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護理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普及,移民和人口結構的變化,跨國界的文化交流層出不窮,這些意味著新一輪的文化革命跨國際的多元文化時代到來,新型的護理人才要求必須掌握多元文化,面對形形色色的病患了解不同歷史背景病患的需求,提供全方位高水準服務。多元化護理模式已經成為我國護理院校的教學內容,護理模式的轉型,要求護理教育向高層面拓展。依據中國國情,在提高全面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發展醫學教育和高校護理教育同步進行,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極大的提高。
二、改革教育體制是實現護理模式轉型的基礎
護理學從其他科目里分離,在我國剛起步。首先,生物醫學基礎理論還是護理教育中主要的課程,技術教育與和培養專業技能還處于主導地位,而同護理學相關的管理學和社會學以及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設置比較少,導致護理專業學員知識貧乏,護理專業也不被重視。其次,國內多數醫院對護理人員的持續再教育制度還不完善。最后護理工作的機械執行限制著護士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
1.改變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程序。第一對專業新生先進行7天的臨床見習,使每個學生切身體驗護理崗位;第二結合醫院病患的情況和臨床工作的需要來學習臨床和操作項目,有病人就有實習,打破傳統教材順序,改變理論和實習分離的模式,采取先實習,體驗崗位氛圍,再理論和操作同步穿插進行的模式,教學貼近臨床,而不再是死讀書而等機會見習。
2.改變先學習理論再上崗見習的教學方式。打破先在教室學理論,再到實訓室練操作的習慣,利用模擬病房和多媒體教學來學習操作理論,采取演示、訓練、總結的學習方法,實現教學和模擬實習一體化工程,使理論和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
三、教學內容和課程建設創新是護生能力培養的保證
1.突顯護理專業的特點。在護理課程的設置中,增加了社會和心理學、人際交流與溝通和美學以及禮儀等多元文化科學方面知識的比重;在專業學習中,增加了公共衛生知識和康復指導以及保健和心理護理等內容;在能力培養方面:重視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還要重視衛生法的學習。
2.確定護理專業核心課程。確定常用護理、內科和外科護理技術以及婦產科和兒科護理為核心課程,并致力于把這些課程建成院級、省級甚至國家級精品課程。目前我國護理院校常用護理和外科護理技術已經具備國家級精品課程要求,兒科和婦產科護理學也已成為院級精品課程。
3.精選各門課程的教材。各個院校至少編寫3本以上與必修課程或選修課程配套的內部教材,并爭取至少一本內部教材達到優秀教材水準。盡量使所選擇的教材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豐富的教學知識,更能夠是學生對護理學習產生積極興趣。
4.大膽采用先進教學方法。護理模式的發展,要求護理院校改革教學方法,即吸取傳統教學的精華,大膽引用小組討論教學、目標教學、病例分析式教學、課堂延伸式教學等方法,這些方法在教學中靈活多變穿插進行,完成了學為主、教為輔的角色變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和綜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總而言之,培養護理人才,一方面要適應國際護理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同時還要結合國內的具體情況,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護理教育。在研究護理教育的基礎上改革護理教育,培養一批專業水平強,綜合素質高且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護理人才,為護理教育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楊靜單位:鄭州華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