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的研制及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設計一種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以減少糖尿病足患者在傷口換藥處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同時便于醫護人員操作,滿足臨床應用需求。方法: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由支腳、升降筒、托架、彎盤、光學觀察鏡等組成,能很大程度滿足臨床糖尿病足危重患者進行傷口換藥處置使用。選取60例糖尿病足潰瘍(DFU)患者,按照數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采用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進行傷口換藥處置;對照組采用常規床上傷口換藥處置。觀察比較并記錄兩組患者行糖尿病足傷口換藥處置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患肢疼痛、煩躁、肌肉酸痛及低血糖)發生率,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臨床醫護人員使用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的滿意度。結果: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的應用減少了換藥處置過程中相關不良反應,提高了醫護操作滿意度。觀察組患肢疼痛、煩躁、肌肉酸痛及低血糖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832,x2=5.455,x2=2.443,x2=0.218;P<0.05);醫護人員對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操作使用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滿意度為92.5%,對照組為83%,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486,P<0.05)。結論: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操作簡便、安全,適用于DFU患者傷口換藥處置,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滿意度;設計與應用
糖尿病足潰瘍(diabeticfootulcer,DFU)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殘疾的主要原因,給患者及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1-2]。國際糖尿病聯盟2015年最新報告顯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為4.15億,中國已成為糖尿病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據國家衛計委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顯示,糖尿病足患病率達15%~20%,其中8%~1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潰瘍[3]。目前,臨床上對于糖尿病足治療多采用局部換藥、傷口清創、自體富血小板凝膠、負壓引流技術等方法[4]。以上方法一般需協助患者在換藥椅上進行,但在臨床實際操作中對于許多高齡患者或活動不便的患者并不實用,許多患者不便下床移至換藥椅上進行傷口處理,因此需在床上進行,從而不便于傷口處置及觀察,且操作不便,整個換藥處置過程耗時較長,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為此,本研究針對現有操作方式的不足,設計制作一種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用于糖尿病足傷口清創、換藥處置,經過臨床實踐,取得滿意效果。
1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的設計
1.1材料
采用不銹鋼材料設計,處置架托架表面設有一軟體墊,軟體墊采用接觸皮膚舒適度高的植絨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材料。
1.2結構與操作
(1)結構。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由支腳、升降筒、托架、彎盤、光學觀察鏡等組成。托架的底部連接有中心線豎向設置的升降筒,在升降筒的底部活動套設有調節筒,在換藥處置前先將托架高度降至最低,再將患足放置托架上,方便患者將患肢較為輕松地放置于托架上,之后可連續緩慢調節托架的高度,既便于患者又方便醫護人員的操作和觀察。在升降筒的上部內側設有轉軸與升降筒連接的從動齒輪,在從動齒輪的下方與從動齒輪嚙合設有主動齒輪,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的間距采用過盈配合[5-6]。主動齒輪的轉軸穿出升降筒的側壁并在升降筒的外部固定連接有轉動手柄,進行操作時控制轉動手柄后可以直接帶動主動齒輪轉動。根據患肢的不同部位及換藥處置需求將支架扭轉到需要的角度,以便于操作及觀察。同時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采用了過盈配合,使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之間的轉動任何時候均可保持被施加轉動阻力,防止齒輪的過快轉動。主動齒輪僅與從動齒輪嚙合的一定角度范圍內設有傳動齒,并在傳動齒的兩側設置有限位件,防止扭轉角度過大引起患肢受損。
(2)操作。醫護人員在操作時需要在患者能夠接受的角度范圍內,并以較為緩慢的扭轉速度,防止扭轉角度過大和可能由此帶來的損傷[7]。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帶有可剎車的支腳滾輪,在調節高度的過程中,可以靈活地適度移動支架位置,調節完畢后可以對滾輪止動,保持支架的穩定,還可以便于轉移。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在升降筒外側設有可以轉動的彎盤,可以起到承接換藥過程中的敷料及滴落液體[8]。在換藥處置中可以通過帶記憶連桿的光學觀察鏡,換藥過程中運用放大鏡對傷口進行評估[9]和觀察,便于對局部情況做進一步的處理。
