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也是成材的前提。中職語文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它能融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情操陶冶于一體,使中職學生既能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又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競爭能力。筆者曾對我校的六屆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過調查,中職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遲到、曠課、厭學(特別是不喜歡文化課)、逃學、好上網游戲、情緒自控能力較差、罵人、打架、人際關系不良、缺乏自信、自卑感強、承受挫折能力差、以自我為中心、計較、心胸狹窄、不善于寬容別人等等。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職業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大任務,也受到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如何發揮中職語文的獨特優勢,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筆者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做了諸多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具體做法是:
1挖掘語文教材內容強化心理健康教育
針對中職學生進入職業學校的心理狀態:大多認為自己是上不了普高,被篩選出來的學差生心理,感到十分自卑,他們渴望得到關心、理解、尊重。語文教師要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指導自己的教學,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首先,要凸顯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其次,選擇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活動設計。可對學習困難學生采用分層遞進教學和分模塊教學,引導學生的求知欲,要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學有收獲的感受,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助推良好學習情緒的形成。如在教散文《荷塘月色》時,要引導中職學生體會作者淡淡憂傷與淡淡喜悅的情懷,他就是讓自己的郁悶、苦悶、憂傷的心理在欣賞荷塘與月色中慢慢收獲到喜悅;這就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到經受困難是現實生活中正常現象,“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應該正視困難、善待挫折,可以通過心理情緒上的直接和間接宣泄的方式,讓自己的心理趨于健康;當心中有了不平之事時,可以找老師談話,也可以向同學、家長傾訴,變不利為有利。還可以用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激勵中職學生,如課文《項鏈》中的主人翁瑪蒂爾德由一個愛慕虛榮的資產階級社會下的小人物、想入非非,變化成為一個勤勞勇敢而堅強的勞動婦女;從中引導中職學生感悟生活,不應在中職學生中互相攀比生活物質,貧窮不要緊,挫折不要緊,重要的是自己要養成真誠、善良的本心和永不言棄的毅力。再如《給我三天視力》文中的海倫•凱勒,以自己的頑強、樂觀去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世界。教師要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素材,引導學生感受人物的堅強意志,激勵自己、激勵大家,獲取潛在正能量。
2發揮作文寫作平臺強化心理健康教育
2.1引導中職學生寫好心理日記把握心聲寫日記是人心理的真實反應,是真情實感的流露,沒有虛假造作的成分,在這種內心獨白的習作中,學生心理問題也就自然表露。中職語文教師應引導中職學生把自己的的苦惱、愛與恨等等,通過習作寫出自己的心聲,這不僅是學生心情的一種釋放,更是教師發現學生心理問題和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良好契機。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把中職學生看作在人格上與自己平等、獨立的個體,努力讓學生成為自己的合作伙伴、親密朋友,這樣學生的心理日記反映的真實情況,就會讓老師理解感受,學生的思想心聲就會真情流露;教師就可以針對不同個性的中職學生進行不同的引導:有些學生內向又畏縮不前,教師就應開導他們開拓進取,遇事勇往直前;有些學生膽小怕事又常受學生欺負,教師就可教導他們怎樣心平氣和有禮有節的進行反擊,讓他們從封閉中慢慢走出來,遠離抑郁,成為開朗、自信、健康一族;有些學生外向又有暴力傾向,教師就應該教育他們學會寬容,遇事要學會冷靜、謙讓;有些學生膽大妄為又喜歡欺壓別人,就應該引導他們多關心他人、愛護他人,使他們從自我中走出來,遠離暴力,成為團結、友愛、和諧的團體中的一份子;學生好的方面要在全班給予表揚,不足之處私下單獨、面對面交流。久而久之,學生的心靈就能得到凈化,同情心、愛心得到培養,正義感、道德觀得到確立,慢慢地就會學會該怎樣去領悟生活,熱愛生活。
2.2挖掘中職學生作文的優點,正確引導學生心理,追求成功首先,針對中職學校學生的寫作文水平普遍較差的現狀,作為語文老師就必須挖空心思捕捉其每一個亮點加以贊許,讓中職學生在肯定中得到尊重、認可與理解,讓學生在感受到努力的成果時收獲喜悅,這是推動中職學生對寫作文產生興趣的動力,學生會在老師販認可中一步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其次,教師要在作文中善于發現學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一些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對有些學生處理問題的偏激,對社會、學校的不正確看法,對生活的玩世不恭,以及與同學們交往上的障礙,等等心理方面的問題,作為中職語文教師要及時適時地加以正確的疏導;不僅要引導其努力寫好作文,更要讓其樹立正確對待他人、對待社會、對待生活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3利用綜合實踐活動強化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中職語文教師除了要關心語文能力的提高外,還應當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實踐教學活動中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動腦、動口、動手、動筆的機會,使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通過學生自身活動、實踐、鍛煉轉化為學生內在的精神,在實踐活動中優化中職學生的個性,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針對中職學生有早戀的現象就舉辦《中職學生早戀的影響》辯論比賽,讓學生明確早戀的危害性,正確疏導中職學生青春期的正常心理,指導男女同學的正確人際交往方式方法;開展模擬招聘會,讓學生逐步掌握應聘技巧,合理應運口語交際能力,展現自己、推銷自己,提長能力。組織中職學生深入社會調查《當地民俗風情調查》、《認識家鄉的橋》、《考察家鄉的河流》等等主題實踐活動,參與社區志愿者服務活動,撰寫調查報告,從活動中得到與他人交往,與社會交流,鍛煉能力,提高素質。開辦“開心周末”才藝大展示等活動,創造中職生們可以展示自己優勢的平臺,讓有的中職學生雖然文化課學習成績不好,但他們的舞蹈、街舞等等相當好的同學展示自己的才華;有的平時沉默寡言,不善于交往,缺乏自信,可是臺上歌喉、樂器卻非常棒;平時讓人覺得玩世不恭、自由散漫,可他們在舞臺上卻是讓人刮目相看,他們能自編、自導、自演,節目精彩,博得陣陣掌聲。如深圳沙鷗人力資源培訓公司在永安職專舉辦的大型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路,就在你的腳下》和《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引起強烈的反響,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生活、感受溫暖、感受愛與理解,激發中職學生對自己的自信、對生活的信心、對未來的憧憬。
總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有效地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不僅融洽了師生關系,增進了師生之間的理解,拉進了兩者的距離,讓中職學生不良的心理現象得以逐步糾正,更是能讓中職的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學效率;讓中職學生在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中大聲地表現“我能行”。
作者:胡逢游 單位:福建省永安職業中專學校