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自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血液透析室進行透析的患者,均為病情相對穩定的持續性透析的糖尿病腎病患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齡在45~76歲,平均58歲;文化程度為小學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應用降壓藥物及降糖藥物。在治療期間患者有2例因腦血管意外死亡,心肌梗死死亡2例,肺栓塞死亡1例,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目前在院透析患者20例,透析時間為5~36個月,共透析5460例次。
1.2方法全部使用德國費森尤斯4008S血液透析機,一次性F6HPS透析器,每周透析2~3次,每次時間為4~5h,使用碳酸氫鈉透析液,其中鈉濃度為135~145mmol/L,溫度為36~37℃,200~280ml/min的血流速,透析液流量為500ml/min,抗凝采用全身肝素化,有出血傾向者為無肝素化透析。患者透析前停用降壓及降糖藥物,調整超濾速度,使患者在透析過程中每小時每公斤體重脫水量相同,記錄透析0h、1h、2h、3h、4h時前臂血壓,判斷透析低血壓標準為,透析過程中患者收縮壓較透析前降低20mmHg或降低至100mmHg以下,伴或不伴有低血壓癥狀均稱為癥狀性低血壓。
2結果
26例患者均采用上述方法進行透析,定時測量血壓,同時觀察患者有無頭疼、頭暈、眩暈、出冷汗、眼花、視力模糊、意識障礙等低血壓癥狀,結果5460例次透析共發生低血壓1552例次,低血壓發生率為28.4%。
3護理
雖然血液凈化技術不斷提高,但是低血壓的發生率仍然比較高,反復發生的低血壓患者容易并發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威脅透析患者的生存質量[6]。本組資料顯示低血壓發生率為28.4%,與文獻報道[5]相似。
3.1糖尿病腎病發生低血壓的原因(1)超濾量和超濾率過大(透析間期患者體重增加大于5%),使組織間液對血管不能及時再充盈,致使短時間內血容量下降[7],因糖尿病腎病患者多伴有廣泛的血管病變及植物神經變性,使血管順應性降低,神經調節功能下降,進而血壓調節反射功能降低[9],故易發生低血壓。(2)糖尿病腎病患者有一部分(本組8例)使用胰島素治療,而這些外源性胰島素在透析時不能有效清除,但是在血液透析過程中易丟失葡萄糖或使用無糖透析液,透析后使胰島素受體活性增強,導致低血糖,使得低血壓發生率增高。(3)透析液溫度過高使得患者靜脈及小動脈擴張,導致患者機體血壓下降。(4)使用低鈉透析液,當血清鈉濃度高于透析液鈉濃度時,外周的組織內液體相對于經過透析器返回機體的血液是高張的,為了保持滲透壓的平衡,水分就會從血管內轉移至組織間隙,造成機體的血容量在短期內急劇下降,從而導致低血壓。(5)透析后期患者進食,可興奮胃腸道迷走神經,使胃腸道分泌大量消化液,腹腔臟器血管擴張,血液在消化系統再分布,導致血管容量與循環血量的比例失調,從而使有效循環血量減少,回心血量減少,心輸出量減少,導致低血壓[10]。(6)患者嚴重貧血或低蛋白血癥等營養不良。
3.2護理干預針對上述因素,我們在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透析過程中,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低血壓的發生。(1)準確評估患者整體狀況,確定理想的干體重,干體重是排出機體多余水分的理想體重,透析間期患者體重增加不超過干體重的5%,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要根據患者在透析前、中、后的機體狀況及臨床表現,確定干體重。在調整患者干體重時不要過快,避免短時間調整干體重引起低血壓。選擇合適的超濾量和超濾率是防止低血壓的關鍵[12]。(2)采用序貫鈉透析,避免使用低鈉透析液,由高到低依次遞減透析液濃度,透析開始時鈉濃度為145mmol/L,以提高血漿滲透壓,有效維持患者血壓,透析2h后可將透析液鈉濃度降到135~140mmol/L,在此期間若患者口渴,可囑患者漱口,減輕此癥狀,要避免患者口渴飲水而致體重增多。(3)采用個體化透析治療,對糖尿病腎病透析患者選擇低溫透析治療,我們將透析液溫度調節為35~36℃,這樣可使透析液與血液進行交換時,體外血液溫度下降,血液回流到體內時使血管內的血液溫度降低,刺激機體分泌兒茶酚胺,使周圍血管收縮而升壓。(4)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在透析過程中,由于采用的是無糖透析液,同時在透析中會丟失20~30g葡萄糖,從而容易引起低血糖、低血壓的發生,在本組資料中,我們給予個性化指導,一般建議患者在透析開始2h后進食少許或少量糖果,一般以干食為主,可有效避免糖尿病腎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從而降低血壓的發生率,同時進餐后還有2h透析,在此時間內,不僅使進餐的部分水分和毒素及時清除,同時進餐后的水分和營養物質還可以有效地補充血容量,從而穩定患者血壓。如果患者出現疲乏、無力、頭暈、出冷汗等反應時,應立即給予50%葡萄糖液緩慢靜滴以緩解癥狀。(5)對于糖尿病腎病基礎血壓偏低者,我們在進行血液透析開始時,先控制動脈血的引出速度,緩慢引血一般以80ml/min的速度,同時嚴密觀察患者血壓的變化,根據患者血壓情況逐漸增加血流量。(6)飲食干預,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可使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使患者的營養狀況得到良好的維持或改善,一般飲食要依患者的體重、血糖及活動情況綜合考慮,攝入的優質蛋白質要依患者的腎功能及透析狀況為依據,攝入適量的鈉鹽,減少食物中鉀、磷的攝入。同時糖尿病腎病患者,要及時補充B族維生素、鐵、鋅等,對于血紅蛋白低于8g/L,可皮下注射促紅細胞生成素3000U,每周2~3次,血紅蛋白達到10g/L,可根據患者自身情況給予維持量。同時及時補充肉毒堿,對于缺乏肉毒堿糖尿病腎病患者,一般在血液透析結束前10min時給予左旋卡尼1g,靜脈推注,療程一般3個月,這樣不僅可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增加患者的抵抗力,同時也可有效降低低血壓的發生。(7)對透析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因為糖尿病腎病患者長期受疾病的折磨,生理、心理上都受到很大的傷害,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作為我們護理人員不僅要在生活上盡可能給予點點滴滴的幫助,給予相關護理指導,而且要在心理上關愛患者,使患者能感受到血液凈化技術的進步,感受到醫護人員、親人對他們的關心與支持,從而使患者在感情及情緒上獲得保持良好的寄托及支持,使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增強,處于一種愉快的心理狀態,正確認識自己的疾病、治療、護理和健康方式的重要性,積極配合我們治療,避免各種因素的影響,使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
綜上所述,糖尿病腎病患者在血液透析過程中發生低血壓,嚴重影響此類透析患者的生存質量及生存率,因此降低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的發生就尤為重要,盡管在血液透析中引起低血壓因素很多,但主要是血液透析超濾率超過血漿再灌注率導致血容量減少,只要我們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加強健康教育,合理設置超濾量及干體重,合理飲食,合理進食時間,限制水、鈉的攝入,增加患者的依從性,避免低血糖發生及透析中溫度過低、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如避免或及時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采用個性化的透析治療,合理控制干體重,在透析過程醫護人員加強巡視,密切監視患者生命體征及意識狀況,以預防低血壓發生,減輕低血壓癥狀,提高透析患者的安全性及舒適度,從而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延長患者的生命。
作者:葉蔚 單位:河北省石家莊第三醫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