2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的使用方法
進行糖尿病足傷口處置時,操作者先評估患者病情及傷口情況,將換藥用物放在治療車上及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推至患者床旁。評估周圍環境,拉上病房隔簾,蓋好被子防止患者著涼,檢查治療車上各類物品完好率;根據患者傷口部位、大小及深度調節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的位置,調節滾輪止動,保持支架的穩定。操作者將換肢擱放在托架上,逐步緩慢的調節升降筒高度、轉動套的角度以及光學觀察鏡的位置,在調節過程注意觀察患者面色及主訴,調節至患者較舒適的位置及角度后按換藥或清創程序進行操作[10]。傷口處理完畢后,將升降筒緩慢放下,協助患者臥床休息,指導患者暫不下床活動,告知其注意事項。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使用完畢后常規清潔消毒保持備用狀態,每周由專人進行清潔保養并做好記錄。
3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的臨床應用
3.1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7年1-10月武漢市中心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住院的60例DFU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齡38~87歲。按照數表法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采用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進行傷口換藥處置;對照組采用常規床上傷口換藥處置。在進行傷口處理過程中需要醫護人員觀察患者病情、有無不適癥狀及主訴。觀察比較并記錄兩組患者行糖尿病足傷口處置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患肢疼痛、煩躁、肌肉酸痛及低血糖)發生率,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調查臨床醫護人員使用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的滿意度。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無差異,具有可比性。
3.2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診斷標準;②美國感染學會(IDSA)和(或)國際糖尿病足病工作組(IWGDF)糖尿病足病感染分類2級、3級的患者;③年齡在18~87歲之間,且無獨立行為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11-12]。(2)排除標準:①血小板計數低于100×109/L;②患有心臟、肝臟、肺、腎臟等器官功能衰竭[13]。
3.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比較觀察組及對照組兩種換藥處置方法過程中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操作者滿意度。
4結果
4.1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糖尿病足傷口處置過程中的不良反應[14]包括患肢疼痛、煩躁、肌肉酸痛及低血糖,而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832,x2=5.455,x2=2.443,x2=0.218;P<0.05)。
4.2兩種操作方法滿意度比較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對醫護人員兩種操作方法進行調查,發放問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醫護人員對兩種傷口換藥處置操作使用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滿意度為92.5%,對照組為83%,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486,P<0.05)。結果表明,應用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有效地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減少了在換藥處置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由于操作便捷,醫護人員應用后滿意度較之前提高。
5結論
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的使用,能很大程度滿足臨床糖尿病足危重患者進行傷口換藥處置使用。目前,臨床上糖尿病足因病情危重或行動不便進行床邊換藥處置尚無統一的設備,對于此類患者常用的換藥方式是將腿部平放在病床上,年齡較大的患者腿足部伸直平放在床上非常困難,遇到傷口需要清創時操作時間長,患者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會很辛苦且無法配合;當患者腿部幾乎平行于床邊放置時,醫護人員的換藥操作更為不易,僅有腿部的一側便于觀察,而可能只有一側的光線便于觀察;同時直接置于床上換藥容易污染床單,也增加臨床護理工作量[15]。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其主要功能特點:①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在換藥處置時將患肢調節到合適的高度,同時便于擱放和移動;②可精確逐步調節到患者能夠接受的角度范圍內,并以較為緩慢的扭轉速度進行調節,拓寬了操作者的視野平臺[7];③處置架上方有光學觀察鏡,便于醫護人員對傷口的觀察;④處置架的彎盤可以起到防止敷料、藥水滴落污染床面或地面的作用。糖尿病足換藥處置架是針對疾病特點及操作流程設計的一種適合糖尿病足傷口處置、清創及換藥的用具,實現了為患者換藥處置時方便擱置患足,靈活便于移動和局部轉動,有利于觀察傷口,可精確調節高度,且結構簡單、安全可靠,適于臨床應用。
作者:王莉;付阿丹;易蘭;楊靜;尹業莉;何珊;劉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