非所有詞義的簡單相加。古代論說文講究的是條理性、邏輯性,教師在引導學生品讀、學習過程中,應當以字詞為基礎,重點審視句間、句章之間的相互關聯性。比如,蘇教版高中教材《逍遙游》教學過程中,文章可謂捭闔,選材非常的廣泛,令學生感到頭疼、思緒混亂。在此過程中,若能夠以小大之辯作為切入點,則問題可迎刃而解。何為“辯”?何為“小”?何為“大”?帶著問題細讀文本可知,蜩、朝菌、學鳩以及蟪蛄等為“小”,鯤、冥靈、鵬以及大椿等為“大”;所謂“辯”,即不同事物之間的區別,無論是“小”者還是“大”者,在自然界中均“有所待”,沒有絕對的自由;進而可知,自然界萬物尚且如此,人類社會也不例外。由此可以聯系到我們的現實生活,啟示我們應當擺脫身心之羈絆,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和幸福。由此可見,古代論說文的作者觀點多是一言以蔽之,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以中心論點為突破口,細細地去品讀文本,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高中階段語文古代論說文教學中的比較教學法應用
正如烏申斯基所言,比較是理解的基礎,只有通過比較才能真正的了解萬事萬物,只有通過比較才能引發思考。對于古代論說文而言,其文體橫向上的比較應當與古文中的其他文體進行對比分析,古文體除論說文外還有序跋文、雜記文、贈序文、傳狀文、書牘文以及哀祭文和碑志文等。比如,蘇教版教材中的《寡人之于國也》、《廉頗藺相如列傳》兩篇文章,可以對比閱讀。其中,《寡人之于國也》即為論說文,而《廉頗藺相如列傳》則屬于嚴格意義上的傳狀文。雖然二者所講述的故事均發生在戰國時期,但前者主要是記錄了孟子、梁惠王之間的談話,旨在宣揚“仁政”主張;而后者則講述了完璧歸趙、廉吏交歡以及澠池之會三個故事,旨在使廉頗、藺相如兩個人物形象更加的鮮明。由此可見,兩種不同的文體表現手法、寫作目的均存在這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建議引導學生采用比較的方法進行學習,這樣可以更清晰、更準確地把握住論說文的觀點、作者的態度和立場。利用比較教學法進行高中語文古代論說文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采用跨作者比較法進行教學,即作品時代、民族等沒有交集時,可通過比較作者來找到其中的相通之處。以《逍遙游》和《蘭亭集序》為例,二者在寫作內容上均對人生的思考進行了大篇幅的闡釋。其中,前者大到鯤鵬,小到塵埃,只要有所待,則必然會受限,倡導人生應當追求自由,即無所待,這樣身心才不會受到牽制。然而,這是根本無法實現的,體現了一種消極、悲觀的情緒;后者則借古人關于死生亦大矣之感慨,對人生進行思考和感悟,對人生之短暫以及世事的流逝發出惋嘆,同時也透露出本文的作者王羲之對生命的那份眷戀。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