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社局四進一促專項活動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政府的決策部署,扎實做好穩就業工作,全面落實保居民就業任務,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決定,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進校園、進企業、進園區、進社區(村),促進就業”專項活動(以下簡稱“四進一促”)。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關于統籌推進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實做好穩就業工作,全面落實保居民就業任務。強化“線上+線下”兩線作戰,加大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力度,推進惠企政策落實落地,開展重點群體幫扶援助,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切實增強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不斷謀劃創新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穩就業舉措,最大限度、最快速度、最暖溫度發揮穩就業政策效力,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確保全市就業局勢和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二、活動主題
勇于擔當戰疫情,心系民生促就業。
三、活動時間
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
四、活動目標
(一)優化公共就業服務。依托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網絡招聘平臺,集中開展以線上為主的系列特色專場招聘,有序恢復線下招聘活動,歸集10萬個左右招聘崗位信息;舉辦線下專場招聘100場次以上;組織100名以上干部聯系、走訪企業100家以上;通過線上服務、實地指導等開展企業用工服務100場次以上。
(二)防范化解失業風險。通過實地走訪,第一時間摸清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時收集反饋問題,第一時間應對規模性裁員和失業風險。鼓勵困難企業與職工集體協商,通過轉崗培訓、輪休降薪等措施,盡量不裁員或少裁員。
(三)兜底重點困難群體。通過電話回訪、大數據比對、網上調查等,動態掌握未就業的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外出又返鄉的農民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技能、就業需求等信息,落實“一對一”幫扶措施,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五、活動內容
(一)進校園,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1.解讀就業創業政策。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重要位置,深入實施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和基層成長計劃,通過網絡直播、校園宣講等方式解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宣傳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典型事跡,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大力推廣“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引導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利用互聯網進行供需對接。6-7月,組織“百名人社局長進校園”開展政策宣講活動。(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各縣、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高校)
2.開展就業創業指導。依托人力資源中心和“職業指導大師工作室”,幫助畢業生規劃職業路徑、提高求職技巧,引導合理預期,做實做深校園就業指導服務。組織創業指導師進校園提供政策咨詢、項目推介、開業指導、風險評估、場地融資等創業服務。6-7月,集中組織一批“啟明星”就業指導專家、創業指導師進校園。(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工商聯,各縣、區人民政府)
3.搭建用工對接平臺。依托公共招聘網,推廣“人社公眾號”、“空中招聘會”、“職等你來”求職小程序,采取線上+線下及空中“立體招聘”方式,為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搭建對接平臺。充分發揮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和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作用,提升線下招聘實效。(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國資委、市工商聯,各高校,各縣、區人民政府)
4.實施實名制就業幫扶。對我市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進行實名制幫扶,明確幫扶責任,針對性地提供崗位信息、職業指導、培訓見習等服務措施,及時公布最新的就業創業政策清單、公共就業服務清單、各地服務機構清單。鼓勵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引導參加就業見習和線上線下職業培訓等就業準備活動。組織校企地三方就業協作招聘活動,暢通高校畢業生來宣就業渠道,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畢業生、殘疾畢業生、受疫情影響的家庭困難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實行“一對一”就業幫扶。(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扶貧開發局、市殘聯,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進企業,落細落實援企穩崗政策。
1.開展“百名干部入企”服務活動。依托全市“四送一服”雙千活動,健全干部與企業點對點聯系制度,組織干部通過多種形式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用工需求、政策落實情況、面臨困難問題,提供對接服務。強化企業用工狀況動態監測,對企業裁員情況實施分級監測,根據裁員人數建立重點關注企業清單。(責任單位:市“四送一服”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工商聯,各縣、區人民政府)
2.宣傳落實企業招用工政策。結合“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強化媒體、網絡宣傳的同時,深入企業開展招工用工政策宣講,全面宣傳解讀新發展理念、當前經濟形勢、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等政策。落實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補貼政策,引導更多中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支持引導新興業態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落實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四送一服”辦、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3.大力推進援企穩崗政策落地。深化就業創業和失業保險領域“放管服”改革,引導企業申請享受惠企政策網上辦、自助辦,持續落實社保費階段性減免緩和援企穩崗等政策,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嚴格執行上級文件,對符合條件但尚未提交失業保險費返還申請的中小微企業免除申報確認程序,公示通過后直接返還企業。(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
4.開展“點對點”精準服務。為受外部環境變化和疫情影響較大的重點企業配備“人社服務專員”,提供用工服務、社會保險、政策對接等服務,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委托專業機構通過開展人力資源管理業務培訓或專業指導服務等形式,幫助企業應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方法與技術,提高識人選人的精準度、有效性,促進人崗匹配,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三)進園區,支持園區健康穩定發展。
