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企業經營的外部風險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198(2013)13016402
1 企業財務風險概述
企業財務風險指的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市場環境發生變化以及各種難以預料和控制的因素的影響,導致企業財務運行狀況混亂,造成企業經營活動不當,影響了企業的健康發展。一般而言,企業財務風險主要表現為籌資決策風險。在籌資過程中,企業沒有從自身經營情況出發,在籌資渠道、籌資數額上沒有進行準確分析,影響了資本結構的穩定性。企業財務風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投資風險、籌資風險、現外匯風險、資本營運風險、利益分配等風險、現金流量風險等。其主要特征如下:
(1)全面性。企業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表現在籌集資金、使用資金、積累資金、分配資金等財務關系環節,涵蓋了企業財務管理的各項內容。
(2)客觀性。企業在開展各種財務活動時,存在著兩種結果:能夠實現和不能夠實現財務管理的目標。財務風險的存在是必然的,不會因為人的意志而發生改變。
(3)不確定性。財務風險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企業采取各種措施,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財務風險,對財務風險進行分析和預測,但是并不能對財務風險進行準確定位,其可變性較大。
2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現狀和問題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即為了降低企業財務風險,采取各種方法和對策,對采取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的活動。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企業財務風險和財務風險管理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2.1 企業財務風險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企業經營的規模也不斷擴大,跨國企業也不斷增多,企業財務風險也不斷加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企業籌資決策和投資決策的風險增大。企業的發展是建立在充足的資金基礎之上的,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國家加大了金融機構監管的力度,影響了企業的籌資決策,企業籌資環境更加惡劣,也增加了企業籌資的風險。 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會延長資金回收的期限,也加大了企業的投資風險。
(2)企業外匯風險加大。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國企業不斷增多,企業在進行跨國經營與合作中,必然會涉及到大量的外匯結算業務和支付業務,增加了外匯折算風險和交易風險。隨著國外金融機構的發展,國外金融機構進駐到中國市場,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企業的籌資渠道和籌資方式,但也相應地增加了企業的外匯風險,對企業財務風險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3)企業資本運營及管理的風險加大。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為了擴大經營規模,不少企業采用了重組、收購、兼并方式來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資本的有效運作。隨著我國物價的上漲,企業的經營成本也相應的增加,企業資本運行及管理的風險加大。
2.2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從企業經營全過程來看,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企業財務風險的產生原因也有很大差異。從目前來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企業財務管理的外部環境比較復雜。從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來看,社會文化、法律法規、市場情況都會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影響。外部環境多樣性、復雜性特征,是引起企業財務風險最重要的原因。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財務管理系統與外部環境變化情況不相適應,必然會增加企業財務風險。
(2)企業資金結構存在問題。資金結構是對企業全部的資金來源而言的,對權益資金、負債資金比例關系進行分析。企業籌資決策失誤,可能會導致企業負債經營規模較大,不僅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負擔,也影響了企業的償付能力。
(3)沒能對財務風險進行深入認識。財務風險是企業經營中必然存在的問題,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財務風險。但從目前來看,不少企業并沒有對財務風險進行深入分析和認識,在財務風險管理方面還僅限于資金管理,風險意識比較淡薄。
(4)企業財務關系管理比較混亂。財務關系對企業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還不同程度的存在著財務關系混亂的情況,資金使用和利益分配沒有進行嚴格規定,影響了資金使用的效率,也增加了財務管理的風險。
(5)營銷決策的財務控制力量薄弱。由于市場競爭不斷升級,產品滯銷嚴重,不少企業為增加銷售量,普遍以賒銷方式來促進銷售,導致賒賬資金較多,企業應收賬款回收比較困難,不僅影響了企業資金的正常流動,也增加了財務風險。
3 企業財務風險規避策略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規避財務風險:
3.1 深化財務風險管理的意識
