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企業職稱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成本控制意識比較淡薄
工業企業普遍存在成本控制意識淡薄的現象,表現在對成本的控制范圍、目的及對策等方面的認識狹隘。長期以來,工業行業很長一段時間是受計劃經濟控制的,已經形成了按部就班完成上級任務的觀念,不重視控制成本,成本管理意識比較淡薄。此外,工業企業的大部分職工普遍認為成本管理是企業領導的事,是財務、計劃等相關部門的事,與自己沒有關系,這就充分體現了企業職工以及企業相關管理人員的成本意識缺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落后的成本控制意識已經不能適應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這就迫切需要樹立成本控制的意識,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得以生存和健康發展。
1.2成本控制流于表面形式
一些工業企業雖然加強了成本控制,但是也只是流于表現形式,比如在實際工作中,缺乏對預算的重視,在編制成本預算時過于表面化和簡單化,多數企業往往是在運作的初期,參考市場行情,根據計劃部門的預算,對報價進行一個簡單的估計,而對預算具體的執行層面等沒有進行充分考慮,更加沒有根據自身的優勢、勞動力價值、自身特點等加以綜合分析,使得預算編制過于草率,導致成本過大。
1.3缺乏成本控制考核體系
當前在工業企業中,成本控制的考核體系還不是很完善。主要是因為工業企業中的每一個部門的權責利分配還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企業中的成本考核內容以及標準也沒有得到統一,使得成本考核工作不能夠體現出公正、公平,不能夠真正發揮出企業的低成本優勢。同時,工業企業成本控制考核體系不完善還體現在沒有中長期的激勵機制,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工作的積極性,難以有效降低成本。
1.4成本管理人員素質偏低
目前工業企業中,高水平的復合型管理人才匱乏,部分成本管理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夠,習慣于被動接受任務,缺乏工作主動性、創新性,超前意識不夠,個別管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工作不夠扎實,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工作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2加強工業企業成本控制的措施
2.1樹立現代的成本控制理念
第一,把成本控制貫穿于工業企業各項工作的全過程。成本控制分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傳統的成本控制模式往往偏重于事后控制。而現代的成本控制更好地做到了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即注重事前的計劃預測,做好預防措施,防患于未然,以及事中的控制調節,使成本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事后作為分析考核階段,提出改進建議;第二,完善成本控制的內容,不僅要重視生產成本的控制,還要關注技術成本、質量成本、安全成本、方案設計成本及工期成本的控制。綜合以上成本,對未發生或已發生的成本進行預測,為實施成本控制設定預期目標;第三,改變我國工業企業企業長期以來存在的錯誤觀念,使所有人員都參與到成本管理的過程中,控制成本增加。比如工業企業在實際工作中,要合理安排和優化配置各種生產機具、設備和人員,避免生產過程中出現人力資源的浪費。
2.2嚴格、科學編制預算
工業企業在進行成本控制時,必須科學編制預算,根據生產計劃來進行,加強每個環節成本的控制。首先,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堅持先進、合理的預算管理理念,加強成本管理。這就需要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預算的重視,在編制成本預算時確保規范化和科學化。其次,在運作初期,預算編制必須要依據市場行情,結合具體的市場供應條件,遵循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嚴格按照計劃部門的預算,對報價進行一個科學、全面的估計,并且要充分考慮到具體的生產條件、現場環境、生產進度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充分發揮自身的設備優勢、勞動力價值、自身特點等,使得預算編制具有可行性。
2.3考核與激勵有機結合
考核與激勵有機結合就是實現責權利的結合。一方面,在成本控制的過程中各個項目經理所能夠發揮出的作用非常重要,很多工業企業中項目經理的權利都過大,因此要避免項目經理職權濫用的情況發生,需要將項目經理的責任以及權利進行合理的匹配,并且將項目經理在成本管理中所獲得的業績和其工資獎金進行掛鉤,上級管理層需要對項目經理進行合理的監督與審核。另一方面,要將工作人員的崗位責任、工資獎金以及成本控制業績進行掛鉤,在增強他們歸屬感的同時,感受到自身所應該承擔的成本控制責任,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最終讓他們的個人利益和企業利益一致。
2.4提高成本管理人員素質
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只有有效地開發人力資源,合理、科學地管理人力資源,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更有效地實現工業企業的成本控制目標。成本管理工作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系統性工作,牽涉多學科、多專業。因此,成本管理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在思想意識上,建立自我約束機制,堅持原則、實事求是,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
2.5在成本控制的過程中要采用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