1.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四送一服”“三包三抓”專項行動期間,采取網絡講座、現場座談、實地指導等方式,及時回應園區、企業訴求,協調解決企業因疫情影響導致用工、社保等方面困難和問題,指導幫助企業提升勞動用工管理水平,積極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6-7月,集中開展“百名干部進園區”服務活動。(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工商聯、市總工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2.實施用工余缺調劑。建立市域用工余缺調劑和定向招工平臺,鼓勵企業吸納本地求職人員就業。通過建立園區企業名錄、搭建對接平臺、完善協議保障、提供資金扶持等措施,實施“共享員工”等企業用工余缺調劑,幫助園區企業解決階段性用工短缺問題。在行業相近、季節性用工明顯、后勤保障較好的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區內,引導企業組織富余職工到階段性缺工企業提供勞務服務,實現企業間人力資源合理調配,平衡企業淡旺季用工需求。(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工商聯、市總工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3.開展技能提升培訓。支持園區企業組織開展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及轉崗轉業培訓,按規定給予企業培訓補貼。針對規模以下中小微企業招工零散、量小的情況,支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公共實訓基地、技工院校等職業院校,圍繞同一培訓類型、同一職業(工種)承擔實施兩家及以上企業的職工技能培訓,落實委培費用減免和培訓補貼政策。鼓勵企業利用線上平臺實施技術理論與綜合素質理論知識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4.幫扶園區困難企業。引導企業間建立“訂單周轉池”,穩定生產經營;鼓勵困難企業與職工集體協商,通過實行轉崗培訓、輪休降薪等措施,盡量不裁員或少裁員。指導確需裁員的企業制定人員安置方案,必要時派出專門工作組進駐指導,妥善處理勞動關系和社保關系接續,提供轉移就業、轉崗培訓等專項服務。對裁減職工規模較大的,組織專場招聘會提供勞務對接服務。(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市工商聯、市總工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進社區(村),多渠道托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
1.開展就業創業服務。深入社區(村)宣傳就業創業政策,開展公共就業服務,提供企業招聘信息。加快線上失業登記服務,跟蹤開展就業服務,及時為登記失業人員提供政策咨詢、職業介紹、職業指導,落實職業培訓補貼、創業貸款及貼息等扶持政策。7-8月,集中開展“公共就業服務中心主任(站長)進社區(村)”活動。(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2.摸清就業困難人員信息。深入社區(村)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聯系等方式,加強對重點群體摸底排查,準確掌握就業困難人員技能水平、就業愿望、培訓需求、崗位需求等情況,分類錄入信息系統,夯實基層基礎臺賬,為精準落實幫扶措施提供支撐。6-12月,組織開展“百名干部進社區(村)”活動。(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扶貧開發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3.幫持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支持扶貧龍頭企業、就業扶貧車間等帶貧主體復工復產,擴大就業崗位,落實疫情防控期間新增就業崗位補貼政策。積極引導就業困難人員就地參與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公路建設維修、安全飲水、人居環境改善、生態造林撫育、社會事業發展等工程項目,以及到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就業。鼓勵老舊小區改造、市政道路建設項目施工單位就近就地吸納就業困難人員。支持就業困難人員自主創業,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落實一次性創業補貼。支持勞動者居家靈活就業,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落實靈活社保補貼。深入推進“技能脫貧千校行動”,組織技師學院開展結對幫扶,落實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就讀技工院校的“三補”政策。(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扶貧開發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4.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持續推進技能脫貧千校行動,加大面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的招生力度,嚴格落實貧困家庭子女就讀我市技工院校補貼政策。積極開展技能脫貧培訓,確保有培訓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應培盡培。進一步優化培訓方式方法,采取集中培訓、彈性培訓等培訓模式,加強線上線下融合,做好線下實訓對接,為貧困勞動力提升技能提供更加靈活、更加多元的選擇,提升就業競爭力。(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扶貧開發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5.兜牢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底線。常態化開展“2+N”現場招聘活動,強化線上線下對接服務。結合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的公益性崗位問題整改,指導地方規范開發管理生態護林員、鄉村道路專管員、鄉村公共衛生員、消毒保潔員、宣傳員、管理員等輔助性崗位、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托底安置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實現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林業局、市扶貧開發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六、實施步驟
(一)統一部署(6月上旬)。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對全市“四進一促”專項活動進行統一部署。縣、區結合實際制定具體方案。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通過信息數據比對,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返鄉農民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等人員推送服務短信,對可以申請失業保險返還、就業獎勵、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的企業推送政策短信,對可以申請創業成功補貼、就業獎勵、社會保險補貼的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等推送政策短信。
(二)組織實施(6月中旬至年底)。市、縣(區)、社區三級聯動集中開展“四進一促”專項活動,加強工作調度,強化協調配合,確保活動順利實施。各縣、區6月20日前將政策清單、服務清單和經辦機構清單再次更新公布,經辦機構清單以區為單位上報市就業辦。市就業辦通過信息數據比對,持續對符合政策條件勞動者、企業及返鄉農民工等推送服務政策短信,并將相關人員和企業名單分解至各市。
(三)經驗總結(2021年元月上旬)。市、縣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認真總結經驗,梳理匯總并逐級上報活動成果。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形成專項活動總結,及時上報市政府。
七、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明確好組織協調工作。“進校園”由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牽頭協調高校組織實施,“進企業”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牽頭組織實施,“進園區”由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牽頭組織實施,“進社區”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牽頭實施。各牽頭部門要明確一名負責人和一名聯絡員,名單于6月10日前報市就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各地要相應明確牽頭單位,抓好活動組織協調等工作。
(二)嚴格落實責任。各地要認真學習貫徹“實實在在做好就業工作,不能搞形式主義”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親”“清”要求,嚴守各項紀律,力戒形式主義,將開展“四進一促”專項活動作為改進工作作風、縱深推進“三個以案”警示教育、踐行“三嚴三實”的重要舉措,推動活動有效開展。
(三)強化調研服務。各縣、區,市有關部門要對“四進一促”專項活動實施情況加強調研,及時發現問題、查找不足,尤其對基層反映的普遍性、趨勢性重大問題,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風險隱患,要積極研究應對措施,出實策、拿實招、求實效,幫助園區、企業和勞動者解決就業創業中遇到的突出問題。
(四)營造良好氛圍。各縣、區,市有關部門要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廣泛宣傳開展“四進一促”專項活動的重要意義并對工作中的先進典型進行宣傳報道,引導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在工作推進落實過程中,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引導社會預期,堅定穩就業保居民就業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