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和企業經營情況的變化是引起財務風險的主要原因。因此,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對市場經濟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提高市場應變能力,根據市場變化情況采取相應的策略,減少商品直銷。同時,還應該結合企業的發展情況,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才能有效規避企業財務風險,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3.2 規范財務風險管理的方法和流程
從財務風險管理來看,規避財務風險的方法有很多,取得的成效也不盡相同。因此,企業應結合自身發展情況,不斷創新和改革財務風險管理工作,分別采用降低、轉移、回避、分散等方式,以多元化經營來分散和化解風險。同時,還應該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減少企業負債經營的規模。企業籌資決策應從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出發,合理確定籌資規模,選擇最佳的籌資渠道和方式,才能降低企業的籌資成本。
3.3 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不僅能約束和規范企業的各種不良運作活動,還能對企業資本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因此,企業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以規范化的管理制度來約束財務管理工作,避免企業財務管理、財務決策、成本控制中的低效現象的出現,才能有效規避財務風險。
3.4 建立財務風險預測機制
為了提高企業財務風險的應對能力,應建立財務風險預測機制,對企業經營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找出企業財務風險的規律,提高企業的風險應對能力。風險預測機制需要建立在財務信息基礎之上,合理規劃和安排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同時,還應該建立健全企業財務風險的監督機制,在財務風險發生后能夠自動發出警告,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全過程進行嚴密監控,才能及時發現財務管理中的問題,降低財務風險。
3.5 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
財務人員的素質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效率有重要的影響。隨著經濟一體化趨勢的發展,我國企業的經營規模也不斷擴大,企業經營活動也更加活躍,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因此,企業應加強財務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和資金管理理念,才能有效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4 結束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財務風險也大大增加。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不斷擴大經營規模,開展多元化經營,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財務風險也不斷增加。企業籌資決策、投資決策的失誤,不僅會對企業的資本運營產生不利影響,對企業的長遠發展也會造成嚴重阻礙。因此,企業應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從市場經濟發展現狀和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規避和防范財務風險,才能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春梅.當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策略分析[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2,(8):180.
[2]陳國平.供電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2009.
[3]李子珺,鄢浩文.集團型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問題探析[J].會計之友,2012,(36):7577.
[4]左楨,李哲.我國外貿企業外匯風險的規避策略分析[J].中國經貿,2009,(24):116117.
[5]吉泉燁.淺析企業財務風險的規避與控制[J].現代商業,2012,(18):243243.
關鍵詞:外部環境風險;企業經營;影響;措施
企業作為一個經營主體,時刻受其所處的外部環境的影響,這既包括其周圍密切相關的微觀市場環境,也包括其無法選擇的宏觀經濟環境。隨著近年來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面臨著更加動態、更加對抗、更加復雜的外部不確定性環境,面對企業外部環境對企業經營提出的新要求,企業如何通過對外部環境特性的識別,采取靈活的變革措施而使企業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能夠隨著環境的變化提高企業對環境變動的適應能力,成為企業界面臨的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1.企業外部環境研究的文獻綜述
國內學者受到計劃經濟體制和當時中國的封閉性的影響,因此對外部環境的研究起步較晚。
環境變化方面,周曉東、項保華認為變化的環境是企業機遇與威脅的來源;環境維度度量方面,李大元以動態性和敵對性兩個維度研究了不確定環境下的企業競爭力問題;環境視角方面,王蘭云、張金成認為客觀、感知與塑造三種環境視角是企業成功經營的關鍵。
2.外部環境對企業影響因素
2.1市場供求對企業經營的作用
在市場供求影響商品市場價格、商品市場價格影響市場供求的過程中,都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直接相聯系,都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與經營。市場供求對企業的影響和制約主要表現在如下幾點:
(1)市場供求狀況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決策的重要依據
企業作為獨立或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全然不能脫離市場環境,不能擺脫市場供求關系變化所產生的影響。因此,企業需要根據市場供求關系的現狀及變化趨勢,做出有利于本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
