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兩個關鍵詞:一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二是“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如果創業的大學生能夠很好地把握總理提出的這兩個關鍵詞,將會使畢業季成為幸福的起點,將會實現畢業和就業無縫對接,順利過渡。
一、大學生創業的優勢
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鼓勵大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知識,開創屬于自己的事業。國家和政府都為這些創業的學子們實現自身價值“鋪路搭橋”,大學生憑借專業知識和技能,創業的熱情和創新的精神,也有很大的創業優勢。
(一)國家和各地方政府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優惠條件國家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很多的優惠條件:如符合條件的企業注冊資金可以在三年內分期到位;有關行業可以享受所得稅方面的減免優惠;國有的銀行和有條件的城市信用社可以為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提供2萬元的小額貸款,并簡化程序,提供便利;貸款到期確需延長期限的,可申請延期一次;政府所屬的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免費為自主創業畢業生保管人事檔案2年,并提供免費查詢相關信息,免費招聘廣告等服務;各級地方政府,如北京、上海、重慶、青島、成都等也有很多優惠政策,并有成功的企業家自愿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各方面的輔導,成為大學生創業的導師,這些都為大學生自主創業創造了條件。國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的優惠條件,極大地激發了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
(二)大學生有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知識大學生掌握了最新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他們有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最適合開辦高科技企業,高科技企業競爭相對來說還不是非常的激烈。同時一些風險投資公司也看中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愿意為其創業提供資金資助,成為企業的債權人,或者以資金投資成為企業的股東,即完成大學生“以智力換資本”的過程。
(三)大學生有創業的熱情和創新精神大學生在畢業之前就躍躍欲試,想著利用自己的專業之長,利用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創立一番事業,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時大學生充滿了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他們掌握世界先進企業創業的模式和理念,這種創業的熱情和創新精神是大學生成就事業的動力源泉和精神支柱。
二、大學生所創企業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大學生的個人經歷和特點,導致企業在創業之初可能運行很順利,也奠定了一定的市場基礎和經濟基礎,但在發展壯大過程中,企業會遭受想象不到的困難和阻力,導致企業的經營受阻甚至倒閉。究其原因,缺乏企業內部控制是導致企業經營失敗的重要原因。
(一)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沒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當代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甚至有些學生在家屬于“小皇帝”,說一不二。步入社會之前,所有的事情均由父母包辦,這些學生沒有得到更多的社會鍛煉,也沒有獨自承擔過任何的失敗和挫折。這些經歷導致大學生只能適應順境,而不能承受壓力,當企業運行中出現問題時,缺乏應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
(二)大學生血氣方剛,喜歡意氣用事,導致企業缺乏議事規則大學生創業往往憑借的是他們的熱情,他們在企業的運行中會自覺不自覺地把大學生活中同學之間的交往規則用于企業,大家講哥們兒義氣。企業開展的經濟活動往往不經過全體股東的集體議事,也不做事前的市場調查,盲目拍板,盲目經營。在企業成立之初,由于業務較少,涉及領域狹窄,個人議事不會造成太大的失誤。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這種議事規則很顯然會阻礙企業發展壯大。
三、企業內部控制的主要內容
內部控制是指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保證資產安全、保證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以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其發展戰略的全過程。內部控制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內容。內部控制首先要求的是內部環境,所謂內部環境主要是指公司的治理結構、相應的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其中公司的治理結構是最為重要的部分。所謂的治理結構,就是企業應設置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的議事規則,規定各自的權責范圍,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內部控制體系。即總理提出的“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運用到企業,就是企業要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一切經濟運行都必須在控制制度之內,企業的任何人不能濫用自己的權利。風險評估是指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確定風險承受度,并結合運用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擔、風險承受等策略,以達到應對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各種風險的目的。控制活動是內部控制的核心內容,是企業采取各種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的活動,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在經濟運行中的具體體現。這些措施包括: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授權審批控制、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預算控制、分析控制和績效考評控制等。
信息與溝通,是指企業應制定合理的信息收集、處理、傳遞的程序,確保企業有關部門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與企業經營活動有關的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內部監督是企業應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并加以改進。由此可見,內部控制是涉及企業的全部人員、全部領域、全部業務的控制活動。有效的內部控制,杜絕了企業一人為大,獨斷專行的議事方式,使企業的全部經營活動都在有效的體制下運行。
四、大學生創業初建立企業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大學生創立的企業,與民營企業、家族企業有一定的相似度,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憑借掌握的專業知識,靠著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的優惠條件,再有風險投資企業給予的資金幫助,即可成立企業。在企業成立之初,股東即組建企業的同學會把全部精力放在企業的經營上,大家不會計較個人得失,不會計較付出與回報,沒有利益分配的矛盾。同時由于業務較為簡單,不健全的內部控制也不會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活動,所以看起來企業運行非常正常有序。
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涉及領域的拓展,業務復雜程度的加劇,企業需要真正參與市場的競爭,按照市場規則運行時,就要求企業在經營決策的制定、經濟業務的授權、審批、經辦、管理人員的聘用等方面,要形成集體議事的規則。遇到重大事項,應由類似董事會的權力機構做出決策,之后應由全體股東審議批準后,再由經理層組織業務的預算和實施,并由類似的內部監督審計部門對經濟業務的運行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審計監督。這樣一系列的流程,能確保業務發生的全過程均在集體有效的控制下完成,能保證企業的發展方向,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可見,大學生創業要想成功,要想盡快地發展壯大,就需要在企業成立之初建立與企業相適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使其成為企業發展的基本保證。在國家、地方政府、成功企業家、大學生自己的共同努力下,在健全的制度保障下,莘莘學子一定能夠不負眾望,發揮才智,實現夢想,成為國家發展的棟梁。
作者:祁俏格 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