在過去傳統的成本控制的方法就是簡單的記賬和算賬,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要想對企業實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產品生產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將自己的目標定位于產品的市場需求和技術未來的技術發展上,只有將最后的目標延伸到顧客的角度上,才能使得企業的成本控制得到最大化的控制。而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要想實現工業企業的現代化管理,還要積極有效地利用現代的計算機技術。當今的企業管理,已經離不開計算機技術了,計算機的利用也能使得企業的管理工作更加快捷、準確。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要積極地利用計算機技術,使得工業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模式能夠更深入。
3總結
關鍵詞:成本管理;成本控制;價值鏈
一、成本控制的相關理論
(一)成本控制的含義
成本控制是企業為保證自身的經營目標,運用各種成本管理方法,將各項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圍內的活動。狹義的成本控制是指在生產過程中或執行成本時實施的控制,其目的是使實際發生的成本與既定標準成本盡可能地接近;廣義的成本控制是指企業從長遠利益出發對成本實施全面、綜合的控制,不僅包含事中控制、事后二次控制,還包括成本產生之前研究開發、決策和計劃等階段的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目標
除了達到降低成本的基本作用之外,成本控制還能夠配合企業各種戰略的實施,通過力爭實現企業成本最優化為企業謀取更大的競爭優勢;充分利用有限的現有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利用量、本、利之間的聯動關系,盡可能多地為企業獲取價值,以實現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三)成本控制的方法
1.作業成本法是以作業成本為關鍵控制點的一種成本控制方法,通過對作業流程的控制來實現對成本的控制。2.目標成本法是一種按照既定目標對成本發生的整個過程進行控制的方法,涵蓋采購、生產、銷售的等經營環節。3.標準成本法是指企業根據生產經營的需要為各個環節設定好指標標準,并遵循指標對成本進行控制的一種方法。
二、工業企業成本控制現存的問題
(一)成本控制范圍狹窄
大多數工業企業采用的是傳統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范圍主要集中在生產過程中,只關注生產消耗的原材料、人工及制造費用等,注重產品生產階段的成本控制,沒有實施對流通環節、研發設計環節的成本控制,不考慮生產環節之外的其他經營環節和外部經營環境的影響,忽視企業價值鏈的作用。隨著管理科學的不斷發展,能夠適應企業外部環境影響的成本控制已成為成本管理發展的必然方向。企業生產經營的目標由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轉變為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通過分析企業內部價值鏈、行業價值鏈和競爭對手價值鏈對企業的戰略路線做出合理規劃,結合“上下游”企業關聯開展成本控制活動。
(二)成本控制未深入到作業層次
傳統成本管理采取的主要手段是通過節約各類消耗來降低成本。但盲目的單純以降低成本為目的,不惜降低產品質量和對客戶的服務,雖在短期內實現了節約成本費用,但對企業的長期持續發展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企業應當以前瞻性的眼光,從現代成本管理視角出發,更多關注市場效益的創造,在經營的各個作業環節做好成本控制,投入先進技術、優化資源配置。不再把產品成本作為成本控制的唯一對象,而是以作業為層級,將資源作業、作業中心、制造中心等均作為對象,對成本進行全過程控制,不論費用支出是否與產出有直接關系,只強調發生的合理性。
(三)成本控制主體單一
多數企業的成本控制主體是公司高層管理者和財務部門,其他部門及員工尤其是一線生產員工不參與到其中。上述兩者雖在成本管理中占據主導位置,掌控著成本控制的方向,但并不是成本發生的直接參與者,存在專業的局限性。成本管理責任沒有落實到成本發生的部門和個人,使其沒有形成成本意識,不能主動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得不到成本發生主體的支持,成本管理不能落到實處,生產經營過程中依然存在浪費現象,嚴重影響成本控制效果。
(四)成本控制信息化程度不高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推廣和計算機應用的普及,許多企業已經開啟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但采購、庫存、銷售、物流、人力資源、財務等子系統缺乏緊密的聯系,各部門在傳遞信息過程中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給財務成本管理信息系統準確有效地采集數據帶來一定困難,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引發成本上升。此外,會計信息系統數據存在滯后性,不能對成本進行提前預測,無法為成本管理者事前決策和事中控制提供支持。
三、完善企業成本控制的對策
(一)實施基于價值鏈成本控制
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日漸明顯,企業面臨承受來自各方的壓力。單獨依靠降低產品成本已不足以幫助企業應對挑戰,必須從多方面優化成本,以保持競爭優勢。通過分析、管理企業價值鏈可以優化企業價值活動,從而提高經營績效、保持競爭優勢,實現企業的價值最大化。價值鏈成本控制以滿足顧客需求為目標,通過優化作業流程來增加產品的成本競爭優勢,是集多元化、復合型的成本控制過程,將各個作業中心作為負責人,所有處于產品價值鏈條上的企業都參與其中。生產經營過程的每個環節都會產生成本費用,伴隨著資源耗費創造新的價值,企業想要有效地實施成本控制,必須分析企業價值鏈并制定基于價值鏈的成本控制措施。
(二)為各作業環節建立成本控制制度