(2)市場供求關系影響企業的產品能否賣得出去和價值能否實現
如果企業了解和掌握市場供求狀況,及其產品在品種、規格、質量、價格等方面符合市場需求,則產品就能夠賣得出去,價值得到實現。這就是說,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都得到了市場的承認。否則,企業的產品將賣不出去,價值實現不了,企業的再生產就難以維持。
(3)市場供求狀況和變化趨勢制約著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
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的產品不是單一的。同時,市場對產品的需求也不會是“一貫制”的。企業生產經營的產品要更新換代,要調整產品結構。企業調整產品結構,不僅要了解市場對產品的需求變化,而且要了解市場能提供什么樣的技術、設備、原材料。所以,市場供求狀況和變化趨勢,是企業調整產品結構的外在動力和根據。
2.2價格構成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價格構成是制約企業價格行為的重要因素,它們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影響企業的活力和生機。同時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價格構成是價值構成的反映。價格構成有四大要素,即生產成本、流通費用、稅金和利潤。不同生產經營方式的企業和處于不同流通環節的價格又各有特點,以價值構成為基礎的價格構成以及各個要素的相互關系,是企業經濟分析和經營核算的主要內容,是制定合理價格的根本依據,是節約社會勞動、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客觀尺度。
2.3消費者行為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1)消費者需求是企業實現生產目的的根源
企業只有不斷了解消費者千差萬別而又不斷變化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為消費者提品和服務,實現從“以產定銷”到“以需定產”的轉變,減少產銷矛盾,保證企業經營的良性循環。
(2)消費者需求是企業制定市場營銷策略的依據
市場經營活動成敗與否關鍵在于是否適應消費者需要。企業通過消費行為的研究,以求充分理解消費者需求及其需求范圍和程度以及滿足需求的方式和途徑等,從而制定有效的市場營銷策略,利用各種可控因素,如產品開發、定價與調價、廣告、包裝、分銷渠道等策略,吸引顧客購買,提高企業的市場凝聚力和競爭力。
(3)消費者行為是評價企業經營業績的客觀尺度
測定企業市場營銷策略效果的最根本標準是銷售額和利潤指標,而銷售額和利潤都取決于消費者對其產品接受的程度和范圍。因此,從這個角度說,消費者對企業所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看法與感受,社會形象和公眾輿論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
3.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環境不確定性是指企業決策者由于缺乏信息或者沒有能力從而不能精確地感知或評估企業外部環境的狀態或發展趨勢。環境不確定性包括三類:狀態的不確定性,環境的客觀狀態不確定,決策者不知道環境的組成要素將怎樣變化;影響的不確定性,決策者沒有能力預測環境的未來狀態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反應的不確定性,決策者沒有能力預測相應選擇決策的可能結果。
企業環境不確定性,可以通過分析并采取一定的行動來消除對企業經營的不利影響,提高企業的持續競爭能力,這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4.企業如何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措施
通過以上對企業外部環境的分析,在企業眾多的外部環境因素中,對企業有著共同的且日益巨大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企業預警管理、顧客和競爭。
4.1建立企業外部環境風險的預警管理機制
由于企業外部環境風險的客觀性,我們可以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套對企業外部環境變化風險的預警管理系統,來監測與評價企業外部環境對企業的影響,明確企業面臨或可能面臨的不利環境變動,然后采取有效對策,保持企業在變化的環境下不斷發展。
企業外部環境預警管理系統由預警分析與預控對策兩大任務體系構成:預警分析和預控對策。預警分析是對企業外部環境風險的識別、分析和評價,并由此做出警示的管理活動。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監測、識別和診斷。預控對策,是根據預警分析的活動結果,及時矯正與控制企業內部管理活動,采取有效管理活動來迎接外部環境的變化。主要包括三個活動階段組織準備、日常監控和危機管理。正確有效的預警管理活動將保持 “企業良好的經營狀態”;失效與錯誤的管理活動使企業處于困境,此時,預警系統的直接對象指向“企業危機”,在這種狀態下采用危機管理方式,直至企業恢復正常狀態。
4.2明確顧客需求
企業是為社會提品或服務,以滿足顧客的某種需要,從而獲得利潤而生存與發展,并且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購買力水平大大提高,顧客不再是被動的產品的接受者。相反,顧客才是企業產品生產的決定者,他們告訴企業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產品,他們對企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滿足顧客的需求”已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滿足什么樣顧客什么方面的需要”才是企業經營的真正追求和永遠探索的方向。
4.3保持競爭優勢
產品競爭已不再是現代企業唯一的競爭方式,現代企業的競爭戰略、競爭手段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如形象競爭、時間競爭、組織競爭、未來競爭等等難以枚舉。這種白熱化的競爭迫使企業不斷變革,不斷尋求新的競爭方式。因此現代企業經營需具備創新的技術,創新能力的人才,優秀的企業文化,卓越的品牌影響力,打造核心技術與培養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
結語
進行外部環境的研究,可以使企業敏銳地洞察環境的變化,保證企業經營決策的及時性;可以使企業的經營決策有扎實可靠的基礎,保證經營決策的正確性。可以使企業具有遠見卓識,保證企業經營決策的穩定性。因此,企業應力求在外部環境變化時,以內部較小的調整去適應環境的變化,在變中求穩定求發展。做出比較穩定的符合環境和市場長遠發展趨向的決策,保持企業經營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陳林,徐偉宣,劉正林.企業外部環境的認知與應對[J].北京:現代商貿工業,2000(12)
