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風險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企業并購現狀,闡述了我們企業并購過程中的存在的主要風險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企業并購海外并購財務風險
企業的合并與合營,往往是現代大公司形成和發展的有效手段。在經濟全球一體化和科學技術進步的今天,并購是現代經濟和金融環境中不可忽視的力量,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隨著《收購管理辦法》的修訂,股權分置改革的接近完成,中國資本市場將迎來全流通的時代,今后資本市場并購的勢頭更是有增不減。正因為并購重組處于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們更應該正確認識我國現階段并購的現狀,以及并購重組的存在的風險問題,這有利于企業科學決策。
一、我國現階段并購市場的現狀:
(一)內資并購:由“借殼上市”轉為產業并購
綜觀前幾年的并購交易,由于我國證券市場的進入門檻比較高,所以企業并購主要是為了獲得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在全流通時代,隨著退市機制和發行制度的完善,企業并購的目標也逐漸由獲得二級市場融資資格逐漸向獲得被并購企業的主營業務,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轉變。在2007年最有影響的并購事件中,幾乎都是產業并購。
(二)海外并購:風險與機遇并存
在目前全球并購的浪潮中,大公司與大公司之間“強強聯合”,實現優勢互補,形成了一批“巨無霸”企業。在這樣的背景下,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以并購方式參與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有效彌補國企改革中資金不足的問題,有助于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產生協同效用,搶占國際市場。而且,我國現在擁有強大的外匯儲備,同時人民幣的升值,降低了海外并購的成本,從長遠看,有利于我國企業有實力去進行海外并購。海外并購雖然能夠帶來諸多好處,然而,并購是始終是一項有風險的活動,實際上大多數的并購都是以失敗收場。并購的成功并不等于成功的并購。最難的部分在于并購之后的整合問題,這就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國企業并購所面臨的風險
(一)財務風險
在企業的整個并購活動中,財務風險是決定并購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企業的財務風險是企業由于并購而涉及的各項財務活動引起企業財務狀況惡化。并購財務風險主要是:
1.被兼并企業的價值評估風險
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使得收購企業無法準確的判斷企業的價值及其盈利能力,可能使得定價高于被兼并企業的收購價格,由此造成過高的資產負責率,使得企業面臨財務風險。
2.償債風險
企業要進行收購往往要籌集大量的資金,來保證收購活動的順利進行。收購必須實現很高的投資回報率才能使收購者獲益。企業的融資渠道通常是銀行借款,發行債券、股票、認股權證。收購活動使得企業的債務負擔加重,導致企業出現支付困難的情況。
海外并購后的財務風險與內資并購遇到的財務風險基本相同,不同之點在于海外并購還具有匯率風險。跨國并購無論是采用那一種并購方式,由于涉及到兩種和兩種以上的貨幣的利率和匯率的問題,所以跨國并購最常見的就是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由于現在我國在人民幣升值及美國次級債務危機的影響下,企業走出國門去買相對便宜的國外企業,但是我們也需要提高警惕。上個世紀隨著日元的升值,日本開始了在美國展開了大規模的收購活動,但是當泡沫破滅后,日本人才發現,自己買的是泡沫財富。我國當前的形勢與當年的日本有諸多相似之處,我們應該在進行走出去戰略的同時也要警惕所面臨的風險。(二)多元化并購風險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為了提高效益,增加股東財富,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展開了多元化經營,但同時也帶來了多元化經營的風險。
企業為了擴大其經營規模,往往通過兼并其他公司來達成這一目的。這就離開了原來熟悉的主營業務貿然的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行業,由于對行業的不熟悉,可能會出現經營虧損。
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學術界對于多元化經營持有否定態度。國內學者對我國證券市場上的251起多元化并購事件進行了實證研究,認為多元化并購影響企業的長期績效,會對股東財富造成損失。
St春蘭曾是國內空調行業的老大,目前缺面臨著退市的風險,若是在08年不能實現盈利則遭強令退市。業內認為多元化經營是導致春蘭面臨退市的主要原因,春蘭股份母公司春蘭集團涉足企業制造和混合動力電池制造等。而春蘭股份也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后多元化的決策導致了春蘭在國內形勢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沒有在主營業務上做強,而是在非主營業務上加大投入,導致主營業務出現了虧損。
(三)并購后的整合風險
企業并購后面臨著文化沖突,海外并購更是如此。由于中西方在文化、市場機制、法律體系、經營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多差異,這就給并購后的整合帶來諸多困難。企業實施跨國并購最大的困難在于沒有較強的管理水平和優秀的管理團隊,缺乏能夠掌握全局的管理人才,這就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問題。
對于并購中存在問題的一些建議:
1.選擇合適的目標企業制定合適的融資方案
為了選擇合適的目標企業,準確的評估目標企業的價值,并購前對目標企業進行詳細的審查,并購企業準備階段越長,所獲得的資料就越充分,目標企業價值估計就越準確,并購方可以聘請投資銀行對企業并購進行全面的策劃,對其經營能力、財務狀況、內部治理結果進行判斷,從而對目標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做出比較合理的預期。中介結構能比較準確的掌握目標企業的各種信息,改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減少估值風險。同時企業也應該拓展多種融資渠道,推動并購重組的順利進行。在支付的方式上,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來降低財務風險,盡量減少現金支出。采用“股票+現金”方式,就是與國際接軌的一種方式。聯想并購IBM就是采用的這種支付方式。在西方的大部分企業并購中,直接換股是主要的交易方式,用股票來支付,盡量的減少現金的支出,減輕以后的還貸壓力。
2.多元化經營是企業常用的經營戰略之一,具有擴大經營范圍、降低經營風險的優勢。但是多元化經營可能使企業在各個領域都缺乏競爭力,最后導致經營的失敗。所以企業應該把其主營業務做強,鞏固其市場份額,這樣才能為企業去并購其他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3.建立和完善有關并購的法律法規體系
健全的法律是并購重組活動能夠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也是防止或限制由于并購活動所帶來的壟斷而阻止市場有效競爭的重要措施。通過法律的形式對并購活動中的每一步都有明確的規定,使得收購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4.立足國內發展
我國目前的企業在國內還沒有形成大的并購浪潮,同時對于跨國并購還缺乏相應的經驗。最根本的一條經驗就是:企業自身的發展是并購的最終的動力。企業應該在充分研究自己的資源條件、行業發展趨勢,確定戰略目標。成功的并購往往是建立在強大而有效的公司的基礎上的。因此企業應該首先立足國內的發展。TCL由于進行海外并購而使得國內市場的業績下滑。TCL集團總裁李東生在一次演講中多次提到要恢復國內市場。為了收復失地,TCL進行了一系列的規劃。總之,企業首先要實現自身的發展壯大,然后再進行海外并購,這樣才能加大并購重組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江詠、朱劍峰,魏娜,楊凱,并購2007中國資本市場亮麗的風景線,購實務,2007.8
[2]趙保國,李衛衛,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財務風險分析與對策研究,會計審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