企業必須將成本控制落實到各個作業環節,明晰相關部門職責,避免重復、無效作業,再造低效流程。重組生產流程剔除不必要生產環節,合理安排生產要素;整合工作流程,減少不必要分工,取消不相關環節、減少不必要層次,確保必要環節運作的暢通有效。各流程、環節之間要進行良好的銜接,提高工作效率,優化生產流程,壓縮企業成本以提高收益。打破傳統職能型組織結構,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進行改善。
(三)完善成本控制機制
把經濟效益作為管理的重點,將成本控制放在第一重要位置,樹立全員成本控制思想觀念,推行成本責任制。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細化成本項目,實現節獎超罰,使責任與利益相結合,讓每個部門、車間都行動起來,每個員工都參與其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主人翁責任感,每個員工都負有成本責任和自覺參與的意識,將成本控制作為企業文化深入人心。
(四)建立現代化成本管理信息系統
使用先進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統是促進成本管理發展的必要手段,企業應加大人力、財力的投入,以滿足成本管理工作的需要。專業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統幫助企業實現數據的信息化、流程的規范化,會計成本信息可以得到準確、及時的傳遞,保證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實時性,為實現財務集中管控提供準確的數據基礎保障。同時,可以加強費用預算管理,幫助企業確定內部成本控制標準,制定考核依據,提供權責明確的過程控制,實現管理會計職能,提高財務管控能力和整體運營效率,是責任會計體系實現的有力支撐。
四、結論
總之,企業要想謀求更大的發展,除了依靠技術和資金的優勢之外,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也非常重要。成本控制是企業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管理活動的永恒主題。對成本進行合理控制,不僅能有效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在進行成本控制的同時能夠發現經營的薄弱環節,通過對其的改進來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使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于洋 單位:哈藥集團三精制藥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劉海剛.基于價值鏈的DLL公司成本控制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一)不明確的成本控制目標
各級的企業管理者一味的追求企業的考核目標,沒有結合礦產資源的具體情況進行成本節省,其后果就是僅僅的壓縮成本,提高利潤,最后成本管理中出現盤根錯節,管理錯位,產生短期利潤增長的現象,然而其實質是阻礙礦業資源的長期發展的,這種做法沒有從根本上去解決好礦業資源面臨的問題,如如何控制好的資源師管理者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管理者要做的不是從表面上去壓縮所謂的考核成本,這是一種單一的考核辦法,這是管理者缺乏系統思考的表現,在成本管理的過程中每個細節都要顧全,是不能僅僅從單一因素去解決的,而且這樣做的后果往往就是管理錯位,越權出現的情況。
(二)不科學的成本控制觀念
會計大多固守傳統的成本觀念,不謀全局。實質上礦業企業需要的是積極探索和完善礦山生態恢復補償機制,礦權交易稅費機制、礦業企業經營誰給管理機制,完善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機制,全面推進礦業開發管理規范法、科學化和制度化,建立合理的補償機制,合理的平衡縣補償標準,盡最大努力保障群眾利益,避免群眾因補償不均衡、不到點、不到位出現影響礦民工作情緒,這種機制實際也是為礦業創利潤的表現,從數字上看會增加成本,但是這種機制所帶來的隱形成本是降低的,為礦業企業的未來發展立下好的口碑,這樣給企業的員工增強信心,讓企業在人性化上實現突破,企業的長遠成本是降低的,因此管理者要將目光放的更加長遠,這種成本控制辦法體現的是全局思想,管理者要讓醫師成為企業發展的第一先導。
(三)不健全的控制制度
盡管礦業企業一直在成本標準方面做了大量嘗試性的工作,但是至今也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礦業成本管理體系,缺乏客觀、準確的和適用的成本管理控制標準。礦業企業有比有別于流通以及制造類的行業,必須具備自身的一套成本管理標準才行。
二、如何解決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有效的控制方法才可以促進礦業企業的長期發展,及時引入科學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控制觀念。另一方面,從宏觀的角度進行調控,通過把礦產企業的價值鏈作為控制對象,側重成本源流控制,與企業的環境相適應,就能很好的解決企業成本困擾問題了。
(一)建立和完善礦產企業的成本控制體系
企業成本控制目標是成本控制。企業要堅持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行成相互分工,相互協作,全體員工齊心協力控制好大局。優化人力資源,積極出謀獻策,為企業的良好發展貢獻力量。通過實行成本管理控制,能夠對企業成本進行良好的預測和估計、便于日常控制和事后考核,以便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體系,從而達到良好的經濟效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二)增強財務人員的成本意識
財務人員時刻加強思想上的歷練,,只有培養了自身的降低成本意識,才能逐步具備控制成本的能力,另外財務人員一定要培養好自身能力,扎實自己,那么才能在錯綜復雜、瞬息萬變的時勢情況中從容應對。
(三)形成合理的生產機制
將成本資源優化成本與生產的合理性密切相關,通過合理的生產輪換機制,有利于降低各項設備成本,加快改良生產,打破現有模式,建立生產的新模式,達到通過降低生產成本來降低成本的效果,,堅持成本可控機制,降低成本,形成成本優化意識。通過生產和防治結合達到高效益低投入的目的。
三、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