關鍵詞:風險源;風險識別;風險評估;經營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逐步形成、世界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步伐加快,企業經營的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加,經營風險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重點內容。
一、中國公司“走出去”面臨經營風險
近期圍繞中國在美投資的一場爭議再度引起關注。這次的話題是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試圖買下美國一家小公司3Leaf,卻被華盛頓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2010年華為在美國收購寬帶網絡軟件廠商2Wrie公司和摩托羅拉無線設備部門資產也敗北,盡管華為的每項出價至少比其他競購者高出1億美元;2007年華為曾攜手貝恩資本欲收購3Com,但該交易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阻止。
從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到海爾競購美國第三大家電企業美泰克公司,直至華為多次并購美國公司的失敗,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必須進行有效控制。
二、企業經營風險相關理論方法分析
國資委風險指引指出:風險是指未來的不確定性對實現經營目標的影響。美國COSO認為:風險是帶來負面影響的事項。經營風險是指生產經營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它是任何商業活動都有的風險。
風險起源于美國,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萌芽。近20年來,美國、英國等國家先后建立起風險管理協會,風險管理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風險管理成為企業管理中一個具有相對獨立職能的管理領域。
我國對于風險管理的研究開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險管理理論被逐步引入國內。但我國大部分企業缺乏對風險管理的系統認識,一般也沒有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作為一門學科,風險管理學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
借鑒國內外相關風險管理標準、先進方法和理論,企業經營風險的控制核心內容包括:風險源分析、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因素和內部經營因素分析、企業經營的主要風險源分析;風險識別:企業面臨的各類主要經營風險識別和分析;風險評估:企業經營風險評估與控制。
1、風險源分析。主要從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技術(Technical)、法律(Legal)、環境(Environmental)等六個方面開展分析(PESTLE分析法),辨識影響企業經營的環境因素。在上述六方面因素,對中國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所在國的政治和社會因素,包括國際政治沖突的影響。
2、風險識別。在對企業經營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因素及內部經營因素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可以對企業經營風險進行較為全面的辨識。一般可將企業主要經營風險分為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法律風險五個主要類別。
3、風險評估。主要是對風險概率和風險影響程度兩個基本風險變量進行評定和估算。風險概率即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影響程度即風險對企業經營影響的大小。
國資委風險指引指出:風險評估的定性方法可采用問卷調查、集體討論、專家咨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業標桿比較、管理層訪談、由專人主持的工作訪談和調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可采用統計推論(如集中趨勢法)、計算機模擬(如蒙特卡羅分析法)、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事件樹分析等。在指引附件中又提出了風險坐標圖法、壓力測試法等方法。
英國風險管理標準列舉的風險識別和評估技術包括:問卷調查法、產業標桿法、情境分析法、研討會法、事故調查法、市場調查法、事件樹分析法、VAR值法、統計推理法等。
三、案例分析
YYYY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世界著名能源集團,集團經營范圍包括輸配電和發電,在世界多個國家有投資項目。該集團于200X年開始實施全面風險管理。YYYY集團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了全面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設立了集團層面的風險管理委員會,下設工作組。對經營風險管理的主要做法:
1、風險源分析。采用PESTLE分析法,分別從政治、經濟、社會、技術、法律、環境六個方面分析影響公司經營的環境因素,將公司經營風險分為運營風險、財務風險、法律風險三個主要類別,并在各經營風險類別下,對各類子風險進行進一步的識別和分析。
2、風險識別。根據問卷調查法取得的風險資料和數據的分布狀態,考慮各類經營風險的相交和重疊因素,確定公司的風險評估范圍如表1所示。(表1)
3、風險評估。在問卷調查法基本上,綜合考慮集中趨勢法、歷史數據分析法、事件樹法、政策分析法、風險坐標圖法等方法,進行經營風險的分析和評估。
評估后,可將公司總部和主要下屬單位主要經營風險的綜合參數值進行整理、歸納、排序如表2所示。(表2)
根據上表數據繪制公司各類經營風險坐標圖如圖1所示。(圖1)
將風險坐標圖所示的風險區域進行分區處理,風險由小至大依次分為A、B、C、